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1-006)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金山王修田夏冬明王鹏周海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收敛性
  • 1篇能量谱
  • 1篇盆地
  • 1篇品质因子
  • 1篇褶积
  • 1篇孔店组
  • 1篇反褶积
  • 1篇剥蚀
  • 1篇剥蚀厚度
  • 1篇SOR
  • 1篇渤海湾盆地
  • 1篇P
  • 1篇P-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李金山
  • 2篇王修田
  • 1篇姜素华
  • 1篇赵娜
  • 1篇刘新国
  • 1篇周海廷
  • 1篇潘军
  • 1篇秦晓伟
  • 1篇姜秀萍
  • 1篇王鹏
  • 1篇夏冬明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计算数学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主能量脉冲反褶积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提出的主能量脉冲反褶积方法,旨在保持原反褶积相位特性的同时将有效频带拓宽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以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震分辨率。其首先根据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设计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然后通过主能量谱滤波获得主能量信号,并以其为输入求取初始的反褶积因子,再在保持初始反褶积因子相位特性的前提下以主能量谱为期望的振幅谱,求取1个优化的反褶积因子,最后即可通过褶积运算获得期望输出的地震信号。
李金山姜秀萍王修田
关键词:反褶积
剥蚀厚度恢复法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孔店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复杂断陷盆地,利用常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其剥蚀厚度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构造演化研究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即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剥蚀的成因机制,利用构造演化研究的平衡剖面,用地震资料界定剥蚀范围和求取剥蚀厚度,再根据已确定剥蚀区域的实际钻井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波动分析法等进行井震结合的剥蚀厚度恢复。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孔店组为例,对孔一段(Ek1)和孔二段(Ek2)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孔一段(Ek1)受剥蚀作用较强,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剥蚀厚度较大,而孔二段(Ek2)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该方法比传统的单一方法更加精确可靠,对恢复复杂断陷盆地剥蚀厚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姜素华李金山夏冬明王鹏周海廷
关键词:孔店组
关于解极大相关问题P-SOR算法的收敛性被引量:3
2011年
对求解极大相关问题的P-SOR方法的收敛性做了进一步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收敛条件.为了提高收敛到全局最大解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向量选择策略.给出了P-SOR算法的对称形式(P-SSOR).还给出了一种算法精化策略.最后,用数值例子说明新方法的有效性.
秦晓伟刘新国赵娜
关键词:收敛性
基于频率差异的多次波识别
2011年
从简化的海洋地震勘探的基本模型出发,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的传播所经介质品质因子的不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证明了随着传播时间的增加,一次波的主频可明显低于同一时间段的海水鸣震主频;提出了将多次波的传播时间和相应主频结合起来判别多次波的"时间-频率识别模式"。实际资料的处理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时间识别模式"相比,基于"时间-频率识别模式"的多次波衰减,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较好地保持有效信号的基本特征。
潘军王修田
关键词:品质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