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10100)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黄勋唐得胜蒋志林乐茂华唐川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2篇地震
  • 2篇震区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堵江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特征
  • 1篇震后
  • 1篇防御
  • 1篇成灾
  • 1篇成灾机理
  • 1篇次生

机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作者

  • 2篇乐茂华
  • 2篇蒋志林
  • 2篇唐得胜
  • 2篇黄勋
  • 1篇朱静
  • 1篇唐业旗
  • 1篇常鸣
  • 1篇唐川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茂县“5.12”震后次生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御建议被引量:1
2012年
茂县属于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泥石流沟数量明显增加,泥石流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茂县震后发育47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呈现出:物源提供方式以崩滑为主、堵河溃决型比例显著增多、漂木使得泥石流危险性明显提高、演化趋势的逆转性和成灾滞后性等方面的特征,在震后的20~30年内是泥石流的高发期,建议通过:巡排查常态化、监测预警专业化和群测群防具体化等方式进行防范。
唐业旗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防御
汶川震区银厂沟区域8·18暴雨泥石流灾害成灾机理与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2012年8月18日汶川震区的银厂沟区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极震区内,是地震与强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研究其成灾机制和灾害特征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分析银厂沟区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活动的物质基础;沟道受松散岩土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放大;"快速激发型"的雨量特征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运动和堆积过程,总结了泥石流活动特征,发现泥石流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成因组合上属于"降雨控制型",尚处于"青年期",且在成灾模式上满足"致承耦合"效应。
黄勋唐川乐茂华唐得胜蒋志林
关键词:泥石流成灾机理汶川地震
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被引量:6
2013年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雍家沟已暴发过多场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堵断公路和堵塞河流事件,其中,2012年"8·18"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最大,造成绵远河全部堵塞。通过分析2010年"8·13"与2012年"8·18"两场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发现,雍家沟暴发泥石流的前期累积雨量在增加,激发雨强在降低。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雍家沟的主沟和支沟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野外调查发现,雍家沟多次暴发泥石流的活动路径并不一致,其中,2012年"8·18"泥石流主要沿1号支沟活动,沟道的侵蚀宽度随着与主沟沟口距离的增加而变窄,沟道内剩余堆积体厚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且沟道内的物质粒径分布具有随机性。对雍家沟在不同暴雨频率下暴发泥石流可能引起的堵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频率大于20%的情况下暴发泥石流便可造成堵江事件,甚至可将主河全部堵塞。
乐茂华朱静黄勋唐得胜蒋志林常鸣
关键词:泥石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