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533)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祁吉于进超夏爽李强崔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神经性
  • 2篇听皮质
  • 2篇皮质
  • 2篇耳聋
  • 2篇感音
  • 2篇感音神经性
  • 2篇MR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大学生
  • 1篇凋亡
  • 1篇容积
  • 1篇容积测量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少突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
  • 1篇听觉
  • 1篇听觉丧失
  • 1篇突发性耳聋
  • 1篇自动思维

机构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祁吉
  • 2篇崔德华
  • 2篇夏爽
  • 2篇于进超
  • 2篇李强
  • 1篇陆兵勋
  • 1篇马薛娟
  • 1篇屠鹏飞
  • 1篇葛嘉
  • 1篇陈强
  • 1篇于佳
  • 1篇尹瑞雪
  • 1篇于艳
  • 1篇陆江阳
  • 1篇路晨菲

传媒

  • 2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rotective effect of xylocoside G on Aβ_(25-35)-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lls
2009年
We stud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xylocoside G on Aβ25-35-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Cell viability was analyzed by MTT assay, and apoptotic neuronal death was assessed by Hoechst 33342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optotie neuronal cells quantitatively.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s monitored with the fluorescent probe 2',7'-dichlorofluoresce in diacetate (DCFH-DA). We found that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25 pM Aβ25-35 for 24 h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increased to 34.26%.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oxygen species was also increased. Co-incubation with xylocoside G (10μM) for 24 h attenuated the damaging effect of Aβ25-5 on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decreased to 22.62%. Moreover, the increase of ROS induced by Aβ25-5 was inhibited by xylocoside G (10μM). We concluded that xylocoside G had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β25-35-induced apoptosis, which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level of ROS.
葛嘉于艳崔德华屠鹏飞
关键词:AΒ25-35APOPTOSIS
聋人大学生自动思维与功能失调态度的特点及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功能失调态度问卷(DAS)对189名聋人大学生和150名健听大学生进行测查。从负性自动思维的频度、态度的功能失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聋人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健听大学生相比,聋人大学生存在频度更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和程度更为严重的功能失调态度;②聋人大学生内部,负性自动思维的频度存在性别差异和"交流方式"的差异,③聋人大学生群体较健听大学生更具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易感性。
李强马薛娟路晨菲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
bcl-2/bax基因表达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bcl-2/bax蛋白调控脑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研究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发病机制。方法病例组4例HSLE及对照组5例非脑部病变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尸检脑。于大脑额叶、小脑及胼胝体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碱性髓鞘蛋白(MBP)、细胞凋亡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凋亡促进基因bax免疫组化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观察脱髓鞘的改变并进行灰度分级。计数caspase-3、bel-2、bax阳性点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HSLE组小脑、胼胝体、额叶白质均存在髓鞘脱失,以小脑最为明显,灰度级分别为:a.b、c;小脑、胼胝体、额叶白质均有caspase-3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x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LE病变区存在广泛脱髓鞘改变,bcl-2/bax比值下降所致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尹瑞雪陆江阳陆兵勋陈强于佳崔德华
关键词:海洛因少突神经胶质凋亡基因表达
语言前耳聋病人的脑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语言前耳聋病人与正常听力人群相比缺少了一种重要的认知技能——自然语言,而大脑发育和语言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因此,语言前耳聋病人功能脑区发生如何变化值得关注。现综述语言前耳聋病人脑功能区的变化。
于进超祁吉
关键词:脑功能
语言前耳聋患者听皮质及相关解剖结构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不同持续时间听皮质灰白质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9~12岁年龄组、19~22岁年龄组耳聋患者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对照组),分别行MR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成像。测量听皮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变化。3组间各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9~12岁及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左侧颞上回区域NAA/Cr值分别为2.46±0.51、2.49±0.52、2.26±0.33;右侧分别为2.26±0.46、2.44±0.45、2.27±0.46;左侧颞上回区域Cho/Cr值分别为0.88±0.21、0.92±0.18、0.87±0.13;右侧分别为0.88±0.18、0.87±0.22、0.81±0.16。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14、0.62、1.15,P值均〉0.05)。对照组、9~12岁及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左侧Heschl回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60±103)、(885±48)、(905±77)mm^2/s,右侧为(848±73)、(880±61)、(902±52)mm^2/s,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2、11.37,P值均〈0.05)。19~22岁年龄组双侧Heschl回的ADC值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44.89、-54.28,P值均〈0.05),9~12岁年龄组右侧Heschl回的ADC值高于对照组(q=-31.54,P〈0.05)。结论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后持续20年较对照组Heschl回ADC值增高,而颞上回的MR波谱代谢物则无变化。
夏爽祁吉
关键词: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磁共振波谱学
高分辨MR观察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的时间依赖性变化,评价正常听力者和语言前耳聋患者的半球优势。方法对9~12岁、19~22岁年龄段语言前耳聋患者各20例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行梯度回波MRT1WI薄层采集,分别测量听皮质、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结果9~12岁、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与正常听力者双侧Heschl回、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岁组左、右侧颞叶、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侧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2岁组左、右侧Heschl回、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患者和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右侧半球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听力者相比,耳聋患者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均显著增加;耳聋患者与右利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侧半球容积显著大于右侧半球。
夏爽祁吉李强
关键词:听皮质容积测量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学及MR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07年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病因不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越来越多地用于对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就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学分类及MR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于进超祁吉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因学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