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N-08)

作品数:31 被引量:307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佳宝赵炳梓梁林洲沈仁芳董晓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土壤
  • 7篇施肥
  • 5篇小麦
  • 5篇黄淮
  • 5篇黄淮海
  • 5篇潮土
  • 4篇玉米
  • 4篇长期施肥
  • 3篇还田
  • 3篇黄瓜
  • 3篇黄淮海平原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冬小麦
  • 2篇幼苗
  • 2篇真菌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作者

  • 12篇张佳宝
  • 8篇赵炳梓
  • 8篇沈仁芳
  • 8篇梁林洲
  • 7篇董晓英
  • 5篇钦绳武
  • 5篇张丛志
  • 5篇信秀丽
  • 5篇李洪连
  • 4篇王擎运
  • 4篇邓西海
  • 4篇袁虹霞
  • 3篇施艳
  • 3篇孙炳剑
  • 3篇徐雷
  • 3篇林先贵
  • 3篇李玮
  • 3篇王一明
  • 2篇王振跃
  • 2篇朱泓

传媒

  • 8篇土壤
  • 6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河南省封丘县为例,基于GIS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方法,其目的是为了:(1)明确土壤重金属Cr、Hg、As、Cu、Zn的当前含量水平及其历史变化趋势;(2)通过与潮土自然背景值(背景值)、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一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标准)的比较,阐明各重金属元素符合不同标准的土壤面积及其空间分布;(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基于一级标准的土壤重金属综合环境质量及其县域分布。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Hg与背景值相当外,其余均略高于背景值而远低于一级标准,除As外,土壤Cr、Hg、Cu、Zn含量均有随年限增加的趋势;占全县土壤总面积98%以上的Cr、As、Zn含量,100%的Hg含量,91%以上的Cu含量符合一级标准,超过99%以上的土壤符合绿色标准;基于一级标准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进一步表明封丘地区土壤综合环境质量良好,仅有不足3%的土壤受到轻度污染。表明就重金属污染角度,当前状况下的封丘土壤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但个别超过绿色标准的地点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夏敏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环境质量评价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机碳循环与农田地力提升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笔者以保护性耕作长期试验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总有机碳、全氮及其不同组分在潮土中含量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土层深度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2年或4年翻耕1次的间歇性翻耕和全免耕处理0-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40%、2.80%、16.00%,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23%、1.32%、11.11%,免耕处理下10-2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实施间歇性翻耕和免耕能显著提升0-5 cm、5-10 cm土层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相比于常规翻耕,间歇性翻耕、免耕处理下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免耕处理下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对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氮及其它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总体来看,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表层0-5 cm土层中碳、氮储量的增加,免耕条件下"养分表聚"的负面效应可通过间歇性翻耕得到改善。
陈文超徐生朱安宁马宏卫何建桥刘健明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潮土全氮活性有机碳
长期施肥对汞在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条件下,汞在典型壤质潮土中的累积趋势、形态变化,及其在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作物体内的富集与转移。田间试验设置7个不同施肥处理,有机肥(OM)、OM+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其中OM+NPK处理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钾各占50%。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汞在表层土壤(0—20cm)中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磷肥的长期施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来源,但对其在土壤中的累积趋势影响较小。弱酸溶解态和有机结合态汞的生物毒性较强,但在供试土壤中的含量较低,均约占其全量的6%;而铁锰结合态(18%)和残渣态(70%)是该土壤中汞的主要形态。汞在小麦茎叶和籽粒中的含量差异较小,显著的低于其在根系中的含量;汞在玉米根系和茎叶中的含量相似,明显高于其在籽粒中的含量。经过长期不同的施肥处理,汞在土壤中的含量表现为NPK-OM+NPK—NP—PK〉0M〉NK—CK,与其在作物根系及茎叶中含量的趋势总体一致;汞在两种作物籽粒中的含量表现为NPKCK〉OM—OM+NPK〉NK〉PK〉NP,在作物产量较高及较低的情况下均容易导致汞在籽粒中的富集。在OM、OM+NPK、NK和CK几种施肥处理下,汞在土壤及作物根系中的含量与其余处理相比均较低,但作物通过加强对汞的转移能力,提高了其在作物茎叶及籽粒中的含量,尤其CK处理汞在两种作物籽粒中的含量。
王擎运张佳宝邓西海赵炳梓信秀丽钦绳武
关键词:长期施肥生物富集
不同水氮耦合管理下耕层土壤的氮动态被引量:5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水氮耦合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平台,采集了不同水氮耦合管理下耕层0~10 cm、10~20 cm和0~20 cm土壤,测定了六种形态的氮(无机氮、有机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态氮、溶解性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和三种与氮周转密切相关的生物性指标(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硝化势)。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和耕层深度对六种形态氮均有显著作用,而灌水对这六种形态氮无显著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氮明显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无机氮、有机氮、脲酶活性及硝化势,而对土壤酸解有机氮和酸解铵态氮无显著影响;六种形态的氮、蛋白酶活性及硝化势均不受灌水量的影响。不同水氮耦合管理下耕层0~10 cm土壤六种形态氮、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及硝化势几乎均明显地高于10~20 cm土壤。通过对不同水氮耦合管理下耕层土壤氮动态的研究,本研究得出最佳的水氮耦合管理模式是灌水至2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和每季施氮190 kg hm-2。
陈林张佳宝赵炳梓黄平
关键词:水氮耦合耕层土壤氮动态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病原菌种类、发病规律、病原菌接种技术与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已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王振跃施艳李洪连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发病规律营养元素病原菌种类茎基腐病接种技术
4种有机肥源的堆肥茶生物化学性质及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盆栽基质培养,研究4种不同有机物料(菇渣、药渣、菇渣和药渣混合、牛粪)所制作的堆肥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源堆肥茶的生物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牛粪堆肥茶的电导率、矿质养分含量(除钾以外)及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堆肥茶。与对照相比,4种堆肥茶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番茄苗期生长,其中菇渣堆肥茶处理的番茄植株生物量、株高和茎粗均达到最大,分别比其他堆肥茶高53.4%~141.0%、30.8%-56.6%、15.4%~29.8%,其余依次为牛粪堆肥茶、药渣堆肥茶和混合渣堆肥茶。牛粪和菇渣堆肥茶对番茄地上部养分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效果优于其他2种堆肥茶。表明菇渣和牛粪可以作为优质堆肥茶制作的原料。
徐静梁林洲董晓英沈仁芳
关键词:堆肥堆肥茶番茄
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对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影响显著,秸秆行间掩埋推迟了日光合速率的高峰值,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小麦的日光合速率;秸秆覆盖(SFR)和秸秆行间掩埋(ISFR)抑制了冬小麦生育前期的光合速率,而秸秆行间掩埋增加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小麦整个生育期ISFR处理的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峰值最高。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及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短期的秸秆还田有降低产量的趋势;施肥可明显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特性、SPAD值及产量(P<0.05)。
李玮张佳宝张丛志信秀丽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施肥光合特性SPAD值
秸秆掩埋还田对黄淮海平原耕层土壤温度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行间掩埋配施不同类型氮肥(矿质化肥和鸡粪)下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初期配施氮肥对秸秆有激发效应,能提高耕层的土壤温度,提高幅度受大气温度、降水的影响。秸秆行间掩埋配施质量分数为16%总氮的鸡粪和24%总氮的化学氮肥耕层土壤的增温效果明显,土壤温度分别上升0.7和0.8℃。秸秆行间掩埋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因作物类型和生育期而异,从不同生育期来看,作物前期的生长受秸秆行间掩埋还田的影响最大。从作物类型来看,配施质量分数为8%、16%、24%总氮的鸡粪,拔节期冬小麦的生物量低于对照38.7%、29.4%和27.9%,3个处理分别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玉米没有差异。秸秆行间掩埋配施质量分数为8%、16%、24%总氮的矿质氮肥,拔节期冬小麦的生物量低于对照25.7%、30.9%和14.1%,配施低、中量化学氮肥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玉米生物量高于对照0.9%、50.8%和19.8%,配施中量化学氮肥与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
李玮张佳宝张丛志
关键词:土壤温度作物生长黄淮海平原
小麦孢囊线虫病生防真菌08F04菌株的鉴定及防效测定被引量:5
2013年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 20 g·m 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张洁袁虹霞孙炳剑陈莉付博李洪连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河南分离物的分子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已报道的造成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分别是玉米粗缩病毒 (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 ) 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 DV)。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该病,
刘瑞丽袁媛王振跃王英志袁虹霞张晓婷施艳李洪连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分子特征分离物ROUGH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