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30)

作品数:17 被引量:233H指数:8
相关作者:刘承良段德忠郝华勇曾菊新王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城市
  • 6篇武汉城市圈
  • 6篇城市圈
  • 4篇城乡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3篇城镇化
  • 2篇社会
  • 2篇统筹
  • 2篇资源环境
  • 2篇城市群
  • 2篇城镇化质量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引力模型
  • 1篇运输贸易
  • 1篇运输系统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人居环境研究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湖北省委党校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发展和...
  • 1篇中共湖北省委...
  • 1篇武汉航海职业...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武汉工商学院

作者

  • 10篇刘承良
  • 5篇段德忠
  • 4篇郝华勇
  • 3篇曾菊新
  • 2篇余瑞林
  • 2篇罗静
  • 2篇王涛
  • 1篇唐承财
  • 1篇朱媛媛
  • 1篇朱丽霞
  • 1篇范斐
  • 1篇王宏志
  • 1篇周勇
  • 1篇游小珺
  • 1篇李仁东
  • 1篇肖泽磊
  • 1篇章晴
  • 1篇朱爱琴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
  • 1篇探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时空分异被引量:24
2015年
在科学估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时空演化格局,并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角度揭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全球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三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三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2全球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大大增加,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在研究期内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地理邻近依然是有利于促进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一个重要因素;3全球多数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比较松散,仅少数港口的联系紧密,这种全球集装箱运输贸易港口分布格局等级差异的形成是世界海运贸易网络区域分异、组合特征的反映;4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首位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港口的相邻或接近以及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核心强大的经济吸引力,成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首位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范斐刘承良游小珺肖泽磊
“谷”战略机理透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美国硅谷的成功使得"谷"战略成为区域经济运行的模式之一。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扶持区域增长极、培育产业集群载体、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是"谷"战略兴起的缘由,产业高端、要素集聚、地域特色彰显、创新能力突出、文化元素渗透是"谷"区域共同的内涵特征,发挥"谷"战略的积极效应需要在主题定位、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和人才支撑4方面重点推进。
郝华勇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规划
提升城镇化质量引领“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多重机遇与任务的科学发展路径。阐释"四化"同步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依托城镇化质量提升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善民生福利凸显以人为本、推进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郝华勇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被引量:50
2014年
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ER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列ERE耦合作用模型,系统揭示武汉城市圈ERE复合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规律:①时间演化上,ERE复合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变化明显。耦合度发展曲线为S型,呈动态螺旋上升趋势;协调度呈剧烈波动变化态势;协调发展度增长迅猛,整体呈直线上升态势;整个ERE复合系统内部或要素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熵流交换,呈现一开放的、渐变与突变、自组织与他组织相互交织演替的递嬗过程,发展函数上表现为一动态的螺旋上升曲线,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②空间分异上,ERE系统耦合度呈"串形"等级规模结构,空间集聚性明显,形成两大空间板块;协调度呈"纺锤形"等级规模分布,空间呈一定弱集聚效应和相关作用,形成两个高值区、多个中值区和两个低值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空间分异明显,等级规模结构失衡呈"纺锤形"、"串字形"等不均衡态势。③区域类型上,耦合作用强度和协调程度空间不对称,形成磨合良好协调、磨合濒临失调、拮抗优质协调、拮抗良好协调、拮抗中级协调、拮抗初级协调、拮抗勉强协调七大区域类型。
刘承良段德忠余瑞林王涛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空间整合与优化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围绕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空间整合测度,明确提出了在转型期多要素作用下城乡文化整合与城乡文化空间整合度的概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城乡文化整合测度的修正引力模型,即"三位一体"的城乡文化易感知者、城乡文化信息流量和城乡文化最短传播路径。文章综合运用SPSS数理统计与GIS网络分析,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空间尺度上,深入探究了武汉城市圈县域、市域和圈域层面上的城乡文化空间整合规律及其彰显的主要问题。在解析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整合的问题中,则以区域城市为中心,揭示了沿主要交通干道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整体格局和空间特征。基于构建区域性"文化服务圈"、防止"山寨型"城市文化与"破落型"乡村文化、构建城乡文化关联体系以及改革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等基本诉求,提出了优化城乡文化空间整合的五项对策,旨在为构建和谐的城乡文化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朱媛媛曾菊新刘承良
关键词:引力模型武汉城市圈
提升城镇化质量引领“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多重机遇与任务的科学发展路径。阐释"四化"同步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依托城镇化质量提升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善民生福利凸显以人为本、推进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郝华勇
关键词:城镇化统筹城乡生态文明
随机故障、蓄意攻击与城乡路网空间稳定性——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1995~2010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空间数据,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动力系统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采取随机故障和蓄意侵略两种攻击策略及多种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动力学演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揭示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的空间稳定性:(1)因分布相对均匀,节点连接随机多样,在面临随机攻击时,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体现出“类随机性”,抗攻击能力强;(2)高度节点、高介数节点失效时,引致的城乡路网效率和结构变化程度不一,高介数节点失效往往更容易导致路网破碎和效率降低(形成众多子图);(3)桥梁和高速成为整个圈域城乡路网的关键边,不同桥梁或高速路段相对网络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圈域中心城区的大桥和二桥、南北向的京港澳、大广高速成为整个城乡路网的关键路径。
段德忠刘承良
关键词:稳定性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9
2013年
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多重反馈的耦合巨系统,三者间存在互相制约、相互作用的高阶、非线性复杂关系,传统的线性研究范式面临挑战。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因果关系和流图分析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建立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①模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能真实反映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耦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为调控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②借助模型可以对内部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和相互耦合的巨系统进行动态多情景模拟,并揭示出协调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三者相互促进,是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
刘承良颜琪罗静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武汉城市圈
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模式建构被引量:9
2014年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立足发展阶段并结合城镇化进程来推进。依据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紧扣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生态功能等内容,构建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的模式: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底保障;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空间结构集约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等实现过程调控;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绩效评判机制。
郝华勇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镇化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actal Road and Drainage Networks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Another Symmetric Understanding of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被引量:2
2014年
Symmet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ve been referred to as an extension of symmetries in the human geographical system and have drawn great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ymmetry between physical and human systems through fractal analysis of the road and drainage networks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We found that both the road and drainage networks reflect weak clustering distributions. The evolu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shared a significant self-organizing composition, while the drainage network showed obvious double fraetal characteristics. The geometric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road network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rainage network. In addition, when assigned a weight relating to hierarchy or length, neither the road network nor drainage network showed a fractal propert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fractal evolu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shared certain similarities with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the drainage network. The symmetry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resulted from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destroying symmetry at the lower order and reconstructing symmetry at the higher ord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rural-urban road network, the drainage network andthe urban system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was to achieve the symmetrical isomorphism of physical-human geographical systems.
LIU Cheng-liangDUAN De-zhongZHANG Hong
关键词:SYMMETRYSELF-ORGANIZA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