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3J043)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克琛莽朝永刘彩萍赵霞张明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分子
  • 1篇有机小分子
  • 1篇手性
  • 1篇手性识别
  • 1篇配合物
  • 1篇卟啉
  • 1篇钴卟啉
  • 1篇小分子
  • 1篇金配合物
  • 1篇光性质
  • 1篇含时密度泛函
  • 1篇含时密度泛函...
  • 1篇发光
  • 1篇发光性
  • 1篇发光性质
  • 1篇分子间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2篇莽朝永
  • 2篇吴克琛
  • 1篇张明昕
  • 1篇赵霞
  • 1篇刘彩萍

传媒

  • 2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钴卟啉对有机小分子的手性识别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手性钻卟啉识别手性生物小分子,解释了分子结构与光学活性的关系.通过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Co(Ⅲ)-卟啉衍生物与(S)-脯氨醇和(S)-2-丁氨之间的作用能分别为310.5和241.6kJ/mol.这种较强的分子识别作用起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配位和氢键作用.具有较大负比旋度的金属卟啉分子对具有较小的正比旋度的生物分子的分子识别作用,极大地抵消了金属卟啉分子的负比旋度数值.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子圆二色谱表明,最低能带起源于主体卟啉环-客体小分子的HOMO-LUMO电荷转移跃迁,具有负或正的康登效应.较高能带由配体内部的π→π^*电子跃迁所致,具有一个负的和一个正的康登效应.最高能带由取代基到卟啉环的p→π^*电子跃迁所致,具有两个负的康登效应.
莽朝永赵霞刘彩萍吴克琛
关键词:分子识别手性识别卟啉密度泛函理论
三核金配合物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及其发光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使用混合密度泛函方法(MPW1PW91交换相关势),对Au3(HOC=NH)3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Au3(HOC=NH)3二聚体和三聚体模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单体和低聚体模型的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与其发光性质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此d10亚金化合物低能激发态的主要成分是反键或非键的Au(5d)电子轨道到前线附近Au(6p)空轨道的跃迁,并且这种激发大大加强了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激发多聚体,导致这类化合物溶液或固体发射谱红移.
张明昕吴克琛莽朝永
关键词:发光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分子间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