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64)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薛柏成王亚民刘雪玉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东北民间故事的多元化结构模式探析
- 2016年
- 东北民间故事在结构模式上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式,常见的较为典型故事结构模式主要有:单线式、三迭式、递进式、连锁式、复合式等多种结构模式。这不仅传达出包括故事的创作者和接受者在内的东北民众对故事的生动感人、新颖奇巧、起伏波澜的重视,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故事节奏、韵律等的审美追求,包含着对故事程式的把握与活用。认识和解读东北民间故事的结构模式,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东北民间故事以至于东北民间文学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于我们探讨和研究有关东北民间故事的美学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 刘雪玉
- 关键词:民间故事
- 对晚清珲春乡村社会的考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尽管晚清珲春边疆旗民杂居、汉朝杂处,然而如果进一步细加分析,可以围观认知满、汉、朝三类乡村社会历史演变的进程。晚清政府逐渐推行开禁政策,以内边建设巩固外部边防,这不仅成为三类乡村社会出现的根源所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扩大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满族统治者在不自觉中超越本己,更倾向于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位与国家认同。
- 王亚民
- 关键词:乡村社会多民族国家满族
- 辽宁《那氏谱书续集》述评
- 2014年
- 《那氏谱书续集》认为:他们这一支那姓氏的始祖为叶赫那拉氏始祖星根达尔汉,从四世祖哲赫纳起,这一支叶赫那拉氏就逐渐远离叶赫权力中心,不属叶赫贵族直系,只是叶赫那拉氏大家族中普通一员而已,到八世祖图哈连时迁至长白山五道沟,后从龙入关,康熙二十六年一部分人奉调回东北,辗转至复州、庄河、双城等地,护边屯垦,繁衍发展,一直至今天。反映了东北叶赫那拉氏族"从龙入关"后,再调防或其它原因回到东北的历史迁徙过程,对东北满族家族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薛柏成
- 清代北京旗人婚姻家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被引量:1
- 2015年
- 北京旗人婚姻家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满族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生活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北京旗人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政策对旗人婚姻家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着深远影响。无论是婚姻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还是家庭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北京旗人在自身不断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中逐步丰富着自己的道德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包容、进取、文明的新道德风貌。
- 薛柏成孙学凡
- 关键词: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