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63)

作品数:24 被引量:229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沈良彭俊胡利民杨伟刘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黄河三角洲
  • 5篇黄河
  • 5篇沉积物
  • 4篇海岸
  • 4篇表层沉积物
  • 4篇脆弱性
  • 3篇海岸线
  • 3篇岸线
  • 3篇冲淤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调沙
  • 2篇调水调沙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
  • 2篇淤积
  • 2篇三角洲
  • 2篇水沙
  • 2篇泥沙
  • 2篇现代黄河三角...

机构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枣庄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4篇陈沈良
  • 5篇彭俊
  • 5篇胡利民
  • 4篇杨伟
  • 4篇陈小英
  • 4篇刘展
  • 4篇刘锋
  • 4篇李连伟
  • 3篇任韧希子
  • 3篇宋冬梅
  • 3篇陈一强
  • 2篇周永东
  • 2篇谷国传
  • 2篇龙江平
  • 2篇石学法
  • 2篇张旸
  • 1篇王永刚
  • 1篇马宗文
  • 1篇连展
  • 1篇张志卫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东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泥沙研究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研究区湿地面积与黄河入海沙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呈快速增长之势,但滩涂面积变化较复杂,1996年实施清8出汊工程后,低潮线至水下-2,-5和-6 m湿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研究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主要受黄河断流、入海水沙量、流路变迁、海岸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此外人类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正确的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杨伟陈沈良
关键词: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
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温度指标应用可靠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分析低纬陆架痕量长链烯酮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两个主要条件进行了探讨,对比了不同的程序升温速率和不同载气流量条件下烯酮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精确度及重现性。研究发现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有显著的影响。当前广泛适用于中低纬度开放大洋沉积物样品的较高的程序升温方法难以对低纬度高陆源物质冲淡作用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物样品进行有效的分离分析。在接近U3K7′指标适用温度上限且C37∶3烯酮含量极低的情况下(1ng/g干样,计算温度接近27℃),采用较低的程序升温速率分离C37∶3和C37∶2及后续化合物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且分析的精确度和重现性较之高的升温速率好。在对痕量且接近温度适用极限的烯酮样品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相对较小的载气流量以便获得理想的分离度和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
南青云李铁刚陈金霞孙晗杰
关键词:长链烯酮痕量升温速率
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演变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2008年海岸线变迁及岸滩淤蚀面积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提取一般高潮线,在GIS支持下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海岸线时空变化数据。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1987年造陆面积最大,平均每年增加21.65 km2,清8出汊后1996—2008年造陆面积为负值,陆地面积共减少22.36 km2。
杨伟陈沈良陈小英张旸
关键词:遥感冲淤海岸线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及滩涂演化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的研究,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1976年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三角洲海岸线总的变化趋势是现行河口海岸线明显向海淤进,而北部废弃河口岸线则明显侵蚀后退,南部莱州湾地区冲淤幅度不太明显,岸线变化不大。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滩涂面积快速增长,1976—1987年滩涂面积呈环状分布;随着滩涂围垦以及油田建设等人类活动的进行,同时清水沟流路发育成熟,河口造陆速率减缓,导致1981—1987年这一时段滩涂面积略有减少;1996年清八出汊,黄河再次改道,新河口迅速淤积,故河口沙嘴冲刷的沉积物南移,使得1998年滩涂面积稍有增长;此后新河口淤积的同时老河口侵蚀,再加上人为活动的不断影响,滩涂面积又呈减少之势。
杨伟
关键词:海岸线黄河三角洲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被引量:18
2010年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0-2007年的水沙数据以及不同流路各水文站同流量(3000m3/s)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表现出淤积—冲刷交替出现的变化过程,当进入下游的含沙量为18.6kg/m3时,河道冲淤表现为动态平衡。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除受水沙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流路变迁的影响。流路变迁初期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作用,中后期河道发生溯源淤积作用。各站同流量水位变化,神仙沟流路主要为下降,河道以冲刷为主;刁口河流路主要为升高,河道以淤积为主;清水沟流路有升有降,河道冲淤互有,总体表现为淤积。流路变迁对河道横断面形态的影响主要在利津以下。
彭俊陈沈良刘锋陆勤陈一强
关键词:黄河水沙水位淤积冲刷
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悬沙质量浓度变化和底沙再悬浮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黄河三角洲孤东潮位站1 a的表层逐日悬沙质量浓度、逐时潮位和风速风向以及多年黄河入海水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孤东近岸悬沙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悬沙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冬高夏低季节性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悬沙质量浓度呈锯齿状波动,区别于常见的大潮高小潮低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认为,孤东近岸悬沙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是由向岸风浪引起的泥沙再悬浮过程控制,而非黄河入海水沙造成。潮差小,潮流弱,潮汐动力不足以掀动底沙,是造成悬沙质量浓度大小潮周期内变化规律特别的原因所在。
陈一强陈沈良马宗文彭俊刘锋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根据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在黄河口两个站位观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对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河口的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潮周期内悬沙输移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相比于结束后,落潮动力加强,涨潮动力有所减弱,尤其在水体表层表现明显,河口切变锋类型不同,其出现时间长度亦不同;调水调沙期间含沙量较大,垂向分布较复杂,而结束后含沙量低,垂向梯度变化较小;此外,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悬沙在输移过程中以沉降作用为主,并在涨急和落急时刻伴随着底沙的再悬浮,而结束后悬沙浓度降低幅度较大,泥沙再悬浮作用较强。
刘锋陈沈良周永东彭俊陈一强任韧希子
关键词:调水调沙悬沙输移悬沙浓度水文泥沙河口悬沙垂向分布
全球气温升高背景下的海平面变化数值模拟
全球海平面不断升高,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也是近些年来海洋学家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海水体积变化、陆源冰融化导致的海水质量变化等。以往对...
魏泽勋连展方国洪刘海行王永刚王新怡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数值模拟气温升高
文献传递
岩芯扫描仪及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传统的XRF分析虽然精度高,但分析周期比较长。一种新型的快速、无损、高精度的岩芯扫描仪弥补了这一缺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ITRAX岩芯扫描仪为例介绍了该类仪器的结构、原理、工作方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内容,简单的描述了其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针对其应用提出了一些期望。
谢永清龙江平
关键词:海洋环境
2011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前后河口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系统分析了2011旱涝急转前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碳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旱涝急转状况对河口沉积地球化学分区的影响。结果显示,洪涝期河口沉积物粒度总体有变粗的趋势,尤其是南支水道至三角洲前缘区。洪涝期含量下降的组分主要有Al2O3、K2O和Na2O等,含量增加主要有TFe2O3、CaCO3、CaO、TiO2、Mn和P等。干旱期常量元素组分与黏土的正相关性更高,但S4站的情况相反,这可能主要跟径流携带的流域物质的输入状况和该区特有的沉积动力条件有关。洪涝期大多数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加,反映了研究区洪涝期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粗和流域洪水导致的入海物质通量升高的影响。不同时期TOC和TN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C/N值指示洪涝期陆源贡献大于干旱期;但C/N值整体相对偏低,这可能跟物源贡献和微生物作用有关。洪涝期各元素变量在主因子载荷图上的分布更加分散,反映了洪涝期粒度对元素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和径流携带流域物质的输入有所增强。基于各样品的因子得分,发现旱涝急转前后河口沉积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基本一致。
胡利民石学法王国庆乔淑卿杨刚高晶晶白亚之
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区旱涝急转长江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