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89)
-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 相关作者:于亮陈月朱家斌邓媛周立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淮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CI-32765和Bortezomib对B细胞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Btk抑制剂PCI-32765和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对Raji、Ramos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PCI-32765和bortezomib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Raji和Ramos细胞后,分别运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tk、NFκB、c-IAP1、Bcl-xL、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①PCI-32765(0.5、1.0、2.0、3.0、4.0、5.0、6.0μmol/L)和bortezomib(10、20、30、40、50、60、80 nmol/L)处理Raji和Ramos细胞48 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药具有协同作用;②PCI-32765(2.0μmol/L)、bortezomib(20 nmol/L)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Raji和Ramos细胞不同时间(8、12、24、36、48、72 h),均可抑制细胞存活率,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且两药具有协同作用;③PCI-32765(2μmol/L)和bortezomib(20 nmol/L)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Raji和Ramos细胞48 h,可明显促进Raji及Ramos细胞的凋亡。Raji细胞实验结果,空白对照组、PCI-32765和bortezomib单药组、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4±0.53%、24.26±0.91%、43.66±1.08%与74.06±0.72%,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amos细胞实验结果,空白对照组、PCI-32765和bortezomib单药组、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6±1.49%、71.36±0.82%、75.32±2.36%与84.30±0.91%,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PCI-32765和bortezomib单药处理Raji、Ramos细胞后,细胞内Btk、NFκB、Bcl-xl及cIAP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两药联用后,作用增强。结论:PCI-32765和bortezomib可以协同抑制Raji与Ramos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tk、NFκB的活性,下调Bcl-xl及c-IAP1等抗凋亡蛋白,同时上调Caspase-3等凋亡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邓媛陶善东张欣何正梅陈月邓之奎李元媛于亮
- 关键词:BORTEZOMIBBTKNFΚB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HSC移植(HSCT)是指去除异常的骨髓造血细胞,然后植入健康的HSC,使之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这是一种可以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治疗遗传与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有报道显示,白血病合并银屑病患者,在应用HSCT治疗白血病时,不仅治愈了白血病,同时也缓解甚至治愈了银屑病。现就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HSC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银屑病合并白血病的可能机制、HSCT在治疗白血病合并银屑病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 凌兰兰陈月于亮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银屑病免疫机制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6年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从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月前在临床上首先以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再选择其他治疗,但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目前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将从经典耐药机制加膜转运蛋白、基因改变,以及新的耐药机制,如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微小RNA(Micro RNA)等方面作一综述。
- 马晶晶陈月于亮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MICRORNA自噬
-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p53异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其特点为成熟形态的淋巴细胞在体内积聚使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肝、脾肿大,最后累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其他组织器官。CLL的临床进程异质性较大,由于Bi-net或Rai分期系统不能预测疾病早期是否进展,预测CLL预后的新指标不断被发现,其中位于17p的p53基因异常与CLL的预后密切相关。近来我科收治1例p53基因异常的CLL患者,现报告如下。
- 朱家斌周立涛王晓炜张丽娟刘定胜于亮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53甲泼尼龙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活动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4.86%,低于对照组的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P〈0.01),且低于预定的目标值,达到预期目标。观察组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0,P〈0.05)。雷达图显示,活动后,圈员的工作热情、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均较活动前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儿童ALL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责任心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血液科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陈思漆晓芹石朋双赵艳平陈玉焕董灵敏周立涛于亮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口腔黏膜炎
- Btk及NFκB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本研究检测Btk及NFκB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取14例AML初诊及治疗达完全缓解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检测Btk、NFκB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AML患者细胞中均有Btk、NFκB的表达。Btk、NFκB蛋白在初发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表达高,达完全缓解后,其表达下降或检测不到(P<0.05)。结论:Btk、NFκB在AM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有可能作为AML的潜在治疗靶点及用于预后预测。
- 陶善东邓媛何正梅陈月邓之奎李元媛朱家斌丁邦和于亮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BTKNFΚB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16年髓外腰椎复发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报道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16年后出现腰椎复发,经过手术、放疗、亚砷酸及维甲酸治疗缓解,并结合文献复习。APL患者缓解后出现髓外复发较少,复发的时间从半年到12年不等,以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最常见;APL髓外复发的原因较多,治疗方案不一。该例患者的成功诊治为APL完全缓解后出现髓外复发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 何正梅邓媛陶善东张欣房宜嘉陈月陈侃侃于亮
-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复发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p53基因突变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联合测序技术检测80例CLL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p53基因,CLL患者中25例应用FC方案(氟达拉滨25 mg/m2,环磷酰胺250 mg/m2,第1~3天静滴)化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结果 80例CLL患者中12例(15.0%)检测到p53基因突变,其中错义突变11例、无义突变1例,未检测到插入和缺失;突变位点均发生在外显子(exon)5~9,其中发生在exon 5 2例、exon 6 3例、exon 7 1例、exon 8 5例、exon 9 1例,exon2~4、exon 10、exon 11未检测到突变。健康体检者中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二者p53基因突变率比较,P<0.05。p53基因突变与Binet分期、p53基因缺失、IgVH突变有关(P均<0.05)。80例CLL患者中25例化疗后CR5例、PR 11例,总反应率(OR)为64.0%;p53基因突变者OR为14.3%,低于p53基因无突变者的83.3%(P<0.05)。结论 CL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p53基因突变,其可作为预后判定的指标。
- 朱家斌周立涛王晓炜徐卫于亮李建勇
- 关键词:P53基因基因突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4-5周龄NOD/SCID小鼠,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通过对小鼠一般状态,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白血病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白血病细胞15 d后,小鼠开始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毛皱缩、后肢无力和脊柱抬高等表现,骨髓涂片可见成团分布的白血病细胞,脾脏组织病理切片亦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Nalm-6细胞于未经照射的NOD/SCID小鼠中可以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的构建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化疗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 张欣邓媛陈凤丽房宜嘉张伟于亮
-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动物模型
- 依鲁替尼与达沙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机制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Btk抑制剂PCI-32765(依鲁替尼)和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剂Dasatinib(达沙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Sup-B15、RS4;11)增殖、凋亡的影响,为其用于Ph+和Ph-ALL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PCI-32765和Dasatinib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Sup-B15与RS4;11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刘氏染色法观察对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CI-32765和Dasatinib对Btk上下游信号分子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PCI-32765对RS4;11和Sup-B1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up-B15细胞对其敏感性高于RS4;11,IC_(50)值分别为3和8μmol/L(P<0.05)。Dasatinib对RS4;11和Sup-B1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5μmol/L和5 nmol/L,相差1 000倍(P<0.01)。Dasatinib与PCI-32765联用后,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PCI-32765和Dasatinib分别作用RS4;11和Sup-B15细胞8、12、24、36、48和72 h,PCI-32765与Dasatinib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逐渐降低,且两药具有协同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CI-32765或/和Dasatinib处理的RS4;11和Sup-B15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加,核固缩、核偏位、核碎裂,但小剂量Dasatinib单药对RS4;11细胞凋亡促进不明显,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增多。PCI-32765或/和Dasatinib处理SupB15细胞BCR-ABL、Btk、Lyn、Src表达水平及活性均降低,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S4;11细胞Btk、Lyn、Src表达水平及活性均降低,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PCI-32765或Dasatinib均可明显抑制Sup-B15和RS4;1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邓媛陶善东张欣马晶晶何正梅陈月邓之奎于亮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达沙替尼R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