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51058)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鄢冬王珂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主题

  • 7篇诗歌
  • 4篇情感
  • 3篇新诗
  • 3篇情感空间
  • 2篇当代诗
  • 2篇当代诗歌
  • 2篇意象
  • 2篇诗体
  • 2篇文体
  • 2篇空间意象
  • 2篇记忆
  • 1篇动力研究
  • 1篇新诗文体
  • 1篇形式美
  • 1篇学语
  • 1篇异托邦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智能
  • 1篇缘由
  • 1篇远方

机构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鄢冬
  • 5篇王珂

传媒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诗歌情感空间的两种表征范式被引量:3
2015年
诗歌大厦必须靠情感的力量支撑。情感在诗人写诗之前就已经存在,并经过诗人的调动成为创作力的主导。诗人独特的情感经验成为编织情感空间的主要材料,而情感张力的大小,则体现在呈现于文本之上的文字组织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合作倾向。读者能感受到的并也愿意与之配合的情感倾向,说明情感空间具有扩大的可能性,反之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情感空间。优秀的诗歌,其情感潜流流出地表的应该是冰山一角,而背后的情感载体更为厚重。空间距离的存在,使得文本的情感组织得以保鲜,既不会过分浓烈,同时也会有适当的神秘感,"远方"因此成为诗歌中重要的意象。诗人的情感经验有可能转变为诗歌创作时的情感素材,而情感素材汇集起来便是一股情感的力量,不同的情感素材将汇集成不同的情感力量,孤独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鄢冬
关键词:情感空间远方孤独
论新诗诗美的构建
2013年
新诗诗美建设既要坚持原则,也要与时俱进。新诗仍然是融视觉美与听觉美于一体的艺术,在图像时代更要重视诗形。新诗理论界需要借鉴和修正黑格尔和宗白华的重视内容、形式和技法的策略,承认艺术的纯形式价值,适当轻视内容诗学和简单诗学,重视技巧诗学和形式诗学,建立技巧大于形式,更大于内容的现代诗学新观念。诗美是一种美学惯例,诗美建设要重视诗体建设,注意情绪已经成为现代诗创作的主要动力。
王珂
关键词:新诗诗美诗体形式美
当代诗歌文化记忆的三种图式被引量:1
2014年
个体的记忆带有艺术性,回忆的过程往往是对过去事件的整理、加工甚至重构。由于诗人拥有的特殊的语言智能,诗人的回忆带有典型文化意义。在当代诗歌中,广场、乡村、家是三种典型的空间意象,他们成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三种范式。图式是记忆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以上三种意象在诗作中高频率出现,由空间意象演变为空间图式。当诗人创作以这三种图式为底色的诗篇后,读者将和诗人形成"重像",产生美妙的似曾相识之感。
鄢冬
关键词:文化记忆图式乡村
自然景观和文化记忆结合的类型写作——台湾中生代诗人大陆纪游诗创作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台湾诗人的"中华价值系统"和"中华意识形态"及"中华文化记忆"与"台湾意识"及"台湾价值",存在于通过旅游和写作旅游诗的两次转移而被重新构建的境况之中。台湾中生代诗人的大陆纪游诗是大陆风景名胜和中华文化记忆与意识形态结合的类型写作,具有采风写作强调景点意识的旅游意识和政治写作重视介入意识的当下意识,且方式多种多样,相同身份(台湾诗人)和相似经历(游大陆名胜古迹)使他们的写作动力源具有相似性,由"文化记忆"构建的"文化时空"比物理距离产生的"自然时空"对创作的影响更大,"时空错位"明显。
王珂
关键词:纪游诗
双行体诗歌的独特价值
2015年
双行体诗歌在当今诗坛广为流行。它凭借简洁、有效而凝练的体式获得诗人的青睐。双行体的格式来源于英美诗歌,但它能流传开来却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因子的影响。双行体与四行体、多行体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可以形成有效的意义场,也可以展示强烈的视觉冲突,是当代诗坛值得注意的一种体式。
鄢冬
文学研究必须重视文学感悟
2013年
文学感悟即文学敏感,指人对文学语言和文学情感本能的、直觉的审美感受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文学研究者需要敏锐的情感感受力和细致入微的语言分辨力。人的情感本能与语言智能是文学活动的基础,特别是诗歌创作鉴赏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近年文学评论家纷纷进入大学当教授,成为以知识取胜的理论家,旁征博引的学院派论文取代了才气逼人的评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理论与创作共同繁荣,理论家评论家和作家诗人“共结同心”的文学生态几乎消失。
鄢冬王珂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学评论家审美感受力文学情感文学语言诗歌创作
寻找诗歌中的“异托邦”——诗歌空间的美学映像
2013年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让空间成为瞩目的理论问题。诗歌中的空间问题成为空间研究的分支之一逐渐被研究者关注。空间为诗歌提供意义生产的场所和审美的若干可能。空间体式是诗歌的外壳,空间意象是诗歌的内核,空间形式则是诗歌文本的灵魂。平面的、视觉狂欢式的诗歌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代更呼唤立体诗歌的出现。诗歌生态发生变化,诗歌内核会敏锐反应这种变化,将以变异后的诗歌空间呈现于世人面前。
鄢冬
关键词:空间意象情感空间
性别视域下黑色意象的差异化表征——以翟永明、唐亚平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女性诗歌拥有丰富的内核,在色彩表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黑色是80年代之后女诗人善用的颜色。对比顾城等男性诗人对黑色的使用,女性诗人并不执着于哲学形而上般的思考,也不执着于怎样介入当下政治,而试图把黑色意象背景化,把黑色作为背景色。翟永明对黑色迷恋至深,以黑色为背景展现独立而骄傲的光荣;唐亚平作品中的黑色更为诡秘,但又是以复杂辩证的姿态出现,有一种"怀腹"式的母性关怀,多了些人情味。
鄢冬
关键词:女性诗歌
内外形式交织中的诗歌围城:诗歌空间内质论
2014年
诗歌内外形式决定了读者的审美。诗歌内形式指的是诗歌的意象,即诗歌空间类型;诗歌的外形式指的是诗歌在空间上的呈现形态,即诗歌空间体式。内外形式并不分裂,优秀的诗作总是把两者融为一体,其联结点在于诗歌的情感空间。诗歌的情感空间由诗人的个体经验决定,同时也被历史恒定的稳定结构所影响。在一代代诗人独特的情感空间的本质性变化下,诗歌意象发生着嬗变,诗歌空间体式或是随着诗歌意象的变化而变化,或是在时代观念的刺激下发生着更为奇异的变化。
鄢冬
关键词:内形式外形式历史结构情感空间
两岸四地新诗文体比较研究的缘由、意义及方法
2014年
"新诗"是"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北美等地,其中两岸四地,特别是大陆和台湾最重要。诗歌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诗歌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诗歌价值。新诗是富有政治性的特殊文体,新诗生产是社会性极强的生产场,是特殊的社会运作系统,受到意识形态及社会权力的巨大影响,还受到通用知识和普遍伦理的控制。尽管两岸四地都是用现代汉语写以白话诗运动产生的诗,这种汉语文学的抒情体裁可以更准确地称为"现代汉诗",它保证了汉语抒情文学发展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地域空间、政治体制、文化记忆等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形成了不同的诗歌生态,导致文体的功能、形态甚至价值都有差异。比较研究两岸四地的新诗文体具有重要的诗歌、文化和政治意义。两岸四地新诗文体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研究,可以为四地的联系,特别是为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提供经验。
王珂
关键词:两岸四地新诗文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