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0BB7335)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白莹莹徐永进向波李永华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气候中心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多尺度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区域暴雨
  • 1篇热带
  • 1篇重庆都市圈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西太平洋副热...
  • 1篇夏季
  • 1篇夏季旱涝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特征
  • 1篇降水
  • 1篇旱涝
  • 1篇副热带
  • 1篇副热带高压
  • 1篇干旱
  • 1篇暴雨
  • 1篇MODIS

机构

  • 3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白莹莹
  • 1篇李永华
  • 1篇徐永进
  • 1篇向波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期间的遥感监测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根据MODIS数据,基于植被供水指数法(VSWI),通过对2006年6月10—9月21日期间的12个时相的全市干旱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得到了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期间从旱情发生—旱情加重—局部缓解—旱情再次加重—旱情彻底缓解的整个演变过程。为了验证VSWI方法对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监测的准确性,结合全市同时期170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此次监测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OIDS数据的植被供水指数法可以对重庆市夏季干旱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反馈,VSWI与土壤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同时VSWI指数与土壤墒情数据的相关性与高程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杨世琦易佳罗孳孳高阳华徐永进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MODIS
城市化进程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重庆17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重庆统计数据,采用降水量空间标准化方法,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化进程能够以1997年为界限被划分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都市圈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有关。比较两个阶段的差值,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都市圈年降水量、降水强度、中雨和暴雨日数都有所增加,呈明显的"城市雨岛"特征。从季节差异来看,夏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北侧郊区降水增加,冬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南侧郊区增加为主,可能是因为城乡温度梯度与环境风场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区域差异,使得主城区及其下风方向降水增加,且以下风区增加最为显著。
白莹莹张焱何泽能杨世琦吴铮赵磊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圈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西太平洋副高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旱涝)及西太平洋副高变化均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副高的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均与西伸脊点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越大强度越强时,西伸就更明显,反之位置偏东.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和北界指数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与夏季副高南北位置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而与副高面积、强度以及副高的东西位置的相关不显著.一般而言,当副高脊线偏北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容易出现干旱,反之,则出现洪涝的可能性大.当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偏南)时,有利于出现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偏多)的环流形势,并且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减弱(增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减弱(增强),同时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也比较弱(强),因此该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少(偏多),出现干旱(洪涝)的可能性大.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有重要影响,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李永华青吉铭李强向波
关键词:夏季旱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009年6月重庆区域暴雨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重庆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09年6月重庆暴雨的多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6月重庆出现了历史少见的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3次暴雨过程的发生与高空急流区Rossby波能量传播的下游效应有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3次西伸加强了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南风急流,使得季风涌北上为重庆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而东北冷涡的异常活跃,使得低涡后部的冷空气频繁南下;西南低涡是造成3次区域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涡移动发展导致低涡东部气流辐合加强,较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东侧的切变附近。
张焱白莹莹唐晓萍
关键词:区域暴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