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2005DKA31800-03) 作品数:6 被引量:38 H指数:4 相关作者: 王立华 徐硕 肖慧 鲁峰 孙英泽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上海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渔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16 2010年 根据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的建设要求,从渔业数据特点和需求分析出发,全面阐述渔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包括:渔业科学数据共享涉及的标准体系建设、元数据设计、数据库建设、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开发技术以及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对今后数据平台建设的数据定向服务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建设思路,对提升渔业信息服务水平具有意义。 王立华 孙璐 孙英泽 葛常水 黄其泉 徐硕 刘树 肖慧关键词: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技术 个性化服务 渔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渔业科学数据是在渔业科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在农业、海洋和经济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渔业科学数据中心作为渔业科学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池,也是国家制定渔业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技术助推器,对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升渔业科学数据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对渔业科学数据资源的保存、管理、共享及深入挖掘,本文以渔业科学数据的应用需求为背景,分析了渔业科学数据的特点、来源以及应用场景。结合当下渔业领域科技创新对科学数据的需求,明确了渔业科学数据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围绕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等内容,设计了渔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架构,给出了多源异构渔业数据存储与融合平台,渔业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渔业科学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路线。从数据汇交、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共享服务模式、人才培养、绿色节能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渔业科学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保障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充分发挥渔业科学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具体开展渔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指明方向。 鲁峰 王立华 王立华关键词:数据中心 数据融合 云计算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渔业船联网工程体系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渔业船联网工程是通过在渔船上搭载信息感知、处理和传输装备,从而实现船与船、船与岸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智能化服务,在渔业生产、海上通信、安全管理、渔政执法及海洋探测等领域具有的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渔业船联网工程体系的应用现状及演化趋势,详细总结了渔业船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围绕渔船探测、海洋通信、数据融合与挖掘等重大需求,分析了中国渔业船联网发展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尖端技术、装备工程、标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指出了中国渔业船联网工程体系科技创新发展对策,提出了以"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装备、构建基础平台、形成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探索期、部署期、拓展期"为路线的系统工程发展建议。 徐硕 鲁峰 鲁峰 王宇 李奥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 Web日志挖掘中的用户识别算法 被引量:11 2011年 介绍了现有的用户识别算法,针对用户识别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IASR(IP,Agent,Session and Referrer)用户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重写URL的用户跟踪技术,引入会话(Session)来识别用户,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访问同一代理服务器的不同用户,很好地解决同一用户直接从浏览器地址输入URL信息访问站点造成的"多用户问题"。最后,对用户识别算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肖慧 王立华关键词:用户识别 WEB日志挖掘 2017年我国沿海渔港地理分布数据集 2018年 科学数据的一系列数据属性中,地理属性是数据最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数据的地理属性描述,有助于用户理解、获取、运用数据。以渔业科学数据平台中“渔港数量、分布、功能与现状数据库”作为分析对象,通过运用地理属性分析方法,构建我国沿海主要渔港地理分布数据集,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数据地理属性的研究可促进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把握,为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采用的方法也可为其他数据集的地理属性标记提供参考。 陈孟婕 徐硕 刘慧媛 蒋庆朝关键词:地理信息 科学数据 地理分布 个性化服务在渔业科学数据平台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个性化服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外内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应用现状,讨论了个性化服务在渔业科学数据平台上的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韩厚继 肖慧 杨宁生 王立华关键词: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