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玉璞曹春茹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儒佛
  • 5篇儒佛道
  • 5篇佛道
  • 2篇三教合一
  • 2篇诗歌
  • 2篇诗人
  • 2篇士人
  • 2篇仕隐
  • 2篇仕隐心态
  • 2篇述论
  • 2篇宋代
  • 2篇中隐
  • 2篇朝鲜诗人
  • 1篇心安
  • 1篇人生哲学
  • 1篇融会
  • 1篇儒道
  • 1篇儒道释
  • 1篇儒佛道三教
  • 1篇三教合一思潮

机构

  • 10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玉璞
  • 3篇曹春茹

传媒

  • 4篇齐鲁学刊
  • 2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被引量:5
2012年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张玉璞
关键词:白居易中隐吏隐儒佛道仕隐心态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迁谪心态——以苏轼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三教合一"是宋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士人对儒、佛、道三教人生哲学兼摄、融会,形成了一种宽厚而灵活、执著又通达的处世心态和人生哲学。与"不善处穷"的唐代谪臣如韩愈等相比,宋代士人在谪居期间,往往能积极吸纳佛、道思想中利于精神超越、利于生存需要的合理因素以涵养自己对抗苦难、摆脱困境的文化人格,保持一种稳定、平和、旷达、不走极端的心态,随遇而安,顺适无闷,坦然应对官场的失意和人生的挫折,不介怀于个人之穷通得失、祸福生死,平稳度过这段人生低谷期。
张玉璞
关键词:三教合一宋代士人人生哲学
宋代“三教合一”思潮述论被引量:11
2011年
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政治的、道德伦理的层面,强调三教在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功用是一致的;二是学术理论的层面,主要表现为儒、佛、道三教中心义理的相互融合、吸纳。佛、道二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儒家所吸收,使儒学体系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并形成新形态的儒学——理学;道教也在该时期积极吸纳儒、佛思想义理,繁衍出众多教派,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佛教则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主动接近儒家,强调与儒、道的融合,宣扬三教一致论。
张玉璞
关键词:宋代儒佛道三教合一
朝鲜诗人对陈与义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2014年
陈与义诗歌以学杜为主,转益多师,风格多样,又充满爱国忧民的情感,因此受到朝鲜诗人的关注。他们积极接受陈诗的创作形式、诗语和典故,也接受了陈诗多样的风格和情感。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偶有讹误的现象,但并没有影响陈与义诗歌对朝鲜汉诗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接受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改进,且为后人研究陈与义诗歌提供了新资料。
曹春茹
关键词:朝鲜诗人
朝鲜文人对苏轼儒道释思想的接受与批判
2013年
随着宋朝与高丽的友好往来,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随其诗文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文人不仅学习、模拟苏轼的创作,还十分关注他的三教融和思想,对其接受或批判。受武人执政和士祸震慑的文人能够接受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他们认为这使苏轼的精神世界更广博、生活更丰富,并愿意接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而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一些性理学者对此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道释思想干扰了苏轼儒家思想的纯正性,影响了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创作成就。朝鲜文人对苏轼复杂思想的接受与批判和对其文学的接受与批判相辅相成,也使得苏轼在朝鲜文人中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
曹春茹
关键词:朝鲜文人儒道释
朝鲜诗人申纬对苏轼及其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2013年
苏轼及其诗歌在朝鲜半岛影响十分深远,朝鲜朝后期诗人申纬就深受其影响。申纬接受、学习苏轼与其中国朋友崇苏派诗人翁方纲、吴嵩梁的影响有关。他设苏斋、读苏诗、集苏诗,还收集东坡画像,生活上也模仿东坡情趣。在诗歌创作上,申纬十分欣赏苏轼儒佛交融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其诗境与禅心的和谐统一。模仿苏诗风格、运用苏诗典故或采撷苏轼诗语也是申纬诗歌创作的努力方向。
曹春茹
关键词:朝鲜诗人诗歌
传统仕隐观念与宋前士人的仕隐心态与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在传统的仕隐观念中,儒家虽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最终目的还是"仕","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道家基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主张隐遁避世,全身远祸。出世的佛教虽然在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日渐世俗化,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出世的人生哲学,入世只是出世的方便法门。但儒佛道三家的任何一种仕隐观念都无法从根本上消弭士人在人生出处问题上的心理困惑。无论是汉代士人"道"屈于"势"的人生困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调和出与处、仕与隐矛盾的努力,还是唐代士人所选择的"终南捷径",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而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在融通儒佛道三家核心处世理念、折中传统的"大隐"、"小隐"形态而提出的"中隐"思想,更为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传统士大夫仕隐、出处观念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后来士人的仕隐心态和出处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张玉璞
关键词:儒佛道仕隐心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之迁谪历程与谪居心态被引量:3
2015年
在宋代,最能代表文人士大夫成熟、稳定的谪居心态的是苏轼。其一生三黜,依次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积极吸纳佛、道思想中利于精神超越、利于生存需要的合理因素以涵养自己对抗苦难、摆脱困境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人格,保持一种稳定、平和、旷达、不走极端的心态,不介怀于个人之穷通得失、祸福生死。所至无不安怀适命,以贬地为"吾乡",恬然以处,随遇而安,坦然应对官场的失意和人生的挫折,平稳度过这段人生低谷期。
张玉璞
宋前儒佛道三教关系述论被引量:2
2011年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在与儒、道不断的冲突、论争与交流中发生并实现着三教的融会。佛教初传时期的经籍翻译中就融会、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儒化、道化倾向非常明显。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实际上已初具三教融会的意义。南北朝时期,三教融会的趋势又有所发展。当时的很多名士、佛徒和道士,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三教一致、三教融合的观点。但该时期三教之间特别是佛、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趋激烈。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与制衡,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三教真正的融会、合一是在宋元明时期完成的。
张玉璞
唐宋帝王的三教融合思想
2012年
在唐宋时期三教融会、"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中,封建帝王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统治者对儒、道、佛采取了分别利用的态度。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宗教政策。唐宋诸帝这种融合三教的态度和行为,对三教在政治、思想、学术等层面上展开深层的、广泛的、有机的融合产生了极大影响,"三教鼎立"的格局逐渐被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所替代。
张玉璞
关键词:儒佛道三教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