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3SKYQ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乐童星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公众的“核邻避情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4年
-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而核能设施所在地居民的"邻避情结"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基于胶东半岛三个有核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公众针对核能设施的"邻避情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反对性态度,二是心理接受距离,三是搬迁意愿,其中多数被访者的"邻避态度"坚决,心理接受距离较远,而搬迁意愿不太强烈;在影响居民"邻避情结"产生的诸多因素中,核电设施的健康威胁、风险的长期性和居民对核电站带来的收益判断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公众的"核邻避情结"。上述研究结果清晰地描述了公众的"核邻避情结"的特征,展现了各种因素与"核邻避情结"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有关部门的"邻避"冲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乐童星
- 关键词:核能风险管理
- 价值、理性与权力:“邻避式抗争”的实践逻辑——基于一个核电站备选厂址的案例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本文通过核电站备选厂址的案例揭示"邻避抗争"动力机制。笔者认为,推动"邻避"事件不断发展的动力既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公所激化的矛盾,也不仅仅是环境权益维护者对行政权力独大的抗议,更不是居民无理性的情感宣泄,而是被一个由"价值-理性-权力"构成的复杂链条的交互力量所主导。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行动者在其价值观指引下对核电站选址问题进行着迥异的性质认定,为后续的行动提供"基调"和必要的情感准备,而行动者在其理性权衡下做出的行动策略又起到了再平衡的作用,最终权力间的相互制约性运作对整个"邻避"事件的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张乐童星
- 关键词:社会抗争环境风险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