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BS01)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崔晋龙王梦亮逯怀新赵加强曹连振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潍坊学院遵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景天
  • 2篇红景天
  • 1篇代谢产物
  • 1篇顶角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信号机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诱导子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愈伤组织诱导
  • 1篇真菌诱导子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植物次生代谢
  • 1篇植物次生代谢...
  • 1篇植物生长

机构

  • 3篇山西大学
  • 2篇潍坊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3篇王梦亮
  • 3篇崔晋龙
  • 2篇刘霞
  • 2篇曹连振
  • 2篇赵加强
  • 2篇逯怀新
  • 1篇张莹
  • 1篇黄宝歆
  • 1篇郭婷婷
  • 1篇高芬
  • 1篇李英德
  • 1篇仲明礼
  • 1篇张娜莎
  • 1篇付少彬
  • 1篇甄洪旭

传媒

  • 2篇潍坊学院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流控制的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严格控制气流的方向和催化剂颗粒的密度,加以利用材料自身的重力作用,用热化学气相沉积(T-CVD)的方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了长度可控且与衬底平行的碳纳米管(CNTs)。并研究了催化剂的厚度,生长时间和重力等因素对碳纳米管定向生长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曹连振仲明礼刘霞赵加强黄宝歆李英德逯怀新
关键词:碳纳米管
植物生长物质对大花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及苗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以大花红景天植物的茎、叶、芽、种子为材料,采用DPS软件正交设计法,通过添加不同植物生长物质,考察其对大花红景天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再生的影响,为低海拔条件下建立大花红景天植株再生体系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和芽是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外植体;植物生长物质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大小为6-BA>KT>2,4-D>NAA>IAA,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4.0 mg·L-1+KT 0.1 mg·L-1+NAA 0.1 mg·L-1+IAA 0.2 mg·L-1;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1+NAA 0.5 mg·L-1,诱导率达63.14%,不定芽数平均为11.4。本试验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适宜在低海拔条件下进行快速诱导大花红景天的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
王梦亮张娜莎郭婷婷崔晋龙
关键词:大花红景天正交设计植物生长物质
红景天苷生物、化学和生物催化合成的分子理论及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红景天苷是红景天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红景天苷的高效合成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本文全面概述近年来合成红景天苷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合成途径、生物催化合成途径。对生物合成途径中红景天苷的代谢合成途径、关键酶及基因、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以Koenigs-Knorr法为理论基础的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对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体外生物催化合成状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概述。通过对这些合成方法的展望,为人们了解合成红景天苷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崔晋龙付少彬王梦亮
关键词:红景天苷生物合成途径酶催化红景天
真菌诱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信号机制及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真菌诱导植物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为基础,介绍了诱导子的概念及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真菌诱导子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早期信号机制,包括植物细胞对诱导子信号的识别、诱导子信号的转导和转移因子对信号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学者利用诱导子促进生物碱、萜类、皂苷、黄酮类等关键活性化合物在药用植物积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进一步完善人们对中药材道地性影响因素的认识,推动这一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崔晋龙付少彬高芬王梦亮
关键词:真菌诱导子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信号传递
分光计测最小偏向角法内容的延伸及数据处理的改进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在分光计测最小偏向角的实验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推导,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顶角和不同折射率的三棱镜对最小偏向角的影响,以便在实验中更快的找到最小偏向角。同时对数据处理部分作了进一步改进。
曹连振刘霞张莹甄洪旭赵加强逯怀新
关键词:分光计最小偏向角顶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