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31)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谢志东左书豪钱汉东王鹤年董宇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太湖
  • 4篇石英
  • 4篇冲击坑
  • 3篇砂岩
  • 3篇石英颗粒
  • 3篇湖盆
  • 3篇变质
  • 3篇冲击变质
  • 2篇新证据
  • 2篇铁矿
  • 2篇球粒
  • 2篇全新世
  • 2篇砾岩
  • 2篇菱铁矿
  • 2篇矿物
  • 2篇矿物学
  • 2篇矿物学特征
  • 2篇角砾
  • 2篇角砾岩
  • 2篇核体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谢志东
  • 7篇左书豪
  • 3篇王鹤年
  • 3篇钱汉东
  • 2篇董宇婕
  • 1篇林春明
  • 1篇施贵军
  • 1篇盛雪芬
  • 1篇周丽娅
  • 1篇王祥
  • 1篇黄钟瑾
  • 1篇陈旸
  • 1篇蒋少涌

传媒

  • 4篇矿物学报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YLL1孔沉积特征揭示的全新世太湖演化史被引量:7
2019年
本文通过对太湖西山岛衙甪里孔(YLL1)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含量(TOC)、质量磁化率、元素含量及沉积年代等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全新世以来太湖湖盆的演化历史。根据沉积特征,可将4m深的YLL1孔分为上、中、下三段明显不同的沉积层。中段(153~231cm)沉积物平均粒径为7.65φ,粘土级颗粒含量高达48.78%,对比上段(0~153cm,6.29φ,21.77%)和下段(231~400cm,6.91φ,30.88%)为全孔最细;并且中段粒径随深度变化很小,平均粒径标准偏差为0.13,明显低于上段的0.70和下段的0.38;中段TOC和质量磁化率平均值分别为0.78%和19.41×10^-8m^3/kg,为全孔最高;XRF扫描数据显示元素含量在三段中变化显著:中段Al、K、Fe等元素含量相对上段和下段为最高,而Si含量最低。YYL1孔沉积特征参数显示,近80cm厚的中段泥质层与上下段截然不同,是一段标志性沉积层。该标志层广泛存在于太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层中,并且该层位含有大量的富铁质小球粒结核和菱铁矿结核,AMS14C显示该层位年龄约为7kaB.P.。研究表明,太湖YLL1孔沉积记录了湖盆环境的3个不同阶段:下段对应末次冰期后期11kaB.P.左右的风成硬黄土层沉积,此时太湖尚未完全形成;中段泥质沉积标志层代表太湖第一次大水面形成,时代在7kaB.P.左右;上段对应5kaB.P.左右以来的湖相沉积。
袁悦李成龙左书豪盛雪芬林春明谢志东
关键词:太湖全新世粒度分析
太湖地区早全新世沉积物中富铁质棍状结核体成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主要介绍太湖地区富铁质棍状结核体的原始直立产状、分布特征、外形特征,内部胶体结构及其矿物学组合特征,进而讨论棍状结核体的成因模式。棍状结核体横向上广泛分布于太湖及其周边地区,产于一层标志性泥质层中;纵向上,棍状结核体在不同高度,从湖底到山边的田地,山麓下的沟槽里都有发现。原始层位可见新鲜棍状结核体,外表颜色为钢灰色,断面灰色。扰动层位的棍状体多为表面磨损的短柱状,表面风化后出现灰褐色或黄褐色。棍状结核体原始产状为直立插于标志性泥质层中,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头部多为具有发散螺纹的半圆球。棍状结核体可细分为短柱状和长棍状。其中,短柱状直径0.5~1 cm,长度10 cm以内;长棍状直径1~2 cm,长度15~80 cm。太湖地区棍状结核体多含外壳,厚0.1~0.2 cm。棍状结核体表面多具螺旋纹,螺旋纹上多粘有细小球粒结核。棍状结核体内部包裹大量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分选差的石英晶屑,及少量岩屑及粉尘,主要胶结物为微米级自形程度高的菱铁矿晶体。结核内部局部区域包含大量小球粒集合体,小球粒是由菱铁矿微晶加少量晶屑组成。棍状结核体较密实,孔隙度小于20%。棍状结核体的原始直立产状说明其不是下伏硬黄土层的淘洗物,不会老于标志性泥质层的年龄(7 ka B.P.)。两种成因模式可以解释棍状结核体的成因,其一是水底淤泥中的胶体结核沉积生长成因模式;其二是空爆气柱中的合成与回落成因模式,结核体在气柱中合成,自空中落下,插入已有的泥质层或与泥质层一起落下。空爆气柱回落物的假说可以合理解释棍状菱铁矿结核体的产状及分布特征,也可解释其独特的外形和内部特征。
左书豪谢志东
关键词:太湖菱铁矿
太湖区域富铁质小球粒矿物学特征:太湖湖盆成因探讨
<正>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太湖湖盆成因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太湖成因观点主要有潟湖说(陈吉余等,1959)、构造成湖说(黄第藩等,1965)、河道扩张成湖说(孙顺才和黄漪平,1993)、火山喷爆说(沈自励,2003...
左书豪谢志东袁悦
文献传递
太湖富铁质小球粒中碳屑及金属单质的研究
<正>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太湖湖盆成因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太湖成因观点主要有潟湖说(陈吉余等,1959)、构造成湖说(黄第藩等,1965)、河道扩张成湖说(孙顺才和黄漪平,1993)、火山喷爆说(沈自励,2003...
左书豪谢志东
关键词:金属单质
文献传递
太湖地区砂岩中石英变形特征:太湖冲击假说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太湖地区泥盆系砂岩中石英受应力而致的不均匀消光、碎裂、变形纹等变形特征;利用费氏台测量石英变形纹的定向特征,研究薄片中大量的人字形微裂隙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九江地区同类砂岩及太湖地区菱铁矿结核体中石英碎屑的变形特征。研究显示太湖地区砂岩中发育的石英变形纹并非典型的击变页理纹(PDF),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较低应力下的变形特征,其成因具有多解性。因此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以及太湖的形成机制值得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董宇婕谢志东左书豪
关键词:太湖石英冲击变质
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09年
太湖冲击成因说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成定论。近几年在太湖及周边湖泊的淤泥层中发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奇石,经多种方法测试研究,确定为太湖冲击坑的溅射物。根据成份,溅射物分为两大类。一类富铁质,以菱铁矿及其胶结的碎屑为主,包括微小球粒、棍状及各种形态的块状和片状体;另一类贫铁质,以方解石及其胶结的长英质碎屑为主,碎屑为锐角状的石英晶屑及少量粘土和长英质岩屑。溅射物的大小从厘米级块体到毫米级球粒,再至微米级尘粉都有。溅射物外形多具有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特征,显示了熔融、塑性-半塑性特征。这些特征显示其成因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最后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溅射物的成分反映了太湖靶岩基岩岩性特征。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是继太湖诸岛石英砂岩中石英晶体的冲击变质微结构发现之后,又一重大突破。综合其它特征,可以确定太湖为一冲击坑。
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
关键词:太湖冲击坑冲击变质
苏州西山震裂锥:太湖冲击坑又一新证据被引量:1
2019年
震裂锥已被公认为陨石冲击地球表面遗留的标志。研究及统计资料表明,震裂锥与陨石冲击形成的中、大型冲击坑有关。太湖西山震裂锥呈圆锥形,锥体表面有自锥顶向下辐射的锥纹,锥纹具有分叉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震裂锥的国际公认的定义和标准相符。此外,西山震裂锥还具有其特有的其他特征:碎裂岩化显著;气化—熔融现象发育;锥体表面具网状构造及波纹状、蜂窝状等多种气印。岩相学研究显示,震裂锥及含锥岩石中冲击变质现象明显,微页理(PDFs)、微裂隙(PFs)以及靶岩熔融现象发育。以上这些冲击变质的标志,可证明西山震裂锥是冲击成因,而非地表水风化淋溶石灰岩的喀斯特或风蚀成因的凤稜石。西山震裂锥的发现、太湖湖底冲击击变角砾岩"太湖石"的确定,为太湖冲击坑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诊断性证据;加上早期研究确定的、冲击回落至太湖湖底淤泥层中的冲击溅射物,这些众多证据为确定"太湖冲击坑"或"太湖冲击事件"展示了美好前景。但是,要确定太湖冲击坑的具体位置、大小及构造模式等,尚需更多的深入研究。
王鹤年王鹤年钱汉东陈旸
关键词:太湖冲击坑
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演变及研究进展
2021年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太湖湖盆成因假说,并重点介绍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研究历史,首先对各类太湖湖盆非冲击类成因假说做简单的介绍和评述,这些假说包括潟湖说、构造说、堰塞说、火山爆喷说及综合成因说,然后重点回顾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演变过程。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第一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太湖地区砂岩中存在大量石英变形纹现象提出冲击假说,因认知不足,渐渐势微;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太湖湖底淤泥层赋存大量奇特富铁质结核的新发现再次复兴了冲击假说,但太湖冲击坑确定的结论并不成熟,证据并不充分,遭到质疑;第三阶段自2012年开始,认识到工作中的失误和冲击假说的难点,再次聚焦富铁质结核的矿物学成因及所处淤泥层位的沉积学特征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太湖空爆冲击成因假说。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太湖存在一层含富铁质结核的泥质层;富铁质结核的形态和内部特征有可能提供太湖湖盆成因的相关信息。富铁质结核可能是湖盆形成初期时大水面下淤泥空隙沉积结核物,也可能是空爆气柱合成产物和回落物。太湖湖盆空爆成因假说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左书豪谢志东
关键词:太湖
太湖区域发现的冲击新证据:非传统冲击坑被引量:1
2010年
太湖的冲击成因早在2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主要依据为太湖诸岛出露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石英颗粒的应力变形特征(He等,1991;Wang等,1994)。但是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这一冲击假说。
谢志东王鹤年钱汉东蒋少涌黄钟瑾施贵军
关键词:太湖新证据石英颗粒砂岩地层
太湖菱铁矿结核体分布、产状、形态、矿物学特征
<正>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的太湖湖盆成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太湖成因观点主要有泻湖说(陈吉余等,1959)、构造成湖说(黄第藩等,1965)、河道扩张成湖说(孙顺才和黄漪平,1993)、火山喷爆说(沈自励,2003...
左书豪谢志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