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101171)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肖佳雷董慧孙立杰边爽张玉琦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豆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豆
  • 3篇生大豆
  • 3篇内生真菌
  • 2篇拮抗菌
  • 2篇拮抗菌株
  • 2篇菌株
  • 1篇调控剂
  • 1篇性状
  • 1篇疫霉
  • 1篇疫霉病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大斑病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作物
  • 1篇微肥
  • 1篇霉病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肖佳雷
  • 2篇刘永政
  • 2篇张玉琦
  • 2篇边爽
  • 2篇孙立杰
  • 2篇董慧
  • 1篇李炜
  • 1篇李琬
  • 1篇刘淼
  • 1篇赵明
  • 1篇赵洋
  • 1篇来永才
  • 1篇毕影东
  • 1篇王贵江
  • 1篇刘明
  • 1篇赵静博
  • 1篇宋佳宇
  • 1篇张月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肥与化学调控剂处理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大豆生产中最佳的使用方式及对大豆的增产潜力,实验设立D1、D2、D3、D4(对照)4种化控模式,不同生育期分析不同模式对春大豆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1、D2、D3三种模式与对照D4处理间大豆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和产量构成因素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D3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2010年在大豆始荚期和始粒期大豆叶面积分别提高36.3%和54.2%,鼓粒期株高分别降低7.4cm,茎粗增加0.19cm,产量高于对照15.2%。
肖佳雷赵明王贵江李炜毕影东来永才李琬刘淼刘明赵洋
关键词:化学调控春大豆农艺性状
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对作物促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农作提质增效,加快生防菌剂的研发进度。本研究利用具有广谱拮抗玉米大斑病和大豆疫霉病野生大豆内生真菌Y6R15和Y2S2为试材,通过菌液灌根和叶喷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和大豆苗期干物质和根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拮抗菌株Y6R15对玉米叶片和根干重促生作用明显,均提高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等指标,以根冠比指标标准Y6R15叶喷效果为最佳方式,依据根系指标特征变化Y6R15灌根效果好于叶喷。拮抗菌株Y2S2和Y6R15处理均对大豆有促生作用,效果显著,Y6R15菌株对玉米和大豆均有促生作用。
杨赫侯宇轩张姝孔庆林范芷君李双润蒙萌李恒星张月肖佳雷
关键词:野生大豆内生真菌促生作用根冠比
玉米大斑病拮抗内生真菌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选用不同地区原生境下野生大豆不同器官分离的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鉴定了40株野生大豆真菌对玉米大斑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40株菌株间菌落形态差异较大;光滑程度显示,36份菌落表面不光滑,3份表面光滑并显浅黄色;菌落颜色分析显示,正面白色为主,其次是黄色和粉色,反面则以紫色为主,其次为黑色和绿色;菌落生长形态分析,大多数菌落呈白色絮状突起或羊毛状菌丝;鉴定和筛选出6株野生大豆内生真菌的抑菌率变化在62.5%~82.4%之间,抑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Y4-S(Ⅰ)、Y6R-15-1、Y5-r(Ⅱ)-1、Y6S-26、Y5R18-2-1、Y5r-12。最强拮抗菌株Y4-S(Ⅰ)、Y5-r(Ⅱ)-1、Y6R-15-1显微形态相似,呈枝状,有隔,初步判断可能来源同一属。
边爽孙立杰刘永政董慧张玉琦肖佳雷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野生大豆内生真菌拮抗菌株
大豆疫霉病拮抗内生真菌的鉴定与筛选
2016年
[目的]筛选出拮抗致病大豆疫霉的真菌菌株,为深入研发生物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40株野生大豆真菌对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供试的40株菌株,不同菌株间菌落型态差异较大。从光滑程度分析,36份菌落表面不光滑,3份表面光滑并显浅黄色;从菌落颜色分析,正面以白色为主,其次是黄色和粉色;反面则以紫色为主,其次为黑色和绿色;从菌落生长型态分析,大多数菌落呈白色絮状突起或羊毛状菌丝;11株野生大豆内生真菌的抑菌率变化幅度为62%~81%,80%以上共1株Y4-S(Ⅰ),75%~80%共2株,70%~75%共3株,其余5株均低于70%。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Y4-S(Ⅰ)、Y5-r(Ⅱ)-1、Y6R-15-1、Y1-r-3和Y5R4、Y6S-26、Y5LB、Y5r-12、Y2-5(Ⅱ)、Y2-S、Y5R18-2-1。[结论]最强拮抗菌株Y4-S(Ⅰ)、Y5-r(Ⅱ)-1、Y6R-15-1显微型态相似,呈枝状,有隔,初步判断可能来源同一属,具体属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刘永政边爽孙立杰宋佳宇董慧张玉琦赵静博肖佳雷
关键词:大豆疫霉病野生大豆内生真菌拮抗菌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