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90204)

作品数:10 被引量:104H指数:7
相关作者:梁萍史军崔林丽周伟东何金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温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候特征分析
  • 2篇自动站
  • 2篇极端高温
  • 2篇副高
  • 2篇高温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三角
  • 2篇长江三角洲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热岛
  • 1篇订正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特征
  • 1篇站点
  • 1篇指标体系

机构

  • 10篇上海市气候中...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3篇上海市卫星遥...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上海市城市环...
  • 1篇上海区域气候...

作者

  • 8篇梁萍
  • 5篇史军
  • 3篇沈钟平
  • 3篇崔林丽
  • 2篇穆海振
  • 2篇何金海
  • 2篇马雷鸣
  • 2篇周伟东
  • 2篇陈葆德
  • 2篇陈伯民
  • 1篇孙靖
  • 1篇董广涛
  • 1篇杨寅
  • 1篇万齐林
  • 1篇张华
  • 1篇张峰
  • 1篇隋玉正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边界强迫场订正的区域气候模式对2013年夏季中国东部极端高温预测的改进试验被引量:2
2016年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的多年平均场进行订正,然后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建立基于边界强迫场订正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28年夏季回报及2013年夏季业务预测,并与直接使用BCC_CM1.0模式与RegCM3模式嵌套的模式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入边界强迫场订正技术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对多年平均夏季气温、降水回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且回报的高温界限值分布更接近于观测。除对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气温距平预测效果变差外模式系统对于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夏季气温距平异常偏高、夏季高温日数异常偏多等观测事实的预测性能有显著提高。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回报的多年平均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观测更为接近是其对2013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预测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
董广涛陈葆德陈伯民史军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回报试验
风的气候变化对上海地区秋季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为探索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2002年-2010年秋季PM10浓度资料、1956年-2010年秋季风向、风速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全球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秋季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向、风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风向、风速的长期变化对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秋季PM10浓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风速、风向的长期变化对其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与风速密切相关,静风时浓度最大,随着风速增大,PM10浓度逐步降低。风向对PM10浓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近地面吹偏东风时PM10浓度相对较低。在以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增强趋势为主要代表的大气环流变化背景下,上海地区秋季近地面偏东风风速出现减弱趋势,但偏东风风向频率却明显增多。偏东风风向频率的增加有利于海上洁净空气向上海地区输送,从而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周伟东梁萍
关键词:风向风速空气质量PM10秋季副高
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逐日天气形势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与WPSH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高温日数与当年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高温日数与WPSH面积和强度指数在长江三角洲中部和南部偏东地区显著正相关,与WPSH西伸脊点仅在中部沿海地区显著负相关。高温日数与WPSH指数在8月相关最好。7、8月高温日数较多时,WPSH面积较大、强度较强、西伸脊点偏西。近8a来上海高温日的主要控制或影响天气系统都是WPSH,占高温总日数的95%。
史军崔林丽梁萍穆海振
关键词:极端高温长江三角洲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1年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干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史军梁萍万齐林何金海周伟东崔林丽
关键词: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上海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对上海地区59个自动站2006—2013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本地化的质量控制,得到一套高分辨率气温数据集。将其与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反映的上海年平均及季节平均气温基本一致,说明经质量控制的加密资料是可信的。但其空间差异更为明显,表明高分辨气温数据在城市热环境精细空间分布研究中更具代表性和有效性。基于该数据集研究了上海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加密观测数据可反映出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热岛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四周及西南部扩展,尤其是出现了"多中心"结构特征,即除中心城区的热岛主中心外,在闵行北部和松江南部均出现了与快速城市化进程相联系的区域性副热岛中心;受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和局地海陆风的影响,热岛位置在秋冬季偏东南方向,春夏季偏西北方向。上述精细化特征在常规资料中并不明显或无法体现。由此可见,经质量控制的加密气温数据在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研究中更具优势。
沈钟平梁萍何金海
关键词:自动站气温城市热岛
近139年中国东南部站点气温变化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中国东南部5个百年站点年气温序列和3套全球表面温度资料(HadCRUT3、GISSTEMP、20CR再分析资料),采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新方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分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南部5个站点1873-2011年气温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讨论了多时间尺度影响的全球一致性。结果表明,1873-2011年期间,中国东南部百年站点的年温度演变呈现年际、年代际、多年代际多个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和长期上升趋势。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振荡和上升趋势分量对长期气温变化均有重要贡献。长期上升趋势分量在100年以上的观测温度变化趋势中占主要贡献,但准64年周期振荡对近50年观测温度变化趋势的贡献要大于上升趋势分量。百余年期间两个明显升温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形成与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变化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长期趋势和6~16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对高温期的形成也有一定贡献。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振荡对百余年温度变化趋势的阶段性转变起重要作用。中国东南部百年站点温度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全球性。准64年周期振荡对北半球温度趋势演变也有重要贡献,且北半球温度准64年周期振荡与百年站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关系也较其长期升温趋势更为密切。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百年站点温度准64年周期振荡及其全球一致性有调节作用。
梁萍陈葆德
关键词:气温多尺度中国东南部
上海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分析
对上海地区59个自动站2006—2013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本地化的质量控制,得到一套高分辨率气温数据集。将其与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反映的上海年平均及季节平均气温基本一致,说明经质量控制的加密资料是可信的。但其...
沈钟平梁萍何金海
关键词:自动站气温城市热岛
文献传递
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隋玉正史军崔林丽梁萍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地区冬季不同等级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对风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1960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地区地面气象站气温、气压、降水、风速等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冬季影响上海地区不同等级冷空气的活动特征及其对风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56 a冬季影响上海地区的冷空气频次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所致降温幅度呈现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的变化特征;冬季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次数有14 a和4 a的显著周期;冷空气过程平均最大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强冷空气平均最大风速下降幅度最大;冷空气降水总量呈增多趋势,弱冷空气降水总量占冷空气所致总降水量的57%。
周伟东马雷鸣梁萍张丽亚
关键词:冷空气小波分析
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1959 2010年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和区域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 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低温、雷暴、大风、大雾和降雪日数均显著减少,而高温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降雪、大雾、雷暴和低温日数发生了减少突变,而高温和暴雨日数发生了增多突变。在空间上,雷暴和大风日数在整个长江三角洲显著减少,低温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显著减少,降雪日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显著减少,高温日数仅在江苏南通、上海、杭州湾地区以及浙江东部显著增加。52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环状模(或北极涛动)增强,而北半球极涡及欧亚经向环流减弱,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作用导致长江三角洲大风、低温和降雪日数减少和高温日数增加。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三角洲高温日数增加和大雾、大风日数减少。
史军陈伯民穆海振梁萍
关键词:高影响天气大气环流城市化长江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