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497)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正蔚刘正朱彩莲马瑞唐子圣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变形链球菌电击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为增强对变形链球菌的电击转化效率,探索常用的胞壁弱化剂甘氨酸在电击转化中的加入模式。方法以氨苄青霉素抗性的pGL3 basic质粒作为外源DNA,通过电击转化导入变形链球菌参考株UA159内,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克隆,以优化筛选出最佳的甘氨酸加入浓度与模式,同时比较了不同电击方案转化效率的差异。结果在变形链球菌对数生长期后加入终浓度为10%的甘氨酸可有效地增强电击转化的效率;而不同的电转电压的选择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研究证实了甘氨酸作为胞壁弱化剂可增强对变形链球菌的转化效率,并优化了对变形链球菌的电击转化方案。
- 黄正蔚刘正马瑞唐子圣朱彩莲
-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电击转化甘氨酸
-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实验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构建luxS基因的同源重组克隆载体以备将来进行luxS基因同源重组knockout突变株的研究。方法利用高保真的pfuDNA聚合酶,通过嵌套式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出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的上下游片段(Xup,Xdn)以及大肠杆菌pH1+质粒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Kana),依次采用相应的双酶切反应将这些片段连接入噬菌体载体pBluescriptS(K+)Phagemids,以构建目的质粒Xukd-pbsk重组载体。结果经酶切鉴定目的质粒各片段插入无误,插入片段的测序报告也显示碱基无错配,含目的质粒的菌株可在含30mg/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内生长良好,证明插入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体外表达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克隆载体正确,可用于今后对于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构建的研究。
- 黄正蔚刘正
-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
-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突变株生物学性状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为研究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的种属间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相关基因luxS对口腔生态的影响,构建此菌的luxS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利用红霉素耐药基因erm置换变异链球菌基因组中的luxS基因,并在含抗性标记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出阳性克隆。初步研究该基因的缺失突变对变异链球菌在生长与生物被膜成熟分化中的作用。结果经PCR鉴定,luxS基因的置换突变位置正确,并能在体外稳定传代,突变株与野生株相比在达静止期后总菌数量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生物被膜的形成与分化上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此研究建立了可稳定传代的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的缺失突变株,生长表型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此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 黄正蔚刘正马瑞唐子圣朱彩莲
-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
- 差异显示技术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对生物膜和浮游状态下的变异链球菌细胞进行比较研究,采用限制性酶切差异显示技术比较分析两者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分别收集变异链球菌浮游菌细胞与贴壁的生物膜细胞,分离纯化总RNA,对于逆转录获得的cDNA进行限制性酶切差异显示PCR技术(RFDD-PCR)比较分析两者的表达谱,对于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并于BLAST比对获得这些片段的基因信息,进而推断其功能。结果通过对差异片段的分析,确证其中4条片段分属结构基fruA、SMU.438c、SMU.751与adhB/C。结论限制性酶切差异显示技术可用于分析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
- 黄正蔚刘正
-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差异显示技术生物膜形成基因表达差异变异链球菌限制性酶切膜细胞
-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失对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利用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突变株,研究这一种属间密度感应系统对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生物膜培养悬液中加入与菌细胞直径相近的磁性小珠,利用这些小珠在磁场中受到生物膜的位移约束力的原理,采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定量比较、分析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knockout突变株与野生株在生物膜形成上的差异。结果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与野生株在生物膜形成模式上有显著差别,突变株生物膜自第6小时起开始形成,生物膜形成指数(biofilm index,BFI)差值△BFI=2.015,约第10小时突变株形成的生物膜可完全限制磁珠在磁场中的位移(△BFI=7.025);而野生株生物膜约第10小时开始形成(△BFI=1.875),明显晚于突变株。12h后两菌株生物膜形成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的缺失可影响生物膜的早期形成。
- 黄正蔚刘正唐子圣马瑞朱彩莲
- 关键词:生物膜基因缺失LUXS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