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38010)

作品数:147 被引量:1,660H指数:25
相关作者:徐世烺张秀芳姚燕尹世平李庆华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篇建筑科学
  • 18篇水利工程
  • 14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0篇水泥
  • 56篇混凝土
  • 55篇水泥基
  • 43篇水泥基复合材...
  • 40篇超高韧性
  • 34篇超高韧性水泥...
  • 18篇UHTCC
  • 17篇钢筋
  • 16篇复合材料
  • 16篇复合材
  • 15篇纤维编织网
  • 13篇增强混凝土
  • 13篇水泥基材
  • 13篇水泥基材料
  • 12篇受弯
  • 12篇裂缝
  • 10篇三点弯曲梁
  • 10篇曲梁
  • 10篇弯曲梁
  • 9篇粘结

机构

  • 10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1篇浙江大学
  • 15篇中国建筑材料...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湖北工业大学
  • 4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山东黄河河务...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建筑材料...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辽宁省建设科...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铁道第三勘察...
  • 1篇中国葛洲坝集...

作者

  • 106篇徐世烺
  • 27篇张秀芳
  • 13篇姚燕
  • 12篇李庆华
  • 11篇尹世平
  • 10篇李清海
  • 9篇孙蓓
  • 7篇高淑玲
  • 6篇张滇军
  • 6篇李赫
  • 6篇蔡新华
  • 6篇李贺东
  • 5篇刘立
  • 5篇卜丹
  • 5篇赵顺增
  • 4篇郑长良
  • 4篇蔡向荣
  • 4篇侯利军
  • 4篇高洪波
  • 4篇苏骏

传媒

  • 21篇土木工程学报
  • 21篇工程力学
  • 10篇水利学报
  • 10篇建筑材料学报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混凝土
  • 7篇Journa...
  • 5篇水电能源科学
  • 5篇Scienc...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4篇中国科学(E...
  • 4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计算力学学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混凝土与水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Journa...
  • 2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3篇2012
  • 26篇2011
  • 30篇2010
  • 33篇2009
  • 16篇2008
  • 21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循环对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英文)被引量:14
2006年
研究了硬化水泥基材料在20~180℃范围内热循环20次后强度的变化规律,经热循环试样强度较同龄期对比试样的强度有明显下降的结论。通过对水泥石和石英砂集料的线膨胀率的精确测定,对比两者线膨胀率的差异,找出热循环时导致水泥基材料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并解释硬化水泥基材料经热循环后强度性能降低的现象。
李清海姚燕
关键词:水泥基材料热循环热膨胀系数
配筋率对RUHTCC梁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梁的弯曲性能与配筋率、UHTCC拉压材料性能以及截面尺寸相关。以配筋率为研究的影响因素,理论给出RUHTCC梁3个特征配筋率即最小配筋率、最大弹性配筋率以及最大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式。以这3个特征配筋率为边界,理论分析破坏模式从受拉破坏到受压破坏不同情况下梁极限承载力、中性轴高度、曲率、开裂长度以及最外层边缘拉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最优化配筋率的概念,并指出它的大小接近于最大弹性配筋率。进行4种不同配筋率RUHTCC梁和两组RC对比梁的弯曲试验,讨论配筋率对弯曲性能包括承载力、变形、延性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和配筋率对RUHTCC梁较RC梁弯曲性能提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配筋率的RUHTCC梁,配筋率越大,极限承载力增加,屈服变形增大,但极限变形减小,延性降低,裂缝宽度的变化不明显。同一配筋率下,RUHTCC可提高RC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在屈服时刻裂缝宽度可控制在0.1mm以内,极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但随配筋率的增大,提高程度降低。试验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
张秀芳徐世烺侯利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率
Potential Use of Strain Hardening ECC in Permanent Formwork with Small Scale Flexural Beams被引量:9
2009年
Utilizing pre-cast ECC panels as participating permanent formwork of concrete members, and the validity of using ECC to disperse the single crack in concrete into multiple ones in ECC were studied. In the process, totally two kinds of ECC with different tensile properties, 7 series of flat panels with different top surface figures and 3 U-shape panels with different inner surface forms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manent formworks, small ECC-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were cast and tested mechanically. The 4-point bending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pre-cast ECC panels as permanent formwork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oad capacity and toughness of a concrete member, effectively dispersing single widely opened crack in concrete into multiple ones in ECC. Most permanent formworks show perfect bond with the concrete cast on them, while the ones with partially debonded zone achieve the bes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The U-shape permanent formworks show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flat ones, achieving much betler improvements in both the load capacity and toughness, together with better crack width control.
李贺东Christopher K Y Leung
关键词:TOUGHNESSCRACK
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中裂尖张开口位移(CTOD)与裂缝嘴张开口位移(CMOD)的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裂缝尖端张开口位移(CTOD)和裂缝嘴张开口位移(CMOD)是衡量裂缝张开程度的两个指标。该文进行了楔入式紧凑拉伸混凝土断裂试验,研究了在裂缝扩展的整个过程中裂缝尖端张开口位移和裂缝嘴张开口位移之间的关系。发现,裂缝尖端张开口位移和裂缝嘴张开口位移关系曲线可以用三线性模型来描述,两个转折点与裂缝的起裂和临界失稳扩展相对应。讨论了高度对起裂时和失稳时对应的裂缝尖端张开口位移和裂缝嘴张开口位移的影响规律。根据铰链模型,给出了计算裂缝尖端张开口位移(CTOD)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徐世烺张秀芳卜丹
关键词:混凝土
碳纤维砂浆与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直流双电极法研究了碳纤维砂浆(CFRM)和碳纤维混凝土(CFRC)的导电性能与其龄期之间的关系.为了模拟材料受载产生裂缝的情况,在材料内部设置了绝缘片,研究了在不同龄期碳纤维砂浆和碳纤维混凝土试件导电性能受其内部绝缘位置和数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碳纤维砂浆的导电性能随龄期显著变化,且呈sigmoidal曲线关系,绝缘片的数量对其导电性能无显著影响,但绝缘片位置越靠近电极其导电性能越强;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性能随龄期显著变化,且呈高斯曲线关系,在同一截面、龄期和绝缘面积下绝缘片的数量越多其导电性能越强,当绝缘片在最佳截面上时其导电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张滇军徐世烺孙进
关键词:碳纤维混凝土龄期
基于碳纤维混凝土机敏性的Ⅱ型断裂试验研究
2007年
针对Ⅱ型断裂韧度KⅡc较难确定的现状,利用碳纤维混凝土的机敏性对有限宽两端切口半边受力试件的断裂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性能随荷载和位移显著变化,并呈现洛伦兹曲线关系;碳纤维混凝土的机敏性可以被用来确定该型试件的KⅡc,其值要大于素混凝土的KⅡc;在峰值荷载前的电阻变化率曲线可以用来表征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阶段、裂缝稳定开展阶段和裂缝失稳开展阶段.
张滇军徐世烺
关键词:碳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拉伸力学模型被引量:23
2012年
通过单束纤维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薄板的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环氧树脂浸渍后纤维束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发现,即使经环氧树脂浸渍,也不能完全发挥碳纤维束的抗拉强度;单轴拉伸碳纤维束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几乎是完全线性的,在达到其极限强度80%左右出现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假定细粒混凝土开裂后只有纤维编织网承担荷载,从而由TRC薄板试件单轴拉伸的荷载-变形关系获得的碳纤维束的应力-应变关系可合理简化为双线性的形式,并针对本文中研究的纤维编织网给出了其相应控制参数点的取值。基于受弯构件计算理论,采用本文纤维束拉伸模型得到的两种系列受弯构件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尹世平徐世
关键词: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双线性
纤维编织网联合钢筋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解析理论被引量:11
2010年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不但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还可以有效限制混凝土的裂缝发展,使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和间距变得更小.但由于纤维本身的脆性特征,使TRC结构达到极限荷载时没有明显的破坏预兆,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则由于特殊保护层厚度的限制,具有较大的自重,且不能有效限制结构的主裂缝发展.为克服二者的不足,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纤维编织网联合钢筋增强混凝土结构,其充分利用了TRC和RC的优点.采用TRC替代其受拉区保护层的部分混凝土,同时减掉纤维编织网所替代钢筋用量,以发展一种自重小、使用安全、耐久性好的结构.分析了这种结构适筋梁的受弯发展过程,基于平截面假定按非线性分析理论给出了整个受力过程不同阶段梁的承载力,M-φ关系和跨中挠度的解析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公式的合理性.
徐世烺尹世平
关键词: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受弯性能
气相对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气相对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热膨胀测试方法对引入气相的水泥基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引入气相水泥石的热膨胀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纯水泥石试样大致相同,只是在150℃时水泥石最大热膨胀率随引气剂的掺入有所降低,而在高温下收缩更加显著,并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收缩略有增加。并利用MIP和XRD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探索。
李清海姚燕孙蓓
关键词:水泥基材料气相高温
混凝土断裂韧度K_(ⅡC)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国际上新近提出的两端切口Ⅱ型断裂试件,开展混凝土Ⅱ型断裂试验。试验观测到裂缝起裂角θ0约为0°,且沿韧带方向扩展;裂缝尖端韧带出现具有典型剪切特征的混凝土碎片,表明发生了剪切破坏模式。由试验测定的曲线上的特征点确定临界荷载Pc,进而由此试件几何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公式计算出混凝土Ⅱ型断裂韧度KⅡc约为KⅠc的2倍多。试验结果表明,两端切口Ⅱ型断裂试件是进行混凝土Ⅱ型断裂试验及测试混凝土KⅡc合适的试件形式。
高洪波徐世烺吴智敏卜丹
关键词:混凝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