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56)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志珺王少华郭怡菁滕皋军孙奕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6篇海马
  • 6篇大鼠海马
  • 5篇抑郁
  • 5篇卒中后
  • 4篇血管
  • 4篇脑卒中
  • 3篇源性
  • 3篇轻度
  • 3篇轻度认知
  • 3篇细胞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卒中后
  • 3篇脑卒中后抑郁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遗忘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张志珺
  • 7篇王少华
  • 6篇郭怡菁
  • 4篇滕皋军
  • 3篇隋毓秀
  • 3篇孙奕
  • 3篇宇辉
  • 2篇钱云
  • 2篇陈宝安
  • 2篇邓玲珑
  • 2篇袁勇贵
  • 2篇施咏梅
  • 2篇柏峰
  • 1篇奚广军
  • 1篇谢春明
  • 1篇孙鼎明
  • 1篇张晓斌
  • 1篇朱万林

传媒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_(1A)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SD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拟PSD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MS)及孤养法建立拟PSD动物模型,同时予西酞普兰(10mg.kg-1.day-1)干预4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并比较CMS开始后第19、28天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S开始后第19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131±0.008)vs(0.012±0.001)和(0.95±0.06)vs(0.40±0.03),P均小于0.001]。第28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224±0.012)vs(0.013±0.001)和(0.52±0.06)vs(0.08±0.02),P均小于0.001]。结论西酞普兰促进拟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可促进海马神经重塑,这可能为西酞普兰治疗PSD的分子机制之一。
王少华张志珺郭怡菁滕皋军陈宝安
关键词:西酞普兰脑卒中后抑郁5-HT1A受体齿状回
运动与神经再生和抑郁被引量:3
2008年
对运动促进成年神经再生的机制以及运动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进行综述。
奚广军张志珺
关键词:神经再生抑郁症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认知特征、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及其认知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评估99例aMCI患者(aMCI组)和99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BDNF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BDNF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结果:aMCI组的各项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尤以反映词语性情节记忆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uditory verbal memory test,AVMT)的延迟回忆项受损最明显;aMCI组血清BDNF水平(中位数为4.37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4.98μg/L)(z=-2.449,P=0.014),且与AVMT的延迟回忆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08);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间BDNF基因的Val66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BDNF基因的Val66Met基因型亚组间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和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MCI中,降低的血清BDNF水平表明神经营养缺乏,这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不是aMCI主要的遗传因素。
宇辉张志珺施咏梅柏峰钱云袁勇贵邓玲珑
关键词:遗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态性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清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和缺失(I/D)多态性及血清ACE活力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Meyo诊所Petersen等制定的aMCI诊断标准的90例aMCI患者(aMCI组)及90名与aMCI组相匹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ACE活力水平。结果(1)aMCI组的各项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0.01)。(2)aMCI组ACE基因型(X2=11.510)及等位基因频率(X2=6.94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MCI组DD基因型(23%)及D等位基因频率(57%)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43%)。(3)两组DD基因型(n=35)及DI基因型(n=109)者的听觉词语记忆、符号数字转换测试、复杂图形及类别词语流畅性得分低于Ⅱ基因型者(n=36;均P〈0.05—0.01)。(4)aMCI组(F=7.491)和对照组(F=4.970)ACE基因型各亚组间血清ACE活力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CE活力水平均为DD型组〉DI型组〉Ⅱ型组。(5)aMCI组血清ACE活力与听觉词语记忆测试的延迟回忆得分呈负相关(r=-0.249,P〈0.05)。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为aMCI的发病危险因子,其调控的血清ACE高活力水平与aMCI患者情节记忆损害有关。
邓玲珑张志珺宇辉施咏梅
关键词:遗忘限制性片段长度肽基二肽酶A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最重要的致残病因之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除降脂效应外,他汀类药物还存在不依赖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其他许多作用机制。另外,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孙鼎明张志珺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再生障碍与抗抑郁药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状态大鼠动物模型并进行动态行为学评估;观察PSD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实时变化轨迹并探讨与齿状回5-HT1A受体基因表达和分泌水平的...
张志珺王少华郭怡菁滕皋军
文献传递
缺血性卒中大鼠海马的Notch信号通路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Notch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的动态变化,探讨该通路对缺血性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以及Real-time RT-PCR法,于术后19d、28d检测海马Notch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Hes5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术后19d,MCAO组Hes1、Hes5蛋白及mRNA表达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8d时MCAO组Hes1、Hes5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低于19d时Hes1、Hes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后的内源性神经再生机制中可能有Notch通路活性动态变化的机制参与,卒中后期Notch通路活性的显著下调可能是促进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郭怡菁张志珺王少华隋毓秀孙奕滕皋军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神经发生
外源性脑源性营养因子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内注射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后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经旷野试验(open-field test)评定后,共筛选24只符合人组条件大鼠,随机分为4组:PSD组,PSD注射生理盐水组,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PSD注射低剂量BDNF组,每组6只。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联合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在应激第3天定向大鼠海马内注射BDNF,并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大鼠应激第14天始,糖水消耗比例、水平及垂直得分[分别为(72.09±8.78)%.(50.33±12.44)分,(12.50±1.52)分]均高于PSI)组[分别为(54.76±9.88)%,(31.00±21.73)分,(6.17±6.3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生理盐水组和PSD注射低剂量BDNF组行为学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SD注射高剂量BDNF组改善了拟PSD大鼠的快感缺乏、探索行为下降等抑郁“核心”症状,提示了BDNF抗抑郁作用,其确切分子机制需深入探讨。
孙奕张志珺郭怡菁隋毓秀王少华张晓斌谢春明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动态表达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RT—PCR法分别于卒中后19d和28d检测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海马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的蛋白、基因表达。结果卒中后19d,缺血组Notch1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缺血组28d的Notch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9d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P〈0.01)。缺血组19d和28d的Jagged1蛋白表达(P〈0.05)和基因表达(P〈0.05)高于对照组,但28d的Jagged1蛋白和基因表达与1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灶性缺血性卒中大鼠Notch信号通路呈现动态表达变化,提示该通路可能参与了对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
郭怡菁张志珺王少华隋毓秀孙奕滕皋军
关键词:信号传导神经再生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和分化状态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原位增殖新生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及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脑卒中、CMS和PSD组,每组均为18只。采取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双标染色及共聚焦成像动态检测,比较各研究组大鼠左侧海马齿状回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结果与脑卒中组(232.2±8.6、123.7±2.6、136.2±2.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细胞数在脑梗死后第21(156.2±2.5)、30(70.2±2.0)和45天(81.2±1.1)均明显减少(t=28.83、52.2、62.08,均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脑卒中组(79.3%±2.8%、87.7%±4.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NeuN^+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第30(69.0%±3.4%)和45天(78.3%±2.4%)均明显减少(t=5.871、4.403,均P〈0.01)。BrdU^+/GFAP^+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30和45d均明显增加(t=4.226、8.945,P〈0.01)。结论PSD大鼠脑卒中后海马齿状回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下降,胶质细胞比例增加。
王少华张志珺郭怡菁滕皋军陈宝安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海马细胞存活细胞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