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5002)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义军张阳郑栋吕伟涛颜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M
  • 3篇地闪
  • 3篇放电
  • 3篇负地闪
  • 3篇CPT
  • 2篇电流
  • 2篇闪电
  • 2篇人工触发闪电
  • 2篇脉冲
  • 2篇触发
  • 1篇电流脉冲
  • 1篇物理机制
  • 1篇ICC

机构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张阳
  • 6篇张义军
  • 3篇周威
  • 3篇郑栋
  • 2篇吕伟涛
  • 1篇陈绍东
  • 1篇肖桐
  • 1篇颜旭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触发闪电M分量和ICC脉冲的对比分析
本文综合对比分析了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底部的电流数据和电场变化数据,获得了对ICC及M分量的两者异同的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M分量和ICC脉冲的幅度、上升时间、半峰值宽度和转移电荷量总体相似,但部分M分量幅值较大,半峰值宽度...
谢盟张阳张义军吕伟涛郑栋
关键词:物理机制
文献传递
负地闪CPT放电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分析了2012年广州地区6次雷暴过程的负地闪中不规则脉冲簇(chaotic pulse trains,CPT)放电事件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CPT是负地闪整个放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放电现象,在323次负地闪中有243次出现了CPT放电事件,比例达到了75.2%,并且能够发生在负地闪的首次回击之前、回击之间以及最后一次回击之后,其中有66.7%的继后回击之前和11.5%的最后一次回击之后发生了CPT.研究也发现,CPT在继后回击之前有四种分布类型:单独出现一次CPT-c(与继后回击相连的CPT)、单独出现一次CPT-i(与继后回击有一定时间间隔的CPT)、同时出现CPT-c和CPT-i以及同时出现多次CPT-i,其中,单独出现一次CPT-c类型最为多见,39.4%的继后回击之前为此类型,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继后回击之前更容易出现多次CPT的现象,分别占到对应次序回击总数的9.4%和7.7%.而随着继后回击次序的增加,其之前发生CPT的概率呈减小的趋势,并且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继后回击以外,其他继后回击之前CPT-c的出现频次大于CPT-i.另外,CPT-i和最后一次回击之后的CPT均叠加在K变化上,部分回击间的CPT也能够发生在J过程中.
周威张阳张义军吕伟涛郑栋陈绍东潘汉波
关键词:负地闪CPT
两类M分量和机制的分析比较
<正>M分量是连续电流过程中电流的扰动或暂态增强[1-2],它和雷电通道微弱发光时,通道亮度瞬时性增强对应[3-4],其电流和光强度的变化具有对称性[5-8]。Thottappillil等[2]分析了人工触发闪电的通道底...
谢盟
文献传递
人工触发闪电M分量的电流与电磁场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2008—2010年在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观测到的闪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场以及近距离磁场数据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M过程的电流和电磁场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分量电场波形持续时间和10%~90%上升时间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49 ms和0.12 ms;电流波形持续时间、10%~90%上升时间和电流变化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53 ms,0.11 ms和0.34 kA;磁场波形持续时间、10%~90%上升时间和磁场变化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65 ms,0.16 ms和2.76×10^(-5)T。此外,M分量的电流、电场及磁场波形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分量的电磁场与电流资料在峰值幅度上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几何形状也较为一致,利用电磁场资料反演M分量的电流波形具有可行性。
肖桐张阳吕伟涛郑栋张义军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
负地闪继后回击之前CPT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
本文分析了2012年广州地区负地闪中继后回击之前的不规则脉冲簇(简称CPT--ChaoticPulseTrains)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13次继后回击中有542次之前发生了CPT,比例达到了66.7%,是负地...
周威张阳张义军吕伟涛郑栋
关键词:负地闪CPT
负地闪继后回击之前CPT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
本文分析了2012年广州地区负地闪中继后回击之前的不规则脉冲簇(简称CPT--ChaoticPulseTrains)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13次继后回击中有542次之前发生了CPT,比例达到了66.7%,是负地...
周威张阳张义军吕伟涛郑栋
关键词:负地闪CPT
文献传递
2008—2014年广东人工触发闪电电流特征被引量:19
2016年
闪电电流数据对雷电物理研究和雷电防护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相比自然闪电电流难以直接精确测量,人工触发闪电技术是获得精确可靠雷电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为此,统计分析了2008—2014年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39次人工触发闪电中测量得到的106次回击(RS)、70次连续电流(CC)、374次M分量、32次初始连续电流(ICC)以及528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并和国内外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人工触发闪电各个子放电过程的详细电流特征,包括几何平均值、上升沿时间、上升沿陡度、半峰值宽度、转移电荷等。比较结果表明:广东试验测得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强于加拿大CN塔上行负极性闪电;相比Florida人工触发闪电,广东试验测得ICC转移电荷量更大,平均电流强度更强,但持续时间接近,典型参数特征的统计结果在同一量级;高建筑物上行闪电的ICC脉冲具有更大的电流幅度、更短上升时间、更短的半峰宽度以及持续时间。试验结果显示:M分量幅值是ICC脉冲的3倍,上升时间和半峰宽约为ICC脉冲的1/2,且转移电荷量高于ICC脉冲;存在部分M分量,相比通常的M分量和ICCP,它们幅值较大、上升时间较短、半峰值宽度较窄、转移电荷量较大。
张义军张阳郑栋谢盟陈绍东颜旭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电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