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162)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淑兰张婷婷张欣于萍田川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消化道
  • 5篇化道
  • 4篇嗜银
  • 4篇嗜银细胞
  • 4篇细胞
  • 3篇形态学
  • 3篇林蛙
  • 2篇形态学观察
  • 2篇色胺
  • 2篇羟色胺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黑龙江林蛙
  • 2篇5-HT
  • 2篇5-羟色胺
  • 2篇肠道
  • 1篇东北林蛙
  • 1篇皮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研究

机构

  • 8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8篇李淑兰
  • 2篇张欣
  • 2篇张婷婷
  • 1篇张彦华
  • 1篇陈霞
  • 1篇赵文阁
  • 1篇贾丽丽
  • 1篇项仪
  • 1篇田川
  • 1篇金琳姊
  • 1篇于萍
  • 1篇杨天一

传媒

  • 6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乌苏里蝮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位于胃体,食管次之,直肠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梭形、圆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其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
乔云琪李淑兰
关键词: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学
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黑龙江草蜥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全长,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以及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密度分布高峰位于胃体及幽门,根据其形态认为黑龙江草蜥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外分泌功能。
于萍李淑兰
关键词:消化道嗜银细胞
捷蜥蜴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捷蜥蜴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试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捷蜥蜴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捷蜥蜴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全长,5-HT细胞在直肠的分布密度最高,回肠部次之,胃体部和食管部最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锥体形和梭形,以锥体形为主,主要分布位置在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点是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项仪张彦华李淑兰赵文阁
关键词:消化道分布密度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
繁殖期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繁殖期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方法对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性皮肤的总厚度在头、躯干背、腹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背部皮肤雌性比雄性厚,腹部皮肤雄性比雌性厚;躯干侧部皮肤雄性比雌性厚,且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皮肤各部均有颗粒腺和粘液腺分布,且颗粒腺较粘液腺大,此外在雄性背部皮肤中还发现有特殊粘液腺。上述东北林蛙两性皮肤的结构特点与其生殖、呼吸以及防御功能有关。
贾丽丽田川李淑兰
关键词:东北林蛙皮肤组织学
枕纹锦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枕纹锦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试验采用Grimelius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枕纹锦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消化道全长。从其分布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胃体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最高峰,食管、胃幽门部及直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长梭形、蝌蚪形及椭圆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其形态认为,枕纹锦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外分泌功能,同时枕纹锦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可能与其食性、生活环境及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陈霞金琳姊李淑兰
关键词:消化道嗜银细胞
腊戍拟水龟消化道5-HT细胞的研究
2014年
为了探索腊戍拟水龟(Mauremys pritchardi)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食管至直肠各段,其分布密度以胃幽门部最高,胃体次之,空肠最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及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行使内分泌或外分泌功能。
杨天一李淑兰
关键词:消化道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嗜银细胞的胚后发生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究嗜银细胞在黑龙江林蛙胃肠道胚后发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试验采用Grimelius法对黑龙江林蛙胚后发育各时期胃肠道中嗜银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银细胞最早出现在第38期胃黏膜上皮之间,小肠中嗜银细胞最先出现在第42期,随着胃肠道发育的逐渐完善,其分布的位置及形态也有所不同,嗜银细胞的分布位置由初始时的上皮细胞之间到腺泡上皮之间变化,细胞形态也由闭合型细胞到开放型细胞转变。推测嗜银细胞的发生时间与蝌蚪的进食及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关,其分布位置和形态与嗜银细胞的功能有关。
张婷婷张欣李淑兰
关键词:黑龙江林蛙胃肠道嗜银细胞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5-羟色胺细胞的胚后发生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胚后发育各时期胃肠道中5-羟色胺(5-HT)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林蛙胃中的5-羟色胺阳性细胞最早在第38期被检测到,小肠和大肠最早出现在第41期。从41期开始,5-羟色胺细胞分布于胃、小肠和大肠中,在同一发育时期中,胃部分布密度最大。同一部位在不同发育时期5-羟色胺细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其中胃内5-羟色胺细胞在38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分别为1.8±0.62和1.8±0.89,45期分布数量最少,分布密度为1.1±0.31;小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均为1.2±0.41,在44期和45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7±0.49和0.7±0.47;大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第42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为1.2±0.41,在44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为0.7±0.47。5-羟色胺细胞最早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肠道发育的日渐完善,在上皮基部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梭形和三角形。推测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出现时间、形态以及分布型是与黑龙江林蛙的个体生长发育需要、胃肠道各段的功能以及食性转变相适应的。
李淑兰张欣张婷婷
关键词:黑龙江林蛙胃肠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