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232)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章军郭莉莎吴娟徐虹李朗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休眠
  • 1篇休眠孢子
  • 1篇质膜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变化
  • 1篇双尾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形成
  • 1篇微囊藻
  • 1篇细胞膜
  • 1篇细胞死亡
  • 1篇细胞质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章军
  • 1篇刘广发
  • 1篇徐虹
  • 1篇梁君荣
  • 1篇高亚辉
  • 1篇王秀秀
  • 1篇陈长平
  • 1篇赵龙
  • 1篇吴娟
  • 1篇胡肖
  • 1篇李朗
  • 1篇郭莉莎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LC-MS/MS技术对蓝藻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7421细胞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 7421是一种在进化上很古老的无类囊体蓝藻,由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与呼吸系统在其细胞质膜上共存,这两个系统可能会共享一些元件,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系统结构的独特之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其细胞膜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经鉴定发现,G.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上具有PSⅠ、PSⅡ和细胞色素b6等光合作用关键蛋白,同时具有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F0F1-ATP酶α和β亚基、细胞分裂蛋白、硝酸盐/亚硝酸盐转运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多种药物受体ABC转运蛋白。由此可知,G.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不仅能够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营养盐运输等转运功能也同时存在。G.violaceus的全基因数据分析显示其基因序列具有独特性,其蛋白注释相对比较少,因此其蛋白功能的研究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王秀秀章军
关键词:VIOLACEUSLC-MS细胞质膜
黑暗限气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探讨蓝藻细胞死亡机制。【方法】通过黑暗限气处理模拟水华爆发后期水体环境,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取样,对藻液的OD值,溶氧含量和pH值进行监测,使用透射电镜对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胱天蛋白酶(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 specificprotease,Caspase)活性检测、活性氧含量测定、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处理后藻细胞的死亡生理进行研究。【结果】黑暗限气处理后,藻培养液pH值和溶解氧含量下降,处理12 h后藻液开始变黄,48 h后藻细胞全部死亡。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藻细胞在黑暗限气处理所导致的死亡过程中出现空泡和类囊体、核糖体等内部结构解体但细胞壁仍保持完整等现象。活性氧含量和caspase活性检测表明,在藻细胞死亡过程中活性氧含量和caspase活性上升。TUNEL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藻细胞在死亡过程中DNA发生断裂和降解。【结论】铜绿微囊藻细胞在黑暗和限气处理中表现出和真核生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相类似的死亡特征,这说明细胞死亡机制是保守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样具有程序性死亡机制。
郭莉莎章军吴娟徐虹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氧DNA降解
不同氮、磷浓度对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有些海洋硅藻在不良的环境下会形成休眠孢子,这种过程与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氮、磷浓度下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休眠孢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氮浓度在27μmol/L以下时即可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氮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得越早;单因子变量为磷浓度时,各组均在第3天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磷浓度变化不大,其中磷浓度较高(50μmol/L)时,培养基中休眠孢子的密度和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磷浓度较低的培养基(20μmol/L和10μmol/L)。低氮高磷(氮:20μmol/L,磷:50μmol/L)组休眠孢子密度和形成率在四组中最高,说明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受氮、磷两种因子的共同影响。
李朗高亚辉刘广发梁君荣赵龙胡肖徐华林章军陈长平
关键词:休眠孢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