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10056)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魏崇辉于江王悦朱卫卿方东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新自由主义本质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研究——一个分析框架构建的尝试被引量:1
- 2013年
- 立足学界对新自由主义深入而全面的本质批判研究,跳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特别是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相关论争,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解读,分析新自由主义之意识形态本质在道路立场、理论主张、制度指向上的体现,系统阐释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侧面启示与直接威胁以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威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基本路径,是构建新自由主义本质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研究分析框架的尝试。这一尝试试图明晰新自由主义及其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与要旨,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规范化上做出的努力。
- 魏崇辉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困境及其破解:共识、精英与阶层变迁的视角被引量:2
- 2014年
- 共识的缺失使得公共治理仅仅依靠权力的博弈,这种博弈可能更多局限于精英内部展开,民众更多充当的是旁观者。政治发展会更多沦落为统治阶层内部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做出的最低限度的妥协与退让。主导公共治理理论能否有效适用的是政府。在一定意义上,主导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是精英。精英与政府是一种交叉关系,又拥有各自的定位。精英共谋直接危害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对此的破解需要从精英生成着手。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过程同时是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导向的阶层变迁与精英功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动态展示,是破解阶层固化的过程,是推动社会成功转型的过程,彰显了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密切勾连的关系。
- 魏崇辉
- 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阶层固化
- 传统媒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误区及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但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从政法、社会学和传播学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当前传统媒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存在认识误区、立场误区和策略误区,为此,文章从发挥传统媒体的政治功能、新闻功能及公共平台功能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 方东华张祥浩
-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政治功能
-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权力、权威与信任被引量:2
- 2013年
- 社会自治权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公共权力体系基本组成要件。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根本阻梗在于国家权力的强势渗透与控制。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过程,是对公共权力分享的过程,是权威由单一的政府权威向政府权威与社会权威并进转换的过程。以推动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为旨归的权力分享与权威转换中,信任发挥基础性作用。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对整个社会信任构建亦起到作用。
- 魏崇辉王悦
- 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权力信任
- 新自由主义之基本理解、承载典型及其传播中的大众传媒功能被引量:3
- 2012年
-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代复兴。以对国家干预的立场为着眼点可以对新自由主义从学术意义上与政策及意识形态意义上作出界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非西方世界扩张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新政治经济学是新自由主义的承载典型,对其借鉴需要同时考察其意识形态实质。大众传媒传播新自由主义之基本理解、承载典型促成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对新自由主义反思与借鉴的基本步骤是批判与重构新自由主义传播中的大众传媒功能。针对大众传媒传播新自由主义中设置功能、引导功能与流通功能中分别存在的误置、误导、误通,必须对应性地加以规范、匡正、顺畅。
- 魏崇辉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新政治经济学大众传媒
- 意识形态理论的对立与批判——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被引量:2
- 2012年
-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 魏崇辉
-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意识形态的流变:概念、理论与透析理路被引量:1
- 2011年
- 意识形态概念缘起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预设了意识形态概念起源的根由——去蔽。这在培根、特拉西、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诠释。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个近现代事件。对意识形态概念演变过程的考察,不能无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的变化。基于这一过程的综合透析,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本文试图总结社会变迁时期科学透析意识形态的可能理路。
- 魏崇辉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变迁
-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现代化的逻辑理路被引量:4
- 2014年
- 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厘清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成为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逻辑起点于西方的"协同学"和"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是为了回应传统公共管理范式与时代的不适、促使国家职能回归的必然要求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构政府、社会、公民的关系。
- 于江
- 关键词:协同治理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被引量:1
- 2011年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设与发展,剖析其基本适用、具体适用,分析意识形态之特征、功能与结构是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借由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实质的科学批判。
- 魏崇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分析
- 论当下中国多元文化与人的精神家园被引量:5
- 2013年
- 文化的多元化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已经形成。多元文化造成了当下中国社会人们在文化选择的茫然、价值取向的困惑、精神信仰的迷失、民族精神的淡化,由此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构建起"一主多元、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文化,重塑人们健康的精神家园。
- 于江
- 关键词:多元文化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