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10007)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方芳王成华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江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全球不平等的原因、后果及其消除路径——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考察
- 2015年
- 全球不平等形成的根源在于落后国家政治制度的束缚,而发达国家的侵占与挤压又进一步加深了落后国家的贫穷程度。全球不平等发展不仅造成落后国家人民而且造成发达国家人民的片面发展。因此,后发国家应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放松,变革国内落后政治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化,探寻适合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同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不同国家都要遵循整体、协调与和谐的全球发展理念,才能使全球化朝着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
- 王成华方芳
- 关键词:后发国家
- 中国道路:特色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道路的特色性是其个性,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合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是其共性,指中国道路所具有的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普适性和规律性的内容。中国道路的特色性与世界性是相互依存的,特色性由世界性所统摄,世界性寓于特色性之中。特色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
- 方芳
- 批判·人本·公正——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本真意蕴之诠解被引量:2
- 2013年
- 批判意蕴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得以产生的根源。人本意蕴是其核心维度,表明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形成。公正意蕴是指世界历史条件下迟发国家可以通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促使世界历史向着有利于劳动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诠解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之本真意蕴,对于我们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及趋势、促进"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形成以及探索适合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等都有启示意义。
- 方芳
- 关键词:世界历史人本意蕴
- 社会现代性及其建构——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视角被引量:2
- 2012年
-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但由于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又造成社会片面发展、社会关系对抗和人的物化等问题。社会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的扬弃,以实现包括经济现代性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建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 方芳
-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社会现代性
- 中国道路:历史、现实和未来
- 2012年
- 历史地看,中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实中,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性与世界历史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智慧的当代展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未来,除了要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还要继续开拓创新,更加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的现代性为根本目标。
- 方芳方芳
- 关键词:世界历史性
- 在批判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回溯与展望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 方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科学发展观
- 世界历史性视域中的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启示
- 2015年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必须从世界历史性高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列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指导,从世界历史性视域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提出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吸收资本主义全部优秀成果和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引导和动力支撑,而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事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方芳王成华
- 关键词:列宁世界历史社会主义
- 世界历史性视阈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转型
- 2014年
- 传统文化的原生形态大都形成于相对比较封闭、狭隘的民族性历史时代,其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形成则离不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当代,遏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和保守的因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并在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中促进传统文化的再生形态的形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转型。
- 方芳
-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品格
-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国内外学术界分别从经济、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方面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这些研究无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别具一格的、有益的探讨。然而,既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从民族性、地域性视角...
- 方芳王成华
- 文献传递
- 发展观的现代性之维——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视角
- 2013年
- 发展问题是与现代性自身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在以追求资本增值为唯一目的的现代性条件下,发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但资本现代性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的物化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旧发展观的扬弃,其本质是实现社会现代性。当代中国,必须通过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现代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即通过社会现代性的建构,实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 方芳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