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2010JC38)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琴李艳宾李华杨疆李芬更多>>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酮
  • 3篇甘草
  • 2篇内生真菌
  • 2篇发酵
  • 1篇糖苷酶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内生菌
  • 1篇葡萄糖苷酶
  • 1篇微生物
  • 1篇均匀设计
  • 1篇菌株
  • 1篇类化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 1篇黄酮类
  • 1篇黄酮类化合物
  • 1篇混合发酵
  • 1篇发酵工艺
  • 1篇发酵工艺优化

机构

  • 4篇塔里木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4篇李艳宾
  • 4篇张琴
  • 1篇王文华
  • 1篇李芬
  • 1篇李华
  • 1篇杨疆

传媒

  • 2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类化合物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0
2012年
对甘草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黄酮物质显色反应法对4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得到菌株42株,其中26株分离自根,9株分离自茎,7株分离自叶。其中10株菌的显色反应呈阳性,说明能够产生黄酮类物质,这10株菌中,有7株来自根,1株来自茎,2株来自叶。进一步利用比色法对这10株菌发酵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F1-8、GF3-5、GF3-2有较高的黄酮产量,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38mg·mL-1、0.125mg·mL-1、0.102mg·mL-1,3株菌均分离自根。
李艳宾张琴
关键词:甘草内生真菌黄酮
均匀设计优化微生物混合发酵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物质工艺被引量:3
2012年
为实现甘草渣中黄酮物质的高效分离提取,选取发酵主要影响因素,以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均匀设计法分别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与纤维素分解真菌Q59、云芝与Q59两组混合发酵处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C+Q59处理黄酮得率的理论最优组合为:每10g甘草渣中接种PC菌0.5mL,接种Q592mL,发酵温度为30℃,发酵料含水率61%,氮源酒石酸铵的浓度为0.4g/L,发酵时间3d,预测黄酮得率为1.59%;云芝+Q59处理黄酮得率的理论最优组合为:每10g甘草渣中接种直径为0.6cm云芝菌块5块,接种Q592mL,发酵温度为28℃,发酵料含水率67%,氮源浓度为0.1g/L,发酵时间3d,预测黄酮得率为1.25%。验证结果与预测值接近,PC+Q59、云芝+Q59两处理的实际黄酮得率分别为1.51%、1.29%,分别比乙醇直接提取法提高了156.45%、108.06%。
张琴李艳宾王文华杨疆李芬
关键词:均匀设计混合发酵黄酮
产黄酮甘草内生真菌YF-A的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以产黄酮甘草内生真菌YF-A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产黄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该菌株合适的碳、氮源种类以及发酵周期,然后选取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发酵起始p H值、发酵温度等4个发酵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合适的碳氮源为葡萄糖、蛋白胨,发酵周期为4 d。氮源浓度和发酵温度对菌株YF-A的黄酮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其次为碳源浓度的影响(P<0.05),发酵起始p H值的影响很小。得到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中葡萄糖25 g/L、蛋白胨1.5 g/L,p H值调节至7.0,接种后在120 r/min、32℃下发酵4 d。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黄酮产量为143.4μg/m L,比优化前的黄酮产量(108.5μg/m L)提高32.2%,检测到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3种甘草黄酮成分,含量分别为25.8、0.45、22.55μg/m L。
李艳宾张琴
关键词:甘草内生真菌黄酮发酵
产β-葡萄糖苷酶甘草内生菌的筛选及对甘草黄酮转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对甘草内生菌进行分离,并从中进行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以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将甘草黄酮糖苷水解成苷元,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出的47株甘草内生菌中筛选得到GF10和GF19两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真菌,两株菌对甘草黄酮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后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增加,GF10、GF1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7%、65.94%,比未经转化黄酮的清除率(20.68%)分别提高了246.57%、218.86%。对甘草黄酮主要成分的HPLC法检测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转化后,甘草苷与异甘草苷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质量浓度则显著增加。其中GF19转化的处理,甘草素在4种黄酮物质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9.18%,比转化前(10.38%)提高了181.12%;异甘草素比例最高的处理是GF10,为8.64%,比转化前(4.27%)高出102.34%。
张琴李艳宾李华
关键词:甘草内生菌Β-葡萄糖苷酶甘草黄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