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07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221H指数:9
相关作者:曾嵘何金良张波康鹏牛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青海电力试验研究所青海省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电压
  • 3篇电站
  • 3篇铁路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铁路
  • 3篇高电压
  • 3篇变电
  • 3篇变电站
  • 2篇直流
  • 2篇直流接地
  • 2篇直流接地极
  • 2篇土壤电阻率
  • 2篇接地极
  • 2篇绝缘
  • 2篇防雷
  • 2篇高电压技术
  • 2篇HVDC
  • 1篇地电位
  • 1篇地电位升
  • 1篇地网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海省电力公...
  • 1篇青海电力试验...

作者

  • 10篇曾嵘
  • 9篇何金良
  • 6篇张波
  • 5篇康鹏
  • 3篇牛犇
  • 2篇陈未远
  • 2篇梁曦东
  • 2篇张宝平
  • 1篇庄池杰
  • 1篇李欢
  • 1篇华普校
  • 1篇王博
  • 1篇张铮
  • 1篇刘文泉
  • 1篇耿毅楠

传媒

  • 5篇高电压技术
  • 3篇电网技术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高压电器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铁路110kV输变电工程五道梁和沱沱河变电站的土壤结构模型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为青藏铁路供电的110kV沱沱河和五道梁变电站地处高寒永冻地区,如何分析得到变电站的土壤模型是设计接地系统的前提。根据土壤电阻率的现场实测结果采用土壤分层的反演理论分析得到了沱沱河和五道梁两变电站的土壤模型;通过统计分析两变电站地温的季节变化来确定冬季地表土壤的电阻率,以反映季节因素对土壤模型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实测结果验证了土壤分层模型的合理性。不同季节土壤模型的建立为沱沱河和五道梁两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何金良康鹏曾嵘张波刘文泉
关键词:青藏铁路变电站土壤电阻率接地电阻高电压技术
光电集成强电场测量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为研发高性能强电场测量系统,在分析高压电场测量的特殊要求后,介绍了光电电场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及其在高压测量领域的优势。通过对光电集成电场测量系统及传感器体系结构、关键参数的分析,研制了一种光电集成强电场传感器并测量它的输入输出特性。用研制的测量系统测量棒板间隙击穿过程冲击电场与复合绝缘子工频场,证明光电集成电场测量系统在高压测量研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曾嵘陈未远何金良梁曦东牛犇耿毅楠
关键词:电磁测量电光效应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110kV供电系统雷电活动规律统计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为向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供电系统的防雷工作布置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了国家气象局积累的1951-2001年间格拉段沿线主要变电站的雷电活动地面观测数据,总结出了高原各站点多年的雷电活动呈不断变化趋势,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5-9月份,在空间上格尔木最弱,当雄最强。最终得出了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地区的雷电活动具有高原特性,即雷电活动频繁但强度不大,并据此对格拉段沿线地区进行了雷区的划分,建议格尔木-纳赤台段划为少雷区,其他地段均划为中雷区。
康鹏何金良曾嵘
关键词:青藏铁路雷暴日防雷
无电极型工频电场传感器的设计被引量:12
2008年
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工频电场测量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现状,指出现有手段的存在的问题;利用集成光学技术研制了一种基于铌酸锂晶片铁电畴反转的无电极电场传感器,该传感器内部没有金属部分,具有集成度高、对被测电场影响较小等优点;分析了传感器的设计要点,针对电力设备工频电场测试的实际需求完成传感器的参数设计,并研究相关的工艺流程;针对传感器半波电场太大的特点设计了合适的方案测试传感器的特性;根据国标GB/T12720–1991建立工频电场测试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完成传感器的工频电场标定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较大测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适合于电力系统工频电场的测量。
牛犇曾嵘李欢王博
关键词:工频电场畴反转
HVDC地中直流对交流系统影响的防范措施被引量:17
2009年
针对直流输电系统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时对交流电网运行带来的噪声、谐波、振动等不利影响,比较全面地对各种抑制地中直流影响的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地中电流的成因与流散规律分析,提出了采用直流接地极与交流变电站选址优化、无接地极运行或多极共址运行方式、合理结构型式变压器的选择等主动防范措施减小地中直流的影响。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就国内外目前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流采取的注入反向电流、中性点串入电容、中性点串入电阻等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串电阻措施的关键问题,认为该方案结构简洁,长期运行可靠性高,不会产生谐振,成本低廉,建议在现场使用。该研究成果为解决交直流电网并列运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曾嵘赵杰尚春黎小林王琦牛犇何金良张波
关键词:直流接地极串联电容法串联电阻法
青藏铁路110kV输变电工程五道梁和沱沱河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被引量:19
2006年
为青藏铁路供电的110kV沱沱河和五道梁变电站地处高寒永冻地区,如何在高寒永冻地区进行接地系统设计对变电站的建设十分重要。通过测试二次电缆和二次设备的绝缘耐受特性,提出可将地电位升高提高到5kV。采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对分层土壤中接地系统的电气参数进行计算, 分析比较了各种可行的高寒冻土地区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案, 讨论了深垂直接地极的布置规律、水平地网的埋设深度、接地系统的均压优化布置对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影响。最终得出了坨坨河和五道梁两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并总结归纳了高寒冻土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规律。
何金良康鹏曾嵘张波华普校
关键词:青藏铁路变电站分层土壤模型接触电压高电压技术
高海拔永冻地区青藏铁路输电线路防雷设计被引量:5
2008年
青藏铁路110 kV输电线路全程3/4处于高海拔冻土地带,该地区特有的雷电活动规律和土壤地质状况对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在防雷设计中予以考虑。通过对高海拔冻土地带气候地质特点的统计分析,得出在这一地区进行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应该考虑土壤融冻层出现季节与雷电活动时间基本一致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融冻层的低电阻率特性,确保输电线路的防雷可靠性。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在高海拔冻土地带进行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措施,包括耐雷水平和接地电阻的确定、接地体结构尺寸的选择以及一些改进措施的比较等。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110 kV输电线路的计算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要求。
张宝平何金良康鹏华普校
关键词:雷电活动耐雷水平耦合地线跳闸率
利用光电电场传感器测量合成绝缘子的沿面场强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光电电场传感器对复合绝缘子表面场强的分布进行了测量,采用平行金属板对研制的电场传感器进行了工频标定实验,并测量了绝缘子棒身表面附近的轴向电场和伞裙下方的径向电场分布。对绝缘子和连接金属导体进行了建模,并利用边界元法计算了绝缘子表面场强的分布,计算结果和测量值基本符合。
陈未远曾嵘张波梁曦东
关键词:合成绝缘子表面场强电场测量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思路被引量:62
2008年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根据设备安全与人身安全的要求,分析了接地网设计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常规的接地网设计方法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不拘泥于现有规程中接地电阻限值的设计思路,即结合变电站的运行参数与设备参数得到接地电阻允许值的上限并利用均衡电压的思想优化接地网结构,然后根据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要求校核、修改设计方案以保证人身安全,同时,适度增加对一、二次设备保护的投入,保证设备安全。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将放宽接地电阻上限值与加强设备保护的思想结合,可降低工程总体造价,达到技术经济综合优化。实践证明,这种思路行之有效。
庄池杰曾嵘张波何金良
关键词:高土壤电阻率接地网地电位升变电站爆破接地技术
冻土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我国西部地区的输变电工程经过多雷的永冻土地区,了解冻土的冲击特性是输变电工程雷电防护的基础。该文通过试验方法对冻土的起始击穿场强进行研究,并对温度、水分、含盐量等因素对冻土的起始击穿场强的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土壤导电机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以水平接地体为例说明温度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试验表明,土壤的起始击穿场强随着温度、含水量以及含盐量的升高而降低;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冲击系数却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张宝平何金良康鹏曾嵘
关键词:冻土温度水分含盐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