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901A13)

作品数:22 被引量:155H指数:7
相关作者:夏日元陈宏峰唐健生邹胜章李兆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岩溶
  • 6篇岩溶区
  • 5篇水资源
  • 4篇表层岩溶
  • 3篇地下水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生态
  • 3篇人工神经
  • 3篇人工神经网络
  • 3篇网络
  • 3篇西南岩溶
  • 3篇环境地学
  • 3篇工神经网络
  • 3篇人工神经网
  • 2篇岩溶泉
  • 2篇岩溶水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石漠化
  • 2篇水柜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5篇夏日元
  • 9篇陈宏峰
  • 9篇唐健生
  • 7篇李兆林
  • 7篇邹胜章
  • 6篇唐建生
  • 6篇梁彬
  • 4篇杜毓超
  • 4篇姚昕
  • 3篇朱明秋
  • 3篇关碧珠
  • 3篇苏春田
  • 3篇邱士利
  • 2篇单海平
  • 2篇罗贵荣
  • 2篇裴建国
  • 1篇韦复才
  • 1篇梁小平
  • 1篇邓志勇
  • 1篇时坚

传媒

  • 5篇中国岩溶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地下水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南方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与对策被引量:35
2006年
特殊的环境地质结构,导致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长期受到威胁,包括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频繁交替的洪灾与旱灾以及水污染。本文在分析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水资源利用安全评价以及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并阐明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的主要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经济转型、保护性开发地下水源、优化水资源分配、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等。
邹胜章朱明秋唐建生夏日元
关键词: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
湘西洛塔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CO2气体检测管法对湘西洛塔旱地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0cm,20cm和40cm处土壤CO2浓度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表层土壤C02浓度受气温影响比较显著,而60cm,100cm,140cm,180cm,220cm和260cm处土壤C02浓度未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影响深层土壤CO2浓度的因素比较复杂。100cm深度以上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100-260cm深度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苏春田单海平唐健生夏日元关碧珠邓志勇龙强
关键词:土壤CO2浓度岩溶
西南喀斯特山区农果草系统耦合及生产效益分析——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本研究设计通过生态功能的转换,引入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提出了山顶优良树种封植、山腰果草+果药套种、山洼地粮果(草)结合、庭院畜牧圈养和半圈养、联动节水的水分贮存和输送灌溉网的农业生态系统空间发展的农果草耦合模式,引入地草轮作技术、果草(药)复合技术、秸草秆垫圈沤肥技术、石山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术、以及石山区水资源开发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家畜消耗农田输出的作物籽粒、饲草等,实现饲草生产供应与家畜生长需求的平衡配置;同时利用家畜圈肥调节玉米和果树地、草地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调控农果草地的耦合生产,最大限度提升岩溶峰丛洼地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获取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该研究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如火龙果(投产第1年)套种板兰根收入可达44775元/hm2,比单纯种植玉米和黄豆增收260.5%,而火龙果套种牧草,再耦合养山羊,则收入可达60330元/hm2,比玉米大豆耦合养猪增收230.2%。
黄玉清何成新王晓英李先琨陆树华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生产效率
灌江流域岩溶环境与石漠化被引量:1
2006年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产生的后果。根据石漠化的分布现状与岩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李兆林杜毓超陈宏峰
关键词:环境地学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系统生态环境石漠化
广西都安三只羊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发潜力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对广西都安三只羊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丁峒谷地一带,岩溶化程度较高,地下河发育,降雨入渗总量达13.2×106m3/a,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南部岩溶发育相对较弱,溶洞发育规模不大,仅在局部地区见有表层岩溶泉水出露,水资源较为缺乏。水资源计算表明,全区水资源总量193.5×106m3/a,而现有开发量仅为3.2×104m3/a,因此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总结水资源开发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堵、引与机井相结合的综合开采方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李兆林夏日元杜毓超罗贵荣
关键词:水资源表层岩溶泉
湘西洛塔岩溶生态微景观结构对表层岩溶泉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以湘西洛塔典型表层岩溶泉域为例,从表层泉水动态变化和水化学变化两方面研究了微景观结构对表层岩溶泉水调蓄功能的影响。表层岩溶泉降水入渗系数、水动态变化以及水化学组分含量与微景观结构的植被和土壤的覆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景观结构和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影响着表层岩溶带的水动态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对增强表层岩溶带的调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姚昕夏日元唐健生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岩溶生态
煤矿开采对岩溶区水质及土壤的污染与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对研究区煤矿开采背景下的土壤和地表河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并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河S1~S8样点Zn、Cd、Cu、As含量最高的为S1,Cr含量最高的为S3,Ni含量最高为S4;S1、S4、S5水样污染因子均为Cd、Zn,S2、S3、S6水样污染因子为Zn,质量级别均为中等。综合因子指数最大的为S1,质量级别为中等,最小的为S8,质量级别为好。土壤T1~T6样地As、Cu、Cr、Cd、Pb、Ni、Zn含量最高的为T1,As、Cu、Cr、Pb、Ni含量最低的为T5,Cd含量最低的为T6,Zn含量最低的为T4,样地污染因子均为Cd,质量级多为很坏,综合质量级别为中等-坏-很坏。
苏春田谢代兴唐健生李兆林潘晓东梁小平
关键词:煤矿土壤水质污染
西南峰丛山区分散供水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8
2006年
西南峰丛区居民主要采用溶井、水柜与水窖三种模式进行分散式供水,其水源分别来自地下河、岩溶泉及雨水。水柜供水适用于有使用价值的泉水出露的峰丛山区,溶井供水主要适用于有竖井的峰丛洼地底部及溶丘谷地边缘,水窖供水多用于地势较高、地表垂向岩溶极为发育、仅有雨水可供利用的峰丛山区。在大量调查与实际工程基础上,本文分别对三种供水模式的设计思路、设计参数与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给出了分散供水模式的设计示意图。分散供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址布局不合理、设计与施工不科学以及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对分散供水工程进行储水、供水与水处理一体化优化设计是保障水质安全的可靠手段。
邹胜章陈宏峰梁彬裴建国唐建生
关键词:水窖水柜
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经验——以湘西岩溶区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在分析湘西岩溶水资源环境、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成功与失败的典例,总结出堵截地下河出口溶洼成库、引水农田灌溉或开发水能等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方法及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等经验,为湘西岩溶石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与恢复、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梁彬朱明秋裴建国何师意唐健生
关键词:岩溶水资源生态环境修复
广西中部岩溶区农业干旱成因与治旱对策被引量:10
2006年
桂中岩溶区降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受旱耕地面积达12.5×104hm2,占全广西受旱面积的55.9%,严重地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桂中岩溶平原区农业生产受旱成灾是气候性、岩溶地质性、工程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针对致旱原因,提出了①完善和改造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效率;②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③恢复与重建水源生态环境,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物流机制,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强系统供水功能;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体系,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⑤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旱作、土壤改良、农艺节水抗旱技术;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⑦建立完善农村抗早服务体系等综合治旱措施,从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七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水源生态环境,以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唐建生夏日元徐远光关碧珠陈宏峰
关键词:农业干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