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5012)

作品数:18 被引量:356H指数:12
相关作者:朱君鉴刁秀广黄秀韶刘娟刘志红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4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雷达
  • 9篇气旋
  • 9篇中气旋
  • 7篇多普勒
  • 4篇多普勒雷达
  • 4篇龙卷
  • 4篇回波
  • 4篇大风
  • 3篇多普勒天气
  • 3篇雷达产品
  • 3篇CINRAD...
  • 3篇冰雹
  • 2篇多普勒雷达资...
  • 2篇灾害
  • 2篇中尺度
  • 2篇强风
  • 2篇强风暴
  • 2篇雷达产品分析
  • 2篇雷达回波
  • 2篇雷达资料

机构

  • 17篇山东省气象局
  • 4篇安徽省阜阳市...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山东省雷电防...
  • 1篇济南市气象局

作者

  • 13篇朱君鉴
  • 7篇刁秀广
  • 4篇黄秀韶
  • 4篇刘娟
  • 3篇刘志红
  • 3篇宋子忠
  • 3篇卢海
  • 2篇杨传凤
  • 2篇杨成芳
  • 2篇耿力
  • 2篇陈晓红
  • 2篇项阳
  • 1篇王俊
  • 1篇王庆
  • 1篇顾润源
  • 1篇杨晓霞
  • 1篇周红根
  • 1篇曲军
  • 1篇江玉华
  • 1篇盛日锋

传媒

  • 4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山东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0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41
2009年
2002年9月27日、2003年6月28日和2004年6月24日山东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表明是3次超级单体风暴所致,0927风暴尺度和天气现象次于0628和0624风暴。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这3次典型超级单体强度结构、流场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风暴形成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演变特征,0927风暴表现为多单体传播型,0628风暴表现为单体自身发展型,0624风暴表现为群发单体合并型;移动路径相似,都属于右移风暴,偏离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右侧30°—70°,移动速度约为风暴承载层平均风速的45%—70%;发展成熟阶段最大强中心高度表现不同,0927风暴位于单体底部, 0628风暴位于单体中下层,0624风暴位于单体中层以上,最大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表现也有差别,0624风暴最强,0628风暴次之,0927风暴相对较弱。风暴旺盛成熟阶段表现为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中气旋;风暴旺盛成熟阶段风暴垂直流场结构有相似性,低层气旋性辐合,中层近似于气旋性旋转上升,高层气流辐散;中层水平流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0927和0624风暴为双涡管式旋转结构,0628风暴为单涡式的气旋旋转结构。
刁秀广朱君鉴刘志红
关键词:中气旋
4.28临沂强对流灾害性大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被引量:35
2008年
分析了2006年4月28日发生在临沂的罕见灾害性大风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具有典型的弓状回波特征,在弓状回波前沿,对流单体强烈发展,出现有界弱回波区,低层入流缺口等超级单体的典型特征,风暴中出现中气旋,强降水之后风暴回波顶高、风暴质心高度、风暴的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迅速下降,灾害性大风出现在这个时段。实地考察表明,灾害性大风的路径与中气旋最大风速圈南缘移过的路径一致。分析认为,弓状回波后部存在较强后部下沉入流,由于强降水的拖曳作用,将中层中气旋的水平动量带到地面,中气旋右侧动量的方向与弓状回波后部的强下沉入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地面风速加大,造成灾害性大风。
朱君鉴刁秀广曲军黄秀韶
关键词:中气旋下击暴流
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本文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表明,这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产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及真潜在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雷达本站的风廓线清楚揭示了横槽转竖前后的高空风场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横槽转竖时弓状回波产生,反射率因子图上后侧入流槽口的出现是弓状回波即将形成的前兆信号。一个典型超级单体产生在弓状回波头部前方的暖区中,二者相互作用合并后强度加强。弓状回波具有持续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多出现在其头部和颈部的前沿,绝大部分中气旋产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杨成芳朱君鉴
关键词:弓状回波中气旋
20070708阜阳极端降雨事件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使用阜阳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阜阳市迎仙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主要表现为强的对流性不稳定,特大暴雨对流云带恰好发生在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并且和850 hPa典型的静止锋式切变线相对应;特大暴雨由狭窄而持续强盛的对流性回波带形成。切变线的组织作用使得新生回波单体不断地聚合到回波带中,是维持回波带持续强盛的原因。回波单体移动方向和回波带的走向接近一致造成迎仙持续的强降水。
刘娟朱君鉴陈晓红宋子忠项阳卢海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转竖过程中引导高空冷空气下泻,形成上干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低空的温度差动效应来实现。与飑线相对应的是一支强盛的上升气流,飑线后部是下沉气流,具有较高动量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向外辐散,使得飑线后部地面辐散区中的风场大大加强。地面辐合带的走向和摆动对飑线移动有明显影响,辐合强度不断增强和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天气也就愈激烈。地面低压区的移近、合并,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
盛日锋王俊龚佃利王庆朱君鉴
关键词:飑线中尺度分析辐合带
一次长寿命风暴的CINRAD/SA雷达反射率及中气旋产品特征与流场结构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济南观测站的探空、涡度、地面资料和CINRAD/SA雷达产品,对2004年6月24日发生在山东西部地区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暴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现象,风暴前侧的人流依靠后部低层冷空气池的向前推进而得到支撑,产生逆环境风切变方向的主上升气流区;中层为双涡旋结构,这种深厚的内部涡旋结构可与环境风相持,形成近似刚体的风暴柱,环境风绕风暴而过,不会吹穿风暴,有利于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成熟阶段表现为超级单体结构特征并伴有中气旋;三体散射(TBSS)出现在中高层,TBSS出现10~15min后地面出现大冰雹,TBSS消失后维持10~20min的降雹。
刁秀广杨晓霞朱君鉴王俊黄秀韶
关键词:中气旋三体散射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被引量:79
2008年
利用2002--2005年济南CINRAD/SA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基于网格的对流云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分布特征,同时对VIL密度(VILD)及0℃层以上的VIL值(VILH)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云和非降雹对流云的VIL、VILD和VILH值有明显差异。降雹单体特别是强降雹单体在成熟前期有明显的VIL跃增现象,强降雹单体的VIL跃增量达15.4kg·m^-2。冰雹云的最大VIL、VILD和VILH平均值比非降雹对流云的最大平均值分别高出20kg·m^-2、1.7g·m^-3。和16kg·m^-2。不同月份的VIL、VILD、VILH阈值对冰雹特别是大冰雹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基本上是在VIL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雹,5~7月3个月降雹单体的降雹时间分别滞后于VIL跃增后的体扫时间约4.8、11.4和12.3min。
刁秀广朱君鉴黄秀韶杨传凤刘志红耿力
安徽6例龙卷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研究
使用阜阳、徐州、合肥、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省的6例龙卷风天气做出归纳和统计分析,找出它们具有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其中5例龙卷风天气由超级单体风暴形成,其余1例由非超级单体风暴产生。以下3种情况很可...
刘娟朱君鉴王德育宋子忠魏德斌孙建印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2006年6月皖北龙卷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安徽泗县的龙卷多普勒雷达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龙卷发生前,卫星云图上有3个对流云团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每个云团的东南侧有弓状回波发展,3条弓状回波首尾相连,也呈东北-西南向排列,龙卷发生在最西南的弓状回波的顶部。龙卷发生前弓状回波在上游产生了短时强降水,2 h降水量达到60 mm以上。在弓状回波的前沿,雷达探测到一系列的中气旋,龙卷发生前30 min,最西南的弓状回波追上其前面的回波带,发生了2个回波带合并,回波合并前,回波带上有2个中气旋,回波合并后,探测到一个特大直径的中气旋(径向直径25.8 km)。在龙卷发生地的上游,有一条带状的灾害性大风区,实地位置测定结果,该带状大风区与一系列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边缘移过的路径一致。分析认为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边缘,中气旋的风向与弓状回波后的直线风方向相同,两者叠加造成灾害性大风。出现龙卷1 h 40 min之前(05:00),在泗县上游淮北地区,雷达开始探测到中气旋产品,在12 min之前探测到TVS(龙卷涡旋特征)产品,这些雷达产品对大风灾害的临近预报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朱君鉴刘娟王德育卢海宋子忠
关键词:龙卷中气旋
20070708阜阳极端降雨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综合分析
使用气象自动观测网、卫星云图、阜阳新一代天气雷达、MICAPS等资料,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阜阳市区域内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稠密而连续的气象自动观测网资料和雷达统计数据揭示了一些非常罕见的暴雨观测事实;...
刘娟朱君鉴陈晓红宋子忠项阳卢海
关键词:雷达回波卫星云图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