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WW017)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胡亚敏田娟王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主题

  • 5篇神话
  • 2篇边疆
  • 1篇德里罗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改编
  • 1篇越南战争
  • 1篇人性
  • 1篇山巅
  • 1篇生命
  • 1篇天真
  • 1篇平庸
  • 1篇主题
  • 1篇主义
  • 1篇文化研究
  • 1篇误读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小说
  • 1篇两部电影
  • 1篇麦尔维尔
  • 1篇民族神话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作者

  • 8篇胡亚敏
  • 1篇王爽
  • 1篇田娟

传媒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麦尔维尔《贝尼托·塞莱诺》中的“恶”被引量:1
2014年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中篇小说《贝尼托·塞莱诺》自1855年发表以来,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早期人们认为故事表现了麦尔维尔对"恶"的关注,叛乱的黑人代表了恶。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很多评论家认为作品其实揭示了麦尔维尔对蓄奴制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批判。这两种解读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作品中对黑人白人的暴行皆有描写。麦尔维尔在作品中表现了他对"恶"的一贯关注。作品显示,人性之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人一旦掌握有某种权力便会显露出来的一种劣根。同时,麦尔维尔也批判了美国船长德拉诺代表的另一种恶,因为他的"天真",他不仅对自己的"恶"毫无意识,还为蓄奴制和美国以天定命运说为代表的扩张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胡亚敏
关键词:麦尔维尔
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五号屠场》中毕利的困惑与出路
2011年
库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通过毕利的故事表现了后现代社会的荒诞与人们的困惑。毕利接受了宿命论的思想,他想象的外星球时空之旅是他逃避现实社会残酷与荒诞的策略。冯内古特虽然与毕利有着相似的经历,但他选择勇敢直面沉重的现实,通过讲述毕利的故事,表现毕利并不能在逃避的轻松中获得幸福,对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毕利们"的唯一出路——反战。
胡亚敏
关键词:库特·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
神话与象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美国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学派,神话与象征研究努力从美国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神话和象征,认为其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话与象征研究达到鼎盛,通过列举美国文化中种种有代表性的形象,强调美国文化的独特性。60年代末至7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神话与象征研究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被质疑其否定了美国其他种族和群体的特点和经历。21世纪又掀起新一轮神话与象征研究热潮,与当前的文化研究相结合,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对早期美国中心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胡亚敏
关键词:文化研究
库柏的《间谍》与美国亚当神话的建构被引量:1
2013年
在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战争小说《间谍》中,詹姆斯·库柏帮助建构了在美国社会影响深远的亚当神话,通过表现美国亚当的纯真质朴、高大英勇和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了美国人浪漫的民族主义情感,强调了美国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建国初期对美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作家之所以没有深入探讨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冲突,也是因为他渴望用独立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来激励当代美国民众,因而回避了美国亚当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失落和痛苦。
胡亚敏王爽
关键词:库柏间谍
坍塌的“山巅之城”——论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被引量:3
2016年
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反映了"山巅之城"神话在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该神话破灭之后对美国民众的巨大冲击。以尼娜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深信美国是一座"山巅之城",其光芒普照世界。他们沉浸于自身的伟大和正义之中,却看不到美国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然而,马丁却试图指出美国在"9·11"事件中的责任和"山巅之城"神话的虚幻性。行为艺术家杰尼阿克则通过表演高空坠落,迫使美国民众正视"9·11"事件的恐怖,走出政治上的"天真",认识到他们笃信的"山巅之城"已经坍塌。
胡亚敏
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单独媾和主题被引量:2
2015年
在美国战争小说中,一些士兵深刻感受到美军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因而选择逃离战场,达成了单独媾和。他们不仅没有背离美国的边疆神话,反而体现了边疆神话对英雄的推崇。单独媾和继承了梭罗"公民的不服从"思想中的反叛精神,与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概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选择单独媾和的士兵因为有勇气坚持理想,有勇气表达"公民的不服从"态度,有勇气拒绝"平庸之恶",而被视为真正的美国英雄。
胡亚敏
误读的越南战争——论《沉静的美国人》及据其改编的两部电影
2010年
1958和2003年,好莱坞分别发行了根据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沉静的美国人》改编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对原著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读:1958年版的电影将原来的反美小说改编成了一部亲美电影,2003年版的电影则强调了美国与当时一些恐怖事件的联系。两部影片的不同倾向反映出很多美国人对越战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浪漫想象到后来的彻底幻灭这一转变。
胡亚敏
关键词:越南战争电影改编
薇拉·凯瑟《我们的一员》与美国边疆神话被引量:2
2013年
在小说《我们的一员》中,薇拉·凯瑟通过克劳德·维勒的故事,巧妙地将西部拓荒生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在一起。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原本纯朴自然的西部边疆渐渐受到侵蚀,传统美德和边疆精神逐渐消逝。克劳德对之深感痛惜,对工业化的生活无比厌倦。他努力追寻传统的边疆神话,均以失败告终。一战爆发后,他将参军入伍视为追寻边疆神话的另一条途径。最后牺牲在法国战场上时,他认为自己终于在正义光荣的事业中实现了所追寻的梦想。因此,小说中的农场生活和作战经历两大部分实则浑然一体,共同揭示了克劳德通过参战来追寻边疆神话的虚幻性,说明美国政府利用人们对传统边疆神话的怀旧,来鼓动他们为国家利益参战。
胡亚敏
困境·焦虑·出路——《从这里到永恒》中个人主义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美国战争小说家詹姆斯·琼斯的代表作《从这里到永恒》体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与工业社会的分裂关系,表现出以个性自由、平等自立、乐观自信为精髓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在科技社会的演变过程。琼斯意在展现传统个人主义建构下美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20世纪上半期的困境,表达他对个人主义精神在极权机构中被压制的焦虑,和对个人主义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
田娟
关键词:个人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