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43-3)
- 作品数:5 被引量:78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全震曾江宁刘晶晶杜萍徐晓群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厚壳贻贝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对Cd和Aroclor 1254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目标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194、0.388、0.775 mg·L-1)、Aroclor 1254(0.005、0.01、0.05 mg·L-1)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其消化盲囊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和复合胁迫均可导致厚壳贻贝抗氧化酶的活性先升高后抑制。高浓度组(0.775 mg·L-1Cd2+、0.05mg·L-1Aroclor 1254)在单一胁迫第1天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即达峰值。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幅度和速率与胁迫物质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2)SOD、GSH-Px对胁迫的敏感性高于CAT。(3)各胁迫处理组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1)。单一胁迫的效应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4)复合胁迫的效应强于单一胁迫。推测高于环境水平的Cd2+、Aroclor 1254对厚壳贻贝可产生明显氧化胁迫,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作为海洋环境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彭玲曾江宁黄伟陈全震刘晶晶
- 关键词:厚壳贻贝抗氧化酶复合胁迫
- 潮间带生境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潮间带的破坏现状,分析了导致潮间带生境退化的四个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底质破坏、生境破碎和游客活动,并指出其造成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净化水质、修复底质、保护区网络化及适度的旅游开发,旨在于为潮间带生境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 汤雁滨寿鹿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高爱根
- 关键词:潮间带
- 象山港三种不同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此外,3种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和α多样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合象山港的水文特征和养殖区内外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牡蛎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是牡蛎滤食行为和铁港水交换能力差的综合结果,而浮游动物优势种变化可能与水体总磷含量较高有关;因目前网箱养殖规模小且西沪港水动力条件较好,网箱区内局部环境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较小;海带养殖因面积小且仅春、冬季养殖,不足以对水质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此外,本研究显示不同环境中,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异较中、小型浮游动物明显,这可能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有关。
- 杜萍杜萍徐晓群徐旭丹骆鑫陈全震陈全震曾江宁寿鹿
- 关键词:海带养殖牡蛎养殖浮游动物
- 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富营养化被引量:5
- 2018年
-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 白怀宇李秋芬张艳陈碧鹃韩倩韩倩夏斌
- 关键词:象山港营养盐富营养化
- 浙江三门湾浮游动物优势种空间生态位被引量:54
- 2013年
- 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资源利用密切联系,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为探明三门湾浮游动物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分别采用Shannon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百陶带箭虫、背针胸刺水蚤、短尾类幼虫等沿岸种的空间生态位较宽,而肥胖软箭虫、中华假磷虾等外海种的空间生态位较窄;具有捕食-被捕食关系的不同类群物种(如箭虫、仔鱼和水母分别与桡足类)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而同一类群物种(如桡足类及箭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浮游动物分布受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的影响较大,受营养盐影响较小.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与生活类型、种间竞争、摄食等多种因素相关.
- 徐晓群曾江宁陈全震刘晶晶杜萍王桂忠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位捕食-被捕食典范对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