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64)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史华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元词
  • 1篇元代
  • 1篇诗余
  • 1篇宋词
  • 1篇脉络
  • 1篇考论
  • 1篇发展脉络
  • 1篇《草堂诗余》
  • 1篇草堂
  • 1篇草堂诗
  • 1篇词风
  • 1篇词人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3篇史华娜

传媒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陈铎《草堂余意》考论
2014年
陈铎作为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其词集《草堂余意》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草堂余意》乃陈铎追和《草堂诗余》之作,陈铎所和很有可能是离他生活时代较近的成化十六年刻本。词论家对陈铎和作褒贬不一,陈霆讥其为村妇斗美毛施,况周颐则称其词全明不能有二。陈铎追和之作可分为和意与不和意两类:和意之作虽然佳句不少,但在布局、用典、句法等方面与原作差距较明显;不和意之作词风超澹疏宕,凸显出陈铎风流潇洒、淡泊名利的才子形象,堪称明词中的佳构。
史华娜
关键词:《草堂诗余》
元代词人追和两宋词刍议
2014年
元代追和词数量虽少,但从中仍可清晰看出当时词坛对苏辛、周姜词风的不同接受情形。追和苏辛词风之作在元代追和词中几近一半,可见元词审美的主导倾向仍为金词所推重的苏辛豪放一路。唱和、櫽括、拟古等接受形式与追和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元代词人追和词的创作。
史华娜
关键词:元词词风
追和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脉络被引量:1
2012年
张先最早将和韵的创作方法用于词中,在和韵从诗坛延展至词坛这一过程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追和词的产生则在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词作出现之后。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是现存最早的追和词。直到北宋末年,追和词仍寥寥无几。第一个在词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词人是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王之道。苏轼、周邦彦作为典范词人在南宋受到较为普遍的追和。金元时期代追和词数量少,追和范围小,但对于苏轼词的追和仍然清晰可见。明人对于唐宋词人词作的追和热情十分高涨,追和词数量大增,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清代追和之风兴盛,词人追和态度严肃,和词总体质量较高。
史华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