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3) 作品数:30 被引量:552 H指数:13 相关作者: 孙斌栋 李南菲 石巍 罗问 罗文慧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社会学 更多>>
欧洲混合居住政策效应的研究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15 2010年 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居住是很多欧洲国家应对社会排斥、实施城市复兴的核心政策。目前,欧洲国家普遍采取的混合居住政策是推动住房所有权类型的多样化,即通过拆除、出售社会住房和将废弃的社会住房改建为私人住房来吸引较高收入群体迁入到社会住房邻里,或者要求新发展地区有一定比例的社会住房。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混合居住政策的效果总体是积极的,但仍然对其存在很多争议,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欧洲经验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尤其是为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住房市场化的同时,我国城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干预,在确保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同时,应逐步引导不同阶层的混合与和谐,避免大规模贫困集中现象。 孙斌栋 刘学良关键词:混合居住 多中心城市结构下的通勤交通效应——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5 2011年 多中心城市结构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对交通拥堵的疏解这个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国内还鲜有研究。本文在传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的实证研究,支持了多中心城市结构有助于改善城市通勤交通状况这一论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多中心结构疏解交通的影响因素,为国内外的该项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也为国内特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城市空间结构层面上的解决思路。 冯筱 于漪 孙斌栋 郭研苓城市区域形成的集聚机制——基于集聚尺度的理论诠释 2013年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魏旭红 孙斌栋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以“有机更新”为导向的古城保护与更新 被引量:8 2010年 如何在古城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做到既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又使古城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同步发展,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汲取"有机更新"理论,以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庆城县古城规划为例,深入探讨"有机更新"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李南菲 石巍关键词:古城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 古城规划 城市人口空间分散与经济增长——基于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蔡寅寅 孙斌栋关键词:经济增长 人口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统计口径优化思考——半城镇化现象的视角 被引量:8 2015年 统计口径对地区城镇化率有巨大影响,在中部县域半城镇化现象普遍存在背景下,以行政和实体地域界定城镇人口方法并不完全适合,这将导致测算的县域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实际水平。本文针对中部县域城镇化典型特征,结合现有统计口径存在的缺陷及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探索县域城镇化水平校核方法,以期加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潘鑫 魏旭红 王颖关键词:统计口径 城镇化率 县域 以社会公共设施为导向促进新城发展——基于上海市松江新城建设的调查 被引量:1 2010年 发展新城是上海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却并不成功。通过对中心城以及松江新城的调研发现,新城发展忽视了高质量社会公共设施缺失的问题,从而导致新城对中心城依赖性大,独立性差。因此,理想新城的建设必须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导向的开发,同时结合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新城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 李南菲 罗问关键词:松江新城 公共服务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以丹东大孤山经济区为例 2010年 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按照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的差别,区域产业转移划分为市场扩展型与成本节约型;根据转移的客体差别,产业转移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罗问 李南菲关键词:产业转移 经济区 经济现象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72 2014年 研究以非参数模型计量为基础,从集聚—分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刻画了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演化特征,并与北京都市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的就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同时近、远郊均出现了稳定的再集中,就业和人口的空间多中心性都在增强。而北京只存在人口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就业却呈现集中化和单中心化的态势。因而,上海都市区的就业—人口空间匹配程度高于北京。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北京、上海两地就业空间演化特征分异的原因之一,上海制造业比重高于北京,郊区的制造业集聚强化了近、远郊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北京和上海中心城区的就业、人口规模仍在扩张,导致近邻地区被包络在内,原有的次中心逐渐消失,因而,科学确定中心城区的增长边界,有效防止邻近蔓延,应当成为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关注重点。 孙斌栋 魏旭红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 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 被引量:102 2014年 西方经济地理学正处于思维变革和快速成长时期,其研究框架因突出的历史随机性而备受关注。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工具挖掘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以及近期研究热点,是对西方经济地理学框架研究的一个新尝试。研究发现,近十年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主题集中,共同知识基础明确,学科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分支学科;1990年代左右西方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进入活跃期,参考文献引用频次剧增,优秀文献著作涌现,作者的学科背景从多元领域过渡到地理学领域;各个聚类的发展趋势表明,"空间集聚经济"、"多维转向"、"全球经济"、和"集群—网络"这四个聚类在整个西方经济地理学地位突出,而"重塑经济地理"和"金融地理"这两个聚类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研究中保持沉寂;西方经济地理学近期的研究热点指向于有着高曝光度的关键词"创新"、"知识"、"网络"、"增长"以及中观尺度的"城市"和"产业"。 李琬 孙斌栋关键词:西方经济地理学 知识图谱 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