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2020)

作品数:34 被引量:326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成善胡修棉李祥辉黄永建陈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大洋
  • 13篇白垩纪
  • 12篇大洋红层
  • 12篇红层
  • 7篇古海洋
  • 5篇特提斯
  • 4篇同位素
  • 4篇白垩世
  • 4篇CRETAC...
  • 4篇藏南
  • 3篇地层
  • 3篇地层学
  • 3篇页岩
  • 3篇英文
  • 3篇上白垩统
  • 3篇特提斯喜马拉...
  • 3篇缺氧
  • 3篇缺氧事件
  • 3篇晚白垩世
  • 3篇黑色页岩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19篇王成善
  • 11篇胡修棉
  • 9篇李祥辉
  • 9篇黄永建
  • 7篇陈曦
  • 4篇魏玉帅
  • 3篇崔杰
  • 2篇万晓樵
  • 1篇成鑫荣
  • 1篇石和
  • 1篇曾萱
  • 1篇季峻峰
  • 1篇赵鹏肖
  • 1篇黄志诚
  • 1篇彭平安
  • 1篇邹艳荣
  • 1篇赵兵
  • 1篇顾健
  • 1篇曹珂
  • 1篇杨柯

传媒

  • 16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Acta G...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7篇2005
  • 2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垩纪大洋红层:从缺氧到富氧
2007年
  在地球历史的某些特定时期,由于碳循环发生重大变动,导致大量有机碳在海洋沉积物中以缺氧的黑色页岩形式保存下来,这一代表海洋和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已被地球科学界称为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自从1976年首次提缺氧事件的概念后,现已被地学界所广泛接受,对于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期间的地球系统演化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成善黄永建万晓樵陈曦
关键词:白垩纪黑色页岩大洋红层缺氧富氧
白垩纪中期地球磁场与全球地质现象(英文)被引量:15
2005年
白垩纪超静磁带(CNS)是指白垩纪中期约40 Ma内(Aptian Santonian, 121~83 Ma)地球磁场没有出现倒转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引起地球学界的极大关注,原因在于它与白垩纪中期(124~90 Ma)其他一系列事件在时间上非常吻合,包括洋底扩张速率的快速增加和洋底高原、海山链、大型火成岩省等生产速率的快速增加。过去20多年许多研究强调所有这些现象与下地幔对流的联系。近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进展在于把地球磁场的变化(反转频率和古强度)与许多重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过程结合起来,如周期性地幔对流、地幔柱活动、全球热流、真极移、大型火成岩省的产生和生物群集绝灭。文中回顾了白垩纪地球磁场研究以及与白垩纪中期所发生的全球性的地质事件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联,并讨论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内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Xixi ZHAO
关键词:白垩纪中期地球磁场地质事件地幔柱大火成岩省
北大西洋ODP1049C孔Aptian-Albian期高频旋回大洋红层的成因:矿物学证据被引量:12
2008年
北大西洋ODP171B航次1049C孔Aptian-Albian期沉积以出现大洋红层与灰色、白色沉积物高频旋回为特征。为了探讨大洋红层的成因,本文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漫反射光谱、磁化率和活性铁数据表明,赤铁矿、针铁矿的出现是导致样品由白色向红色转变的矿物学原因。棕色和橙色样品中出现赤铁矿和针铁矿的特征峰,FeR/FeT平均值分别为0.23和0.24,明显区别于其他颜色的样品。磁化率与红层成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铁氧化物矿物含量的变化是导致磁化率变化的原因。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不论颜色如何,样品中均含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其分布与样品颜色没有直接关系,很可能反映当时物源区气候稳定。ODP1049C孔岩芯沉积物出现橙色、棕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高频变化,颜色过渡接触界线清晰,说明导致红色变化的赤铁矿和针铁矿是沉积期低温氧化的产物。棕色样品中CaCO3含量最低,推测红层所对应的氧化条件是由于较低的有机质堆积速率造成的。
韩志艳胡修棉季峻峰黄永建黄志诚
关键词:大洋红层ODP早白垩世
Burial Records of Reactive Iron in Cretaceous Black Shales and Oceanic Red Beds from Southern Tibet被引量:9
2007年
One of the new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Cretaceous research i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sedimentary transition from the Cretaceous black shales to oceanic red beds. A chemical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se two types of rocks from southern Tibet to investigate the burial records of reactive ir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rbonate-associated iron and pyrite ar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the black shales, but depleted or absent in red bed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reactive iron in the red beds is relative enrichment of iron oxides (largely hematite), which occurred during syn-depostion or early diagenesis. The ratio between iron oxides and the total iron indicates an oxygen-enriched environment for red bed deposi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active iron burial records and proxies of paleo-productivity suggests that paleo-productivity decreases when the ratio between iron oxides and the total iron increases in the red beds. This phenomenon could imply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redox and productivity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edimentary transition from Cretaceous black shale to oceanic red bed deposition.
HUANG YongjianWANG ChengshanHU XiumianCHEN Xi
关键词:CRETACEOUS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与地球系统的自我调节:Gaia理论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LPTM或PETM)是地球历史中最强烈的全球升温事件之一,又因其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当前工业废气排放水平相当,因而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Gaia理论强调生物通过负反馈作用调节全球系统,使之趋于稳定。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大洋钻孔与陆地剖面P/E界线附近的δ13C变化,综合了P/E极热事件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以及事件的成因。认为P/E极热事件之后,地球系统在生物作用下逐渐恢复平衡。如果将生物与地球作为整体来看,那么这个整体是一个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系统。地球历史中,其他与碳循环扰动有关的地质事件,应该也可以用Gaia理论的思路,从生物调节环境的角度分析碳循环的变化以及地球系统的平衡机制。
陈曦王成善黄永建
关键词:地球系统自我调节
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被引量:100
2005年
白垩纪代表着地质历史中的一种极端的温室气候,已被国际地球科学界视为研究地球系统科学的典型范例。文中在评述白垩纪沉积作用、古气候、古海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重点介绍推动白垩纪研究核心问题之一的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以及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白垩纪大洋红层和富氧作用。大洋缺氧事件与大洋红层的研究因其与碳氧循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的紧密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白垩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引领着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王成善胡修棉
关键词: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黑色页岩大洋红层古气候古海洋
Aptian综合年代地层事件:定量地层学的运用(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以往发表的年代地层数据都是以Ma形式出现,以关键物种的首现面和末现面来界定的.一般而言,这些年龄是在用某种方法确定的某两个层的年龄基础上通过插值获得的,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估计值,而不是可以检验的科学结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评价的、剖面重现的、标本重现的而且插值方法是经过严格检验的数据库.图形对比技术正是一个有用的方法,它可以综合众多剖面的分散分布的事件,并可以验证这些事件的顺序和年代.图形对比技术是一个定量的、非统计的方法,可以判别两个剖面之间存在的同时代关系.物种时限和非生物事件投点到X/Y图解上,时限可以通过对比线综合到单个的时间尺度上.其他剖面的数据通过重复以上过程把每个剖面的数据综合进来.获得的时限通过评价有这些物种出现的图形解而得到验证.Aptian阶(约124~112 Ma)时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用来确定Aptian阶的许多关键生物事件和年代地层事件并不都出现在同一个剖面.因此,这些事件的相对年龄始终是不确定的,也不是相关的.两个事件被提出来用于界定Aptian阶的底界,包括菊石Deshayesites tuarkyricus和磁极性带CM0.然而这两个事件标准地层剖面相隔600 km. 图形对比显示这两次事件出现在7万年间隔内.通过这一方法,来自23条Barremian-Aptian-Albian 期间的剖面被综合进入精确的数据库,可以用来评价和验证来自新剖面的数据.
Robert W. SCOTT
关键词:定量地层学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被引量:37
2008年
白垩纪古海洋中分别在Aptian-Albian、Cenomanian-Turonian和Coniacian-Santonian期间发生多次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分别被称为OAE1、OAE2和OAE3,而OAE1又可以划分为OAE1a,1b,1c和1d四次,其中OAE1a和OAE2达到全球规模。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一般对应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正偏、海洋生物的快速更替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大规模分布,指示了大范围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虽然历次大洋缺氧事件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般认为其与白垩纪时期海底大规模火成岩省的活动有关。大规模火成岩省活动将带来大气-海洋系统中CO2的上升,地表风化和水循环的加速,从而造成海洋中营养元素的过剩输入,引发海洋生产力的升高,诱发海洋中缺氧条件的发生。大洋缺氧条件下,由于碳-氧-硫-磷等元素之间的耦合循环关系,在大洋缺氧和海洋生产力之间形成快速的正反馈关系,有可能是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得以达到全球规模的促进因素(如OAE1a和OAE2)。不同时期的大洋缺氧事件对白垩纪大气-海洋系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OAE1a标志着白垩纪中期极端温室气候的开始,OAE2前后是温室气候的高潮时期,而OAE3的发生则伴随白垩纪温室气候的减弱。由于历次大洋缺氧事件产生的大规模有机碳的埋藏,对大气-海洋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导致大气海洋系统中CO2下降、O2上升,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变冷和海洋氧化能力的增强。虽已历经30多年的研究,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前因和后果还未完全阐明,后续研究中将继续对重点的缺氧事件如OAE1(a,b,c,d)、OAE2和OAE3,开展多学科的研究,获取缺氧事件发生期间的古大气CO2浓度、海水温度、营养状况、生物种类及其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大洋缺氧事件的陆相响应方面的研究也已经陆续开展,我国科学家可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黄永建王成善顾健
关键词: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
西班牙南部Subbetic中带Río Fardes剖面Turonian-Coniacian大洋红层(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Río Fardes剖面位于西班牙南部Granada东北,构造上属于深水环境的Subbetic中带。该剖面主要由白垩纪Fardes组第Ⅱ段和第Ⅲ段(半)远洋沉积构成,并出现浊流沉积和混杂沉积。本次研究在Fardes组浊流层序内首次发现两段红色沉积。钙质超微化石表明红层的时间从Turonian早期(UC7 带)到Coniacian中期—晚期界线(UC10/?UC11带)。红层由mm级红色泥岩夹灰色、杂色、偶尔黑色泥岩和钙质泥岩组成。沉积学研究表明新发现的Turonian Coniacian远洋红色泥岩沉积形成于CCD面之下深水盆地环境,浊流和碎屑流沉积强烈地影响着(半)远洋环境的背景泥岩相,并成为红色沉积结束的原因。
胡修棉■vábenická LILIANSarti MASSIMO
关键词:大洋红层晚白垩世
土耳其Sinop盆地晚白垩世大洋红层中的放射虫被引量:1
2005年
在土耳其北部Sinop盆地Kayadibi剖面上发育了一套以红色灰岩及红色硅质岩为特征的,被称之为Kapanboˇgazi组的远洋或半远洋环境下的海相红色沉积。其中的硅质岩里产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其放射虫组合以Crucella cachensis, Alievum superbum?, Patellula verteoensis, Patellula ecliptica, Dictyo mitra multicostata, 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 Halesium triacanthum, Pessagnobrachia fabia nii, Pseudoaulophacus putahensis 和Paronaella communis 等属种同时出现为特征,可以与北美、西特提斯及俄罗斯等地建立的Alievum superbum 放射虫带对比,时代为土仑期。
罗辉
关键词:放射虫大洋红层晚白垩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