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23)

作品数:22 被引量:257H指数:11
相关作者:成浩王丽鸳韦康张成才姜燕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茶树
  • 4篇SNP
  • 3篇SSR
  • 3篇SSR分析
  • 2篇多态
  • 2篇新梢
  • 2篇土壤
  • 2篇嫩度
  • 2篇品种(系)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基因
  • 2篇SSR标记
  • 2篇EST
  • 2篇茶苗
  • 2篇茶树新梢
  • 2篇茶园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8篇成浩
  • 17篇王丽鸳
  • 14篇韦康
  • 7篇张成才
  • 4篇刘本英
  • 4篇段云裳
  • 4篇姜燕华
  • 3篇黎星辉
  • 3篇吴立赟
  • 3篇周健
  • 3篇龚武云
  • 3篇汪云刚
  • 2篇张丽群
  • 2篇谭礼强
  • 2篇黄艳
  • 2篇孙雪梅
  • 2篇李友勇
  • 2篇曾建明
  • 1篇胡凯军
  • 1篇徐仁扣

传媒

  • 7篇茶叶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6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4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82。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s Ala AT1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亚家族保守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Ala AT1蛋白的相似性为84%。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α-螺旋(40.67%)、无规则卷曲(29.57%)、β-折叠(13.68%)和延伸链(16.08%)组成,定位于线粒体,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Cs Ala AT1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Cs Ala AT1基因表达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表明,成熟叶中Cs Ala AT1受氮素诱导上调表达,高浓度(1 mmol·L-1 NH4NO3)氮素的诱导效应比低浓度(0.1 mmol·L-1 NH4NO3)氮素诱导效应更强烈;在根中,处理24 h后,高氮诱导Cs Ala AT1上调表达,低氮诱导Cs Ala AT1下调表达。
白培贤王丽鸳韦康阮丽成浩张芬张成才
关键词:茶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克隆
茶树新梢“持嫩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探讨嫩度与"持嫩性"的关系、总结前人关于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嫩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开展"持嫩性"专项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认为质构仪可以用于评价新梢的嫩度,"持嫩性"将成为茶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黄艳成浩
关键词:嫩度性状茶树
茶树CHS基因结构及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通过试验获得茶树CHS基因(CsCHS)gDNA序列,以进一步确定CsCHS基因结构;研究CsCH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结合茶树多酚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有CsCH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再分别以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CsCHS1、CsCHS2、CsCHS3三个基因的gDNA和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确定CsCHS结构。利用Compute pI/Mw、SOPMA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和比较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以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57份茶树品种为材料,分别以57份材料的c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CsCHS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CsCHS编码区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7份材料多酚含量,利用软件TASSEL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基因中可能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结果】试验获得CsCHS1、CsCHS2和CsCHS3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277、1 320和1 242 bp,各自均包含一个长度为1 170 bp的开放阅读框;CsCHS1、CsCHS2和CsCHS3的g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600、1 330和1 607 bp。通过gDNA序列和cDAN序列比对,结合真核生物内含子GT-AG法则,确定CsCHS1、CsCHS3分别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23和356 bp,CsCHS2可能没有内含子。根据CsCHS1、CsCHS2和CsCHS3 cDNA序列推导三者对应氨基酸序列,比较三条氨基酸序列发现三者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达到92.6%—95.4%,CHS蛋白亚家族中的特征性保守位点在这三条序列中都能找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CsCHS1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71个SNP位点,SNP出现频率为1SNP/16.48 bp,无Indel,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值为0.01088;CsCHS2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55
张丽群韦康王丽鸳成浩刘本英龚武云
关键词:CHALCONE
杂交一代作图群体大小对茶树QTL效应估计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杂交一代(F_1)作图群体进行遗传定位是研究茶树数量性状的重要手段,然而F_1群体大小对定位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327份龙井43×白毫早F_1群体及它们的春季发芽期、新梢颜色和叶形指数3个性状的田间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生成60个不同大小的作图群体(n=50,100,150,200,250,300),并利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分析,以探讨F_1群体大小对茶树QTL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QTL效应估计受群体大小的影响显著;当群体达150份时可基本保证检出效应在10%以上的QTL,但并不能实现对QTL效应值的准确估计,且最高与最低估计值相差可达2. 83倍。因此在研究和育种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作图群体,对于从较小F_1群体中得到的QTL效应值应谨慎对待。
彭敏徐礼羿王丽鸳王丽鸳成浩韦康
关键词:茶树QTL定位
基于茶树EST-SNP的CAPS标记开发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促进SNP技术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本文探讨了将茶树SNPs转化成CAPS标记进行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对从茶树ESTs中挖掘的候选SNPs进行重测序验证;然后,对确证的SNPs进行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分析,筛选出引起酶切识别位点改变的SNPs;使用相应的引物从茶树基因组中扩增这些SNPs所在的片段,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和电泳检测,将SNPs转化为CAPS标记;最后,随机选择了14个CAPS标记,在25个茶树品种中进行多态性分析,以验证标记的可用性。结果,经重测序验证,在8个茶树品种中共检测到162个SNPs;将39个SNPs成功转化为CAPS标记;在14个随机选择的CAPS标记中有13个在25个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43和0.497之间,平均0.311;另外1个标记在25个品种中均为杂合。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将茶树SNPs转化为CAPS标记的方法,可以方便地用于茶树SNPs的检测;该方法能够促进SNP技术在茶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本文报道的39个CAPS标记可以用于茶树遗传多态性检测和茶树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张成才王丽鸳韦康成浩
关键词:茶树ESTSNPCAPS遗传多态性
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为促进浙江省茶树育种的发展,利用SSR引物对浙江省茶树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浙江省茶树品种的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并进一步应用于未知茶苗身份鉴定。首先,利用35对SSR引物研究了36个茶树育成品种,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根据电泳谱带和基因型筛选出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最后,对4株未知茶苗进行了身份鉴定。结果表明:共有34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各品种基本按遗传背景聚类,重复样本间遗传距离介于0-0.094;有10对引物确定为核心鉴定引物,8个品种为标准品种;4株未知身份茶苗中,NH-01属于乌牛早品种,另外3株并非浙江现有品种。本研究认为,核心鉴定引物在两个浙江育成品种间差异引物对≥2时,应判定为不同品种;差异引物对≤1时,应判定为相同品种或极相似品种,必要时应引入其余24对引物计算遗传距离进一步验证,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不同品种,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同一品种。
张成才刘园姜燕华吴立赟王丽鸳韦康成浩
关键词:茶树SSR无性系育种
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的SSR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和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的遗传变异,且9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为一类,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和多态性俱佳的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数码指纹图谱。
段云裳姜燕华王丽鸳成浩房婉萍黎星辉
关键词:亲缘关系SSR标记
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11.28个基因型,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3,基因多样性指数(H)0.57,遗传分化系数GST 0.19,说明81%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各省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最高,江西最低。按照适制性分组分析,结果表明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根据育种方式分组分析表明,系统选育法得到的品种(系)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杂交选育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系)。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材料聚为了三大类,大部分品种(系)都按照其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聚类,并未按照适制性相互聚类。【结论】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同时,主要依据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段云裳姜燕华王丽鸳成浩王玉花黎星辉
关键词:品种(系)SSR亲缘关系
温湿度变化对茶苗芽萌发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温湿度变化对秋插茶苗芽萌发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保温棚处理日均温度提高约5.15℃,湿度提高5.10%,两者茶苗芽萌发具有明显差异。比较保温棚与对照芽的基因表达共筛选获得9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03个基因受保温棚处理诱导上调表达,446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在P值<0.01的情况下,有360个基因与14个GO分类匹配。其中7个GO分类与光合作用相关,P值最小的GO分类为光系统,其11个基因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说明高温高湿条件具有促进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茶苗的生长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打下基础。
韦康王丽鸳成浩龚武云吴立赟
关键词:茶苗差异表达基因光合作用
基于质构仪的茶树新梢茎杆嫩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使用质构仪测定了龙井43和中茶108新梢各节茎的剪切力,取最大剪切力表示新梢的嫩度,剪切力越小嫩度越高,建立了最大剪切力测定新梢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质构仪测新梢嫩度是可行的;在连续时间内采摘鲜叶新梢老化主要表现在第3~5节茎,第1~2节茎的嫩度变化相对较小;新梢嫩度与成熟度、空间位置、采摘时间、品种有一定的相关性;修剪处理显著提高第3~4节茎的嫩度。本研究初步证明了新梢不同茎位剪切力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为鉴定茶树品种的持嫩性提供了评价方法。
黄艳韦康王丽鸳成浩贺巍周健
关键词:嫩度质构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