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250)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旺明王强王军郑伟新周铭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3篇被盖
  • 2篇电刺激
  • 2篇异动症
  • 2篇深部脑刺激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帕金森病异动...
  • 2篇脑刺激
  • 2篇脑深部
  • 2篇步态
  • 1篇低频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术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多巴
  • 1篇深部脑刺激治...
  • 1篇神经电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旺明
  • 3篇王强
  • 1篇罗敏捷
  • 1篇杨勇
  • 1篇周铭
  • 1篇郑伟新
  • 1篇黎敏
  • 1篇谢正元
  • 1篇王军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的靶点
2019年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难治性癫■临床已有应用,本文综述目前几种DBS常用靶点的特点,探讨针对不同类型难治性癫■DBS靶点的最优选择。目前常用的靶点是丘脑前核、丘脑中央中核和海马,此外还有丘脑底核、尾状核、小脑。不同靶点的作用机制,适用的癫■类型和效果存在差异,同时伴随相应的不良反应。
王军罗心仪王洪筱王克万龙浩杨开军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靶点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突触可塑性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0世纪60年代来,左旋多巴类药物因其较好的疗效已成为PD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随着左旋多巴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其疗效逐渐下降.服药剂量逐渐增大。晚期可出现各种左旋多巴药物相关性并发症,其中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又称异动症(L-dopa-induceddyskinesia,LID),是PD常见的、致残性服药晚期并发症.表现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肢体出现的不能自主控制的异常动作,一旦症状出现,则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显著的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张旺明王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突触可塑性
脚桥被盖核神经元激活可改善PD大鼠模型的步态行为——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光遗传学技术探讨脚桥被盖核(PPTN)低频电刺激改善PD大鼠模型步态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1)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1组、毁损1组和光激活组,每组8只,其中假手术1组大鼠于右侧内侧前脑束(MFB)注射生理盐水,毁损1组和光激活组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成PD模型。造模手术后第2周在各组大鼠右侧PPTN处注射腺相关病毒hSynapsin-ChR2-mcherry后,光激活组同时在PPTN处植入光纤并给予蓝光刺激。(2)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2组、毁损2组和光抑制组,每组8只,其中假手术2组大鼠于右侧MFB注射生理盐水,毁损2组和光抑制组大鼠注射6-OHDA制备成PD模型。造模手术后第2周在各组大鼠右侧PPTN处注射腺相关病毒hSynapsin-NpHR-mcherry后,光抑制组同时在PPTN处植入光纤并给予黄光刺激。(3)腺相关病毒注射后第3周,采用Catwalk步态分析评估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能力。结果(1)光激活实验中,与假手术1组比较,毁损1组大鼠的前爪间距和后爪间距均明显增加,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步幅长度均明显下降,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压强均明显下降,对侧肢体的摆动速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毁损1组比较,光激活组大鼠的前爪间距和后爪间距均明显下降,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步幅长度均明显增加,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压强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光抑制实验中,与假手术2组比较,毁损2组大鼠的前爪间距和后爪间距均明显增加,毁损侧肢体的步幅长度明显下降,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压强均明显下降,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摆动速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毁损2组比较,光抑制组大鼠的前爪间距和后爪间距均无明显变化,毁损侧肢体和对侧肢体的步幅长度均无明显变化,�
蔡俊斌李楠翔吕思源陈嘉志桂剑谢正元王强张旺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神经元
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致残性晚期药物并发症,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替代毁损术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逆性、可调控等优点,常用的治疗靶点包括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和苍白球内侧部(pallidus internus,GPi),但是DBS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LID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以及针对不同病人的最佳手术靶点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近期最新的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王强张旺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脑深部刺激术丘脑底核苍白球左旋多巴
基于光遗传技术的脚桥被盖核神经调控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运动行为的影响
目的: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深部电刺激脚桥核(PPN-DBS)能改善晚期帕金森病的难治性轴性症状。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深部脑刺激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对目标区域的神经元产生了激活还是抑制,或者存在其他的作用机理。近年来...
蔡俊斌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调控
低频电刺激脚桥被盖核对帕金森病大鼠步态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脚桥被盖核(PPTg)对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步态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24);2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MFB),实验组大鼠在此基础上将电极植入右侧PPTg。分别于立体定向术前1周、术后3周对2组大鼠行Catwalk步态及旷场实验并采集数据;术后4周.实验组行低频电刺激PPTg后再次采集行为学数据。结果Catwalk步态实验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2组大鼠术后的双爪耦合值(右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前、右后→左后)均增加,术后速度变化百分比均增加,每秒步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刺激前比较,实验组大鼠低频电刺激PPTg后双爪耦合值均减少,速度变化百分比减少,每秒步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场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术后运动距离明显减少。实验组大鼠行低频电刺激PPTg后运动距离较刺激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PPTg可改善偏侧PD大鼠步态和运动能力,Catwalk步态实验及旷场实验可有效检测该刺激作用的效果。
杨勇张旺明郑伟新罗敏捷王军周铭文朋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帕金森病旷场实验
帕金森病患者脚桥核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脚桥核(PPN)在晚期帕金森病(PD)中的地位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在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综述了PPN的自身电活动特性、PPN与基底节核团之间以及与大脑皮质、脊髓之间的电生理联系。
黎敏张旺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生理
脚桥核低频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深部脑刺激疗法已被普遍用于治疗多种功能性神经疾病。尽管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肉强直等典型症状。但是对于晚期帕金森病的轴线状态如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并没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目前有研究发现低频刺激脚桥核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的轴性症状。本文围绕近年来低频刺激脚桥核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蔡俊斌张旺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