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0801NKDA017)

作品数:11 被引量:33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绪成高世铭王亚宏郭天文王勇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分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土壤
  • 4篇利用效率
  • 4篇马铃薯
  • 4篇旱地
  • 3篇干旱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小麦
  • 2篇马铃薯产量
  • 2篇旱区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分布
  • 1篇地冬
  • 1篇冬小麦

机构

  • 11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绪成
  • 4篇高世铭
  • 3篇郭天文
  • 3篇王亚宏
  • 2篇唐小明
  • 2篇王立明
  • 2篇李尚中
  • 2篇赵刚
  • 2篇樊廷录
  • 2篇王勇
  • 2篇王润佳
  • 2篇张伟
  • 1篇宋尚有
  • 1篇张朝巍
  • 1篇朱润身
  • 1篇郭贤仕
  • 1篇吕军峰
  • 1篇杨封科
  • 1篇董博
  • 1篇张建军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测土施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引证相关文献,着重综述了国内外测土施肥系统研究中的取样方法、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方法和推荐施肥方法。
夏芳琴郭天文姜小凤张绪成
关键词:土壤测定推荐施肥
旱地不同覆盖沟垄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0
2010年
马铃薯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和主栽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降水利用效率是发展该区域马铃薯产业的重点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的覆盖方式和沟垄种植方式为处理,测定马铃薯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分布和产量,计算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草-膜二元覆盖垄种技术,能够有效地积蓄自然降水,草-膜二元全地面覆盖保墒、垄沟有效地聚集和保持了土壤水分,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覆盖处理。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种植模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是一项适合于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高产的栽培技术。
高世铭张绪成王亚宏
关键词: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水温及增产效应被引量:167
2010年
【目的】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降水高效利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高效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自然降水资源。【方法】对6种覆膜方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期耕层土壤昼夜24h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玉米苗期,垄膜沟播(包括全膜双垄沟和半膜双垄沟)能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上温度过度下降;灌浆期,耕层平均温度最低;整个生育期,耕层平均地温比露地高2.4℃;垄膜沟播能把小于5mm的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分贮存于土壤中,提高降水利用率。在平水年份,全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91%和85%;干旱年份,半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34%和33%。【结论】垄膜沟播能调控土壤的水温条件,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全膜双垄沟增产效应最佳,干旱年半膜双垄沟增产效应较好,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李尚中王勇樊廷录王立明赵刚唐小明党翼王磊张建军
关键词: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水分利用效率
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对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黄绵土土壤养分含量低,且因干旱和瘠薄在1999-2001年以后开始下降,土壤质量处于退化状态。以提高自然降水拦蓄率、保蓄率和利用率为治旱突破口,提出集成田间沟垄微集水耕作与地膜、秸秆、沙草二元覆盖等抑蒸技术的治旱耕作关键技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肥、供肥能力为治薄突破口,提出化肥秋深施、有机无机绿肥配施、秸秆堆腐还田和首选豌豆、扁豆为轮作豆科作物为主的治薄耕作关键技术,通过抗旱作物+治旱技术+治薄技术组配形式,建立黄绵土耕地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体系。
杨封科高世铭崔增团郭贤仕张绪成
关键词:黄绵土耕地质量
补充灌溉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时期及补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补水、现蕾期补水和膨大期补水较对照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补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不补水处理(对照);其中,现蕾期补水3kg/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最高,产量和WUE分别达19 178.57kg/hm2(较对照处理高21.77%)和52.75kg/(hm2.mm);与对照相比,各补水处理普遍优化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性状,有利于大薯率和中薯率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产量也较高。因此,现蕾期为旱地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对水分的变化敏感;现蕾期补水3kg/穴,可以作为半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抗干旱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张朝巍董博郭天文张东伟张国宏陈光荣
关键词:补水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被引量:55
2010年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侯慧芝吕军峰张绪成杨如萍郭天文
关键词:半干旱区小麦土壤含水量
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马铃薯7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盖地膜垄沟覆草的增温效果最明显,在8∶00、14∶00和20∶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19.77℃、29.22℃和26.94℃,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17℃、3.44℃和3.18℃;该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4 279 kg.hm-2、67.61 kg.hm-2.mm-1,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58.42%、46.03%.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关键词:马铃薯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形态氮素比对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比处理水平对马铃薯体内氮素分布、块茎形成期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期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为3∶9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及块茎中的氮素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分别为21.77 mg.g-1和19.10 mg.g-1;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均随着铵硝比下降而升高,单施硝态氮时,光合速率为20.33μmol.m-2.s-1,气孔导度为342.00 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24.67μmol.mol-1;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08 t.hm-2,较对照增加了28.1%.
张伟高世铭王亚宏王润佳
关键词: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灾害特点及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被引量:5
2009年
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垄沟种植、二元覆盖和少免耕技术的农作制度,协调农田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抗旱救灾和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目标。
张绪成朱润身樊庭录侯惠芝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气候抗旱救灾农作制度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科学弘扬农耕文化被引量:4
2010年
阐述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耕文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耕文化演变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耕文化革新的主要驱动力,农耕文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果,也反作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阐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农耕文化的精神实质,综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确立了科学弘扬农耕文化的思想。
宋尚有
关键词:农耕文化历史背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