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1006)
- 作品数:61 被引量:652H指数:16
- 相关作者:杨庆媛冯应斌郭欢欢张孝成毕国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国土资源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村域功能分区与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模式研究——以潼南区中渡村为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有助于保护耕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庆市潼南区中渡村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土地宜耕性和生态主导功能入手,将村域空间划分为规模经营示范区、农业自耕经营区和生态功能区.根据各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将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模式分为四周环绕式、组团嵌套式和整合迁并式.研究表明:根据村域功能分区探索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模式,有利于居民点集中布局以及后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将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与农业经营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更契合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农户居住意愿,可以提高居民点空间优化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乡村建设破除城乡分隔二元地域结构的有益探索.
- 张瑞頠杨庆媛范垚李佩恩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 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被引量:105
- 2014年
- 该文以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为切入点,探讨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基本方向、战略重点。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将进入较为剧烈、各类矛盾较为突出的关键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立足农村、联动城乡,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以农用地整治及宜耕土地开发为先导,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为战略重心是当前中国土地整治研究重点领域和核心内容。同时,基于农村土地整治多功能性,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多区域、多尺度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及其效应研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农村土地整治的全过程,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要求为目标,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前提,以集中连片推进为手段,开展多目标土地综合整治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方向。并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涉及的资金筹措与权益分配、资源环境效应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 冯应斌杨庆媛
- 关键词:土地利用整治
- 重庆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根据重庆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和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将重庆辖区内40个区县(自治县)划分为4个研究区域(主城区、环主城区、渝东北和渝东南),从要素投入视角探讨1998-2010年间重庆市辖区范围内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4个区域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总投入密度、资本投入密度、劳动投入密度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土地要素投入密度也越高,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区、环主城区)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大于两翼地区(渝东南、渝东北),年均增长速度大小顺序存在渝东南,渝东北,环主城区和主城区.城镇土地要素投入密度的提升主要是由资本驱动的结果,城镇土地资本投入密度比例和劳动投入密度比例在时间序列上呈"剪刀差",主城区、渝东南城镇土地资本投入密度比例大于环主城区、渝东北.在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高级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城镇土地资本投入驱动,而在工业化中级发展阶段,城镇土地劳动投入驱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保持资本、劳动要素投入是稳步提升城镇土地集约度的前提,而适度控制城镇土地扩张速度则是关键.
- 冯应斌杨庆媛
- 关键词:集约利用
- 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研究进展及趋向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内容与形式日趋多样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成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重塑农村"三生空间"的重要措施。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研究成为适应农村土地整治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复杂化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的新视角。从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决策机制和决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博弈分析、参与式农村评估和计量模型三个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研究方法;基于现阶段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研究特征,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 李佩恩杨庆媛张瑞頠匡垚瑶毕国华李根
- 关键词: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 印度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及对中国的经验借鉴
- 2015年
- 印度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所处阶段相近,为应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基于印度城镇发展现状,总结其城市规划布局、历史遗迹保护、城市住宅工程、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期望对中国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 白佳飞杨继瑞
-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
- 低功耗WSN节点及其接口协议的设计被引量:5
- 2014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和CC2530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阐述了这种设计方法及其具体实现,通过实验完成了对节点消耗电流的测量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节点能够在低功耗的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 王耀兴刘建军
- 关键词:MSP430F149CC2530ZIGBEE低功耗
- 城乡结合部发育阶段划分与土地管理策略——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依据重庆市2013年建成区现状、行政区划和城乡总体规划,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并在调研基础上指出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的土地问题和完善策略。研究表明:重庆市低速、中速、快速和高度城市化乡镇分别占29.55%、27.27%、31.82%和11.36%;城乡结合部不同阶段乡镇土地问题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低速和中速城市化乡镇的土地问题主要围绕"土地监管",而后两类乡镇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应注重协调远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与未来趋势把握的关系和城市拓展与培育城郊发展的关系。
- 郭欢欢李仕川张孝成庞静
-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
- 国家级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的典型案例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描述两江新区景观镶嵌体水平的格局特征,重点从两江新区建设用地景观镶嵌体水平及建设用地单一景观要素水平2个层面测算景观指数,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效应。结果表明,两江新区整体景观形状趋于规则,斑块连通度提高,景观聚集程度增加,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景观类型呈单一化的趋势,全区景观趋于大集中小分散;全区建设用地景观形状变得规则,破碎度降低,连通度和优势度增加,聚集程度增强;两江新区城镇景观聚集度减少,扩张呈现破碎和不规则状态,农村居民点破碎严重,形状不规则,连通性也较低。基于此,两江新区的发展应体现出山城特色,重视山城特有的城市形态和结构形式,充分发挥"组团式"布局的作用,利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建设用地的开发,维护自然生态格局。
- 冯应斌慕卫东
- 关键词:建设用地两江新区
- 基于SEM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潼南县中渡村实证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中渡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居住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农户意识特征等19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渡村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3.51%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47.08%的农户不愿意,9.21%的农户认为无所谓。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的补偿是农户愿意进行整治的主要原因。2非农务工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农户产权意识、宅基地利用状况和房屋结构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因素。
- 李佩恩杨庆媛范垚张瑞頠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结构方程模型农户意愿
- 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及模式研究——重庆市长寿区实证被引量:10
- 2015年
- 在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农村居民点体系结构、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的重组入手,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并识别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长寿区农民居民点按照村镇数量等级规模,可形成完整的"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居民点体系;2遵循农村居民点迁移规律和用地发展需求,需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3产业结构重组对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重要影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和旅游型4种产业类型;4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可分为以城镇化、工业化等外部关联为动力源的"城镇化引领型"、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源的"内部改造型"和"中心村整合型",以及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动力源的"生态移民型"模式.
- 杨庆媛潘菲李元庆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