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201)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敬平田华付建勤舒歌群邓帮林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分析的内燃机排气余热ORC混合工质性能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降低ORC系统的不可逆损失.为此,建立了内燃机排气余热ORC模型,分析了不同组分非共沸混合工质toluene/R141b在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的热效率、效率和损失.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工质的效率均低于纯工质;纯toluene的热效率和效率最高.使用混合工质,一方面可以拓宽工质选择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温度滑移,混合工质可以更好地与热源匹配,减小不可逆损失.
- 舒歌群高媛媛田华
-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ORGANIC
- 某LNG发动机进气补气对缸内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对一台增压、火花点燃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加装一套补气装置并进行试验,连续记录补气过程中进气压力、空燃比、燃料质量流量和缸内动态压力等体现缸内燃烧及热功转化过程的瞬变参数。通过分析实测燃烧放热率(ROHR),揭示了瞬变状态下发动机空燃比、燃料质量流量和进气压力等运行参数对燃烧特征参数的影响,指出燃烧推迟、失火和平均指示压力(IMEP)波动等燃烧失常现象,并得出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稳态工况还是瞬态工况,LNG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主要由过量空气系数决定。
- 张孔明梁世希金则兵张帆王科刘敬平
- 关键词:测试分析空燃比
- 基于实测数据的汽油机无进气节流损失的节油潜力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对比Otto循环与Atkinson循环,从理论上分析了后者在无节气门节流损失时发动机的节油潜力及原因,提出评定节油率的相关参数为泵气损失能耗比与泵气损失消除率;推导出节油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计算节油率所需要的相关参数。基于理论推导与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万有特性上Atkinson循环的节油潜力MAP图,并对其进行评定,得出节油效果好、实际应用性强的发动机工况区域。结果表明:当转速不超过3 000 r/min和平均有效压力不超过0.3 MPa时,节油率都在14%以上。
- 夏孝朗刘敬平唐琦军朱国辉冯康
- 关键词:节油率
- R22水平管满液蒸发汽化规律可视化研究
- 2013年
- 满液式蒸发是广泛应用在大中型制冷热泵系统的蒸发换热模式之一。通过可视化手段探索汽泡核化及生长规律进而揭示满液蒸发机理,是一条重要的研究手段。为了直接观测到水平管满液蒸发汽化规律,本文设计了可视化试验台。通过对满液式汽化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发现,汽泡在加热壁面上的汽化核心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汽泡从在壁面上出现到脱离壁面的汽泡生长时间大约在4~5 ms之间;汽泡脱离直径大约在1.4~1.8 mm之间;同时发现,提高蒸发温度和热流密度均能促进汽化过程。
- 田华马一太代宝民
- 关键词:可视化
- 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瞬态燃烧过程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一台增压、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瞬态过程进行连续检测,将实测的瞬态缸压曲线进行二次处理,得出表征缸内燃烧过程的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诸多瞬态燃烧特征参数的内在联系以及对LNG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燃烧点位置随循环数变动范围约为5 oCA,其波动主要是由燃烧始点的变化引起的,50%燃烧点和燃烧始点的峰值(或谷值)相互对应;50%燃烧点的峰值对应着最高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爆发压力的谷值,反之则相反.10%~90%燃烧持续期的变化范围为30~45 oCA,它随循环数上升是导致LNG发动机IMEP和NMEP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燃烧特征参数的波动,主要归咎于燃烧始点的不稳定.实现对燃烧始点的精准控制,是保证LNG发动机在低速高增压瞬态过程具有较好工作稳定性的前提.
- 付建勤刘敬平阳辉勇徐伟廖诚
- 关键词:天然气瞬态工况燃烧台架试验
- 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热功转换效率影响因素的共性规律被引量:5
- 2014年
- 为提高车用汽油机的热功转换效率和能力,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某款典型车用汽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实测各种影响汽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参数.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总结得出一些共性规律:燃烧效率是过量空气系数的单值/线性函数;50%燃烧点位置与最高爆发压力位置呈近似线性关系,后者稍微滞后于前者,且随着转速的增大,这两个点逐渐靠近;点火提前角与50%燃烧点位置呈近似线性关系(斜率为负);高压循环指示热效率峰值出现在50%燃烧点,位于上止点后6~10°CA处;高压循环指示平均压力主要受进气参数的影响,缸内过程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
- 刘敬平付建勤唐琦军徐政欣邓帮林
- 关键词:汽油机燃烧放热
- 废气再循环对车用汽油机热功转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提高车用汽油机部分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探讨了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机热功转换过程的影响。基于某款汽油机的性能试验数据,搭建并标定其仿真模型,研究了多种部分负荷工况下EGR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换气循环而言,随着EGR率的增大,进气压力增大,泵气平均有效压力(PMEP)减小,未冷却的EGR对PMEP减小的幅度更大;就高压循环而言,燃烧温度下降导致传热损失下降,从而使高压循环热效率增加。由缸内热平衡分析可知,有效热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缸内传热损失的减小,其次才是泵气损失的减小。在1 300r/min、0.295MPa时,采用20%的EGR率可以使有效热效率提升4.5%。
- 付建勤刘敬平徐伟邓帮林王勇冯仁华
- 关键词:内燃机汽油机废气再循环
- 水平强化管外降膜蒸发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降膜蒸发因其低充灌量和高换热性能在制冷行业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三种具有不同强化表面的换热管,以R134a为工质进行了水平单管管外降膜蒸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管外换热系数不仅与热流密度有关,还与喷淋量有关,且在一定热流密度范围内,存在最优喷淋量;对于不同强化表面,降膜蒸发换热为管外多孔结构密度与齿化结构密度的综合表现,多孔结构密度与齿化结构密度越高,降膜换热系数也就越高。
- 田华刘忠彦马一太
- 关键词:降膜蒸发换热系数热流密度
- 路试状态汽油机缸内热功转换过程性能及影响因素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提出一种能对整车实际路试工况下汽油机的多项运行及性能参数进行连续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应用于某车辆的实际路试工况,获得汽油机瞬态参数,并对该样机进行系统的稳态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台架稳定工况还是实车瞬变工况,汽油机缸内热功转换效率主要与50%放热量的位置以及过量空气系数相关;当50%放热量的位置出现在上止点后10°左右(高速略早、低速略晚)时,高压循环热效率达到峰值;而影响50%放热量的位置有点火提前角、转速、负荷、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参数;该样机标定时由于对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的变化缺乏了解,瞬变工况下的过量空气系数与理想值有偏差,从而影响实际热效率;某些过渡工况下点火提前角变化异常,导致热效率偏离理想值。
- 唐琦军刘敬平付建勤易鹏朱国辉
- 关键词:汽油机燃烧放热规律
- 小排量汽油机增压升级节油潜力的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某1.0L自然吸气汽油机增压升级后,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比原机高,引起了对汽油机增压升级后节油机理的疑义。利用GT-Drive平台搭建模型模拟同一车型分别搭载该1.0L增压样机与1.3L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的燃油消耗,并分析不同使用工况下整车的节油潜力。结果表明,与搭载1.3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搭载该1.0L增压发动机在保持整车动力性不变的条件下,整车油耗平均下降5.18%。同时,通过分析排气背压对节油潜力的影响,提出了增压样机进一步节油的改进措施。
- 阳焱屏刘敬平王树青付建勤朱国辉
- 关键词:汽油机增压节油潜力排气背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