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830301008)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戎铁华苏晓东王欣张仕义郑列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纵隔
  • 2篇纵隔镜
  • 2篇纵隔镜检
  • 2篇纵隔镜检查
  • 2篇纵隔淋巴结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镜检
  • 2篇非小细胞
  • 1篇术前
  • 1篇纵隔镜检查术
  • 1篇纵隔淋巴结分...
  • 1篇纵隔淋巴结转...
  • 1篇淋巴结分期
  • 1篇检查术
  • 1篇分析评价
  • 1篇X线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郑列
  • 2篇张仕义
  • 2篇王欣
  • 2篇苏晓东
  • 2篇戎铁华
  • 1篇余辉
  • 1篇佘辉
  • 1篇凌莉
  • 1篇谢泽明
  • 1篇黄植藩
  • 1篇周佳亮
  • 1篇李涌
  • 1篇谢绚
  • 1篇王军业
  • 1篇杨名添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术前纵隔镜检查的应用策略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纵隔镜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是否存在转移)的临床应用策略。方法2000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临床连续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临床分期为Ⅰ~Ⅲ期的NSCLC患者152例,分别采用CT和纵隔镜技术评估纵隔淋巴结状态。根据纵隔淋巴结最终病理结果,计算CT下纵隔怖门淋巴结阴性NSCLC的纵隔镜检查阳性率和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以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肿瘤类型(中央型或外周型)、CT下纵隔淋巴结大小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等作为预测因子,进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9例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阴性NSCLC,纵隔镜检查阳性8例,阳性率为11.6%;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发生率为20.1%。62例临床Ⅰ期(CT1~2NOM0)NSCLC,纵隔镜检查阳性7例,阳性率为11.3%;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率为19.4%。对全部152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CT下纵隔淋巴结大小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69例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阴性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T下纵隔淋巴结短径≥1cm的NSCLC患者,术前必须进行纵隔镜检查;对于腺癌患者,即使是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短径〈1cm,术前也应该进行纵隔镜检查。
王欣郑列张仕义谢泽明佘辉苏晓东王军业黄植藩杨名添戎铁华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纵隔镜检查术X线计算机
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通过生存分析评价纵隔镜检查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152例可手术NSCLC患者术前行CT和纵隔镜检查,根据纵隔镜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纵隔淋巴结分期按最终病理结果分为pN0、pN1、pN2和pN3,按CT检查分为cN0~1和cN2~3,按纵隔镜检查分为mN0~1、mN2和mN3。结果pN0组、pN1组、pN2组和pN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75.0%、32.4%和16.1%,pN0组、pN1组的生存率与pN2组、pN3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cN0—1组与cN2~3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mN0~1组与mN2组、mN3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前行纵隔镜检查能较好地判断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谢绚王欣郑列张仕义苏晓东余辉李涌周佳亮凌莉戎铁华
关键词:纵隔镜检查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