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9ZX10004-703)
- 作品数:10 被引量:9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荆泉田涛林松郝丽梅吴金辉更多>>
-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降解性能被引量:2
- 2012年
- 以六水氯化镁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Mg2+浓度、分散剂PEG-400用量、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和缓冲剂冰醋酸的用量5个因素对晶粒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参数:缓冲剂冰醋酸用量为0.015 mol,Mg2+浓度为0.4 mol/L,分散剂用量为5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0 h,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分析了单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晶粒的影响。选用对氧磷测试纳米氧化镁的吸附降解性,1μL的对氧磷在5 min内被0.4 g氧化镁降解吸附了99.19%。1 g纳米氧化镁可降解吸附对氧磷194.9 mg。
- 李瑞欣王政彭景洋刘亚杨荆泉游秀东郭勇侍才洪张西正
- 关键词:纳米氧化镁正交试验对氧磷
- 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振荡瓶试验、载体试验和安德森采样器方法,对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效果和细菌气溶胶过滤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制备的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置于振荡瓶中18h对液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9.43%;对阻留在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作用30min,平均抑菌率为45.22%。该过滤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8.89%和99.20%。结论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 田涛郝丽梅吴金辉林松杨荆泉
- 关键词:抗菌性能
- 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被引量:37
- 2012年
- 目的:体外观察氧化苦参碱(OM)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125,250,500,1 000,2 000 mg.L-1OM连续作用于90%汇合度的HepG2.2.15细胞9 d,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细胞中HBV D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OM对细胞内HBV DNA和cccDNA,以及细胞外HBV DNA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2 000 mg.L-1OM对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细胞外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64.56%,52.12%,54.25%;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对HBsAg的抑制作用强于HBeAg,OM浓度为2 000 mg.L-1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1.59%,17.88%。结论:OM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该作用是抑制病毒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的结果。
- 任衍菊张玉萍金敏陈照立谌志强邱志刚王新为李君文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乙型肝炎病毒HEPG2.2.15细胞
- 生物防护口罩材料与防护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1年
-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感染率居高不下,尤其是2009年爆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更给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和影响。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和飞沫等形式传播,极易引发大规模人群的集中感染,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保护人群健康的有效手段。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公布过临时指导方针,强烈建议人们在流感爆发时佩戴口罩。
- 郝丽梅林松吴金辉田涛祁建城杨荆泉
- 关键词:抗菌
- 防护材料抗微生物悬浮液和血液穿透性能的评价
- 2011年
- 目的对生物防护材料抗微生物悬浮液和人工合成血液的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高危生物污染环境作业人员防护服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ISO 16604测试方法,以噬菌体Ph-iX174、脊髓灰质炎病毒、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及白色念珠球菌作为挑战微生物、人工合成血液作为渗透样品,检测TPU膜、TPU膜复合材料和PU涂层3种生物防护材料抗微生物悬浮液和人工合成血液的穿透性能。结果在常压和不同正压条件(1.75、3.5、7、14、20 kPa)下,分别经3种防护材料阻留作用5 min,均未检测出噬菌体Ph-iX174、脊髓灰质炎病毒、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也未见人工合成血液穿透现象。结论该生物防护材料具有抗微生物悬浮液和人工合成血液穿透的功能,可用于相关防护服的制作。
- 单金洋任衍菊杨荆泉陈剑王新为王永广金敏
- 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的储电性能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电晕充电法制备了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考察了充电电压、充电时间、充电距离、环境湿度等因素对驻极体滤材储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电晕充电法使聚丙烯纤维滤材形成驻极体是切实可行的,表面电位随充电电压、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充电距离和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表面电位的保留率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充电电压对表面电位的影响非常显著,环境湿度的影响次之,充电时间和充电距离的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充电时间30 min,充电距离8 mm,充电电压10 kV,环境湿度35%。
- 田涛吴金辉郝丽梅林松杨荆泉
- 关键词:驻极体聚丙烯
- CBRN应急逃生防护面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11年
- CBRN应急逃生防护面具是重要的CBRN呼吸防护装备,在应急救援、逃生等实际应用中发挥较大作用。本文介绍了CBRN应急逃生防护面具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列举了各种应急逃生面具市场的典型产品及其主要性能参数,结合国外最新研究动态,简要分析了CBRN应急逃生面具的未来发展趋势。
- 吴金辉田涛林松郝丽梅杨荆泉
- 关键词:个体防护装备
- 正压防护技术在生物个体防护装备中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被引量:15
- 2010年
- 正压生物防护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装备安全性的同时提供较高的热舒适性。从正压形成与稳定、微环境、人体工效学等方面出发,综述了正压生物个体防护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以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使用信息化、研制规范化为特点的正压生物个体防护装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吴金辉田涛林松郝丽梅王政杨荆泉
- 关键词:正压生物防护个体防护装备
- 生物抗菌性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效果评价
- 2011年
- 目的制备新型生物抗菌性空气过滤材料,并进行抗菌效果评价,为研制新型抗菌过滤器等提供新材料。方法该研究选取安全性高的生物抗菌剂(硫酸鱼精蛋白、ε-聚赖氨酸、溶菌酶、硫酸多粘菌素、乳酸链球菌素)和常用的过滤材料玻璃纤维为基材,采用化学法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将生物抗菌剂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固定在玻璃纤维上。同时考察固定时抗菌剂的浓度对固定后获得的抗菌滤材抗菌性能的影响,以及2种抗菌剂组合固定的抗菌效果。以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枯草芽孢杆菌(ATCC 9372)和噬菌体f2为模式微生物,采用液滴气相试验法对抗菌玻璃纤维进行抗菌效果评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稳定性测试方法检测抗菌过滤材料的长效性。结果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鱼精蛋白、ε-聚赖氨酸和硫酸多粘菌素分别以55、1、mg/ml的质量浓度进行固定时,获得的抗菌滤材抗菌效果较理想,但是其对病毒的杀灭率小于99%。抗菌剂组合固定获得的抗菌过滤材料抗菌性能明显提高,以硫酸鱼精蛋白和甘氨酸、硫酸鱼精蛋白和ε-聚赖氨酸组合效果最好,其对4种模式微生物的抗菌率均达到99%以上。长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这2种抗菌滤材在常温下的使用期限至少为2年。结论本研究制备了2种生物抗菌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其对4种模式微生物的抗菌率均达到99%以上,且稳定性能良好,可长时间保存或使用。
- 郝丽梅祁建城王政吴金辉林松田涛杨荆泉
- 关键词:玻璃纤维空气过滤材料抗菌效果
- 某种正压生物防护服的病毒气溶胶防护性能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某种正压生物防护服对病毒气溶胶的防护效果。方法制备Phi—X174噬菌体悬液,在气溶胶密闭舱室内发生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应用空气动力学粒子分析仪检测粒子直径,在高送风档和低送风档条件下,调节气溶胶密闭舱室内的湿度,用安德森六级采样器采样,通过计数噬菌体噬斑数评价该正压生物防护服对病毒气溶胶的防护效率。结果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粒子质量中值直径约为0.922仙m,气溶胶粒子本底浓度〉2.0×10^4个/m^3,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该正压生物防护服内病毒气溶胶浓度为0—21PFU/m^3,对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粒子防护效率均〉99.9%,送风量(P=0.84)、环境湿度(P=0.33)以及采样时间(P=0.07)对正压防护服防护效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正压生物防护服对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防护效果较好。
- 李娜温占波杨文慧王洁李劲松胡凌飞董晓凯刘克洋曹杰
- 关键词: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