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C0062M)

作品数:9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晓罡孙茂林丁玉梅张绍松苏源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蛋白
  • 5篇马铃薯
  • 5篇分泌
  • 5篇分泌蛋白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瘟病
  • 4篇基因
  • 4篇病菌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稻瘟病菌
  • 3篇胁迫
  • 3篇白质
  • 2篇氮胁迫
  • 2篇电泳
  • 2篇信号肽
  • 2篇植物病原
  • 2篇双向电泳
  • 2篇青枯

机构

  • 12篇云南省农业科...
  • 8篇云南省农业生...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昆明学院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0篇周晓罡
  • 9篇丁玉梅
  • 7篇张绍松
  • 7篇孙茂林
  • 5篇苏源
  • 3篇姚春馨
  • 3篇陶南
  • 2篇周德群
  • 2篇章玉婷
  • 2篇李成云
  • 2篇李建平
  • 2篇陈铎文
  • 1篇侯思名
  • 1篇陈亮
  • 1篇李进斌
  • 1篇周德群
  • 1篇余萍
  • 1篇江珊

传媒

  • 3篇遗传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全国生物遗传...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致病蛋白Mg-p1与水稻互作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酶活研究
2013年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腔,叶绿体膜消失,淀粉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发生崩解。构建抗、感水稻品种C101A51和蒙古稻的悬浮细胞系,对致病蛋白Mg-p1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g-p1接种蒙古稻后PAL酶活增加强于完全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分泌蛋白,而接种抗病品种C101A51后PAL活性变化不明显。在检测POD活性变化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感病或抗病品种,其互作过程中POD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在水稻受到外源物侵染后,其POD活性均会发生变化,无明显专一性,PAL则针对感病品种具有稻瘟病菌致病特异性,而抗病品种也无明显专一性。通过上述研究对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和应答过程,阐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周晓罡姚春馨丁玉梅陶南孙茂林张绍松
关键词:氮胁迫稻瘟病菌苯丙氨酸解氨酶
植物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染色体基因组分泌信号肽计算机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SignalP 3.0、TMHMM 2.0、THUMBUP、big-PI、TargetP1.01、Lipop 1.0、TatP 1.0等7种软件对植物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GMI1000染色体基因组3448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染色体基因组分泌信号肽ORFs有178个,占其基因组编码ORFs的5.2%,其中有150个ORFs属于Ⅰ型分泌信号肽,28个ORFs属于Ⅱ型分泌信号肽。在178个ORFs中具RR-motif信号肽结构的有13个,其中11个属于Ⅰ型信号肽,2个属于Ⅱ型信号肽。通过软件预测未发现Comc型信号肽与细菌素-信息素型信号肽结构。在染色体分泌信号肽ORFs中,有116个具可预测功能,其余62个为功能未知的推定蛋白。已知功能主要集中于细胞代谢、细胞调控及转运、细胞膜结构等领域,这些功能是该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中各种因子发生互作,相互适应的结果。
周晓罡丁玉梅张绍松孙茂林李建平
关键词:SOLANACEARUM
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以IRRI-Japan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系和对照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发现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异极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4.3%-97.1%,将2,4-D浓度从3.0mg/L提高到5.0mg/L时,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经诱导成功的水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继代特性出现明显差异,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单株系愈伤组织建立了水稻悬浮细胞系。悬浮培养过程中对胚性悬浮系的细胞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细胞的形状由开始的不规则、长条形逐渐转交成近椭圆形、椭圆形;细胞质由很淡、透明、具明显的大液泡逐渐转变成浓厚、不透明、较小的液泡。大多数品系的单细胞率由30%-40%提高到60%~90%。本研究通过努力,建立了14种单基因型水稻材料的稳定悬浮细胞系,构建过程中发现基因型、继代培养特性、愈伤组织类型选择是影响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重要因素。该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稻瘟菌分泌蛋白与水稻细胞互作的生化机理奠定基础。
周晓罡丁玉梅孙茂林陈亮苏源张绍松李成云
关键词: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系单基因系水稻
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耐旱品种宁蒗182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开展马铃薯抗旱分子机理的研究对培育马铃薯抗旱品种,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文章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云南地方耐旱马铃薯品种宁蒗182在干旱与正常处理条件下叶片表达差异蛋白质组进行对比研究。经电泳图谱分析和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获得12个表达差异蛋白点,并进行了功能分类。结果发现,在差异蛋白中具有保护马铃薯光和系统以及线粒体正常运转的酶类;调节该植株对环境胁迫响应的信号传导以及调控其组织内N、C运输系统的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表达量均升高。这一结果揭示出该类蛋白是马铃薯在干旱条件下产生的耐受相关蛋白。文章为阐释马铃薯抗旱品种通过多种路径和水平的调控提高其抗性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章玉婷周德群苏源余萍周晓罡姚春馨
关键词:干旱胁迫双向电泳耐旱品种蛋白质组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致伤接种的水稻叶片及茎杆接种斑处出现明显的坏死病斑,其病斑直径是对照的2~4倍。浸泡处理的水稻幼根出现严重褐化,植株生长矮小,株高仅为对照的1/2。对上述稻瘟病菌株分泌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后病症消失或减弱,进一步确证其为引起上述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将该分泌蛋白接种24个水稻单基因系,接种后72 h根据病斑长度将24个IRRI水稻单基因系按抗、中、感病性状分组。对稻瘟病菌菌株CH-63和TH-16的缺氮分泌蛋白致病力强弱差异与菌丝块接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63致病力强于TH-16。
周晓罡苏源李成云丁玉梅张绍松孙茂林李进斌
关键词:氮胁迫稻瘟病菌分泌蛋白
马铃薯宁蒗182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优化及其经济价值意义
2012年
以马铃薯宁蒗182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及不同的蛋白质样品电泳上样量和IPG胶条pI范围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TCA)/丙酮法,上样量为600μg,采用pI 4-7、24 cm的IPG胶条可获得高分辨率的电泳图谱。在等电点4-7范围内,马铃薯宁蒗182叶片电泳图谱上的蛋白质点数为1055±95个。叶片蛋白质点的分布在分子量25-75 kD和等电点5-6的范围内相对集中。通过加强对样品的清洗结合丙酮对蛋白质在水化液中的二次沉淀能够较好地除去样品中的杂质而保证电泳质量。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马铃薯叶片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试验研究,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马铃薯奠定了实验基础,将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章玉婷周德群周晓罡苏源
关键词:马铃薯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已经鉴定出的21个晚疫病抗病基因,以及在马铃薯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定位,其中4个被分离出来,这包括来自于Solalum demissum的R1和R3a,以及来自于Solalum bulbocastanum中...
陈铎文周晓罡丁玉梅孙茂林张绍松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
文献传递
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9
2011年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蛋白进行分析,为明确该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文章应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v3.0和PSORT,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软件TMHMM-2.0和THUMBUP,GP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I Predictor,亚细胞器中蛋白定位分布预测软件TargetP v1.01,对已经公布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22 658个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晚疫病菌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671个为潜在的分泌型蛋白,占编码蛋白总数的3.0%。其中有45个分泌蛋白有功能方面的描述,其功能涉及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与激发子类似的分泌蛋白,它们可能与晚疫病菌的毒性有关。
周晓罡侯思名陈铎文陶南丁玉梅孙茂林张绍松
关键词:晚疫病菌信号肽分泌蛋白
氮饥饿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利用氮饥饿的方法研究稻瘟病菌菌丝体的变化对于了解稻瘟病菌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双向电泳对稻瘟病菌菌丝体在氮饥饿处理下的表达差异蛋白质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电泳图谱并进行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获得1...
江珊苏源周德群余萍周晓罡
马铃薯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质粒基因组分泌蛋白信号肽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SignalP 3.0,TMHMM 2.0,THUMBUP,big-PI,TargetP 1.01,Lipop 1.0,TatP 1.0等7种软件分别对马铃薯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GMI1000质粒基因组1 681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质粒基因组分泌蛋白有85个,占其基因组编码蛋白的5.1%.通过对质粒分泌蛋白切割位点信号肽类型分析后发现具Ⅰ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有73个,Ⅱ型的有12个,所有分泌蛋白中具RR-motif信号肽结构的有3个,且均为Ⅰ型信号肽.质粒分泌蛋白中,59个具可预测功能,26个为未知功能蛋白.已知功能的分泌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代谢,细胞调控及转运,细胞膜结构等领域.在质粒分泌蛋白中发现3个Ⅲ型信号肽分泌蛋白,该类蛋白是由hip基因编码产生,在植物及动物病原细菌中相当保守,负责将效应蛋白分子转运到寄主细胞中从而产生致病作用.这些功能是该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中各种因子发生互作,相互适应的结果.
周晓罡丁玉梅张绍松孙茂林李建平
关键词:RUM信号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