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17) 作品数:6 被引量:101 H指数:4 相关作者: 于一凡 胡玉婷 章必成 朱慧超 更多>> 相关机构: 同济大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更多>>
法国和西班牙工业遗产保护实践比较研究初探 法国与西班牙同属工业历史悠久的地中海国家,许多工业部门为两国城市发展都曾谱写下光辉一页。尽管两国彼此相邻,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面却相当不同。两国在面对当今社会老工业地区的全面衰退时,都遭遇了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黄砂 于一凡关键词:工业遗产 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旅游 文化价值 文献传递 社区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国际研究进展——基于体力活动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和思考 被引量:84 2017年 基于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平台进行文献检索,从体力活动研究视角系统梳理了社区建成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性成果;结合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H指数和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对140余篇文献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面对的主要挑战,并探索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于一凡 胡玉婷关键词:建成环境 健康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产业遗存再利用潜力评估 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我国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风险与治理成本,造成诸多生态安全隐患。首先明确环境安全是产业遗存再利用的首要前提,然后构建适于产业遗存再利用的潜力评估模型,并从自身特征与外部环境两方面确定评估因子、因子权重及评估准则。最后选取上海桃浦工业区作为试评估实验对象,结合污染程度与再利用潜力的评估结果,对其内部产业遗存地块再利用的适宜性与时序做出规划指引。 刘玉超 于一凡国内产业遗存居住化再利用的一种新模式 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比借鉴国外产业遗存再利用模式,提出一种在国内属于新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方式——居住化再利用。通过研究国外现存的成功实践案例,探寻这种在国内比较新颖的模式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首先建立产业遗存评价体系,获得适宜改造对象;其次,界定居住化再利用的不同规模;最后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提出产业遗存再利用设计办法及项目推动的相关建议。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促进国内产业遗存的居住化再利用实践并以此作为解决城市住宅供需矛盾及公益性住宅缺乏的手段之一,促进城市转型更新及大力发挥产业遗存社会效益。 朱慧超关键词:再利用 设计方法 黄浦江滨水区产业遗存再利用的文化策略 被引量:4 2012年 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特征之一,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工作中值得高度重视。本文以黄浦江滨水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了文化策略在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中的实施途径与现实意义,指出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需要从文化形态上加以整体把握。 李继军 于一凡关键词:再利用 文化 浦江沿线产业遗存地生态改造的规划应对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执行'退二进三'的产业调整策略以来,黄浦江沿线的产业遗存地一直备受各方关注,这些历史地段不仅面临环境改造的难题,也需通过生态改造的手法与地块整体再利用过程协调并进。本文从当前产业遗存地进行生态改造面... 黄砂 王思齐关键词:生态改造 文献传递 城市产业遗存再利用的生态潜力评估——以上海桃浦工业区为例 随着对产业遗存再利用价值的肯定,再利用实践项目日益增多。本文尝试从产业遗存再利用的生态潜能评估着手,首先详细分析产业遗存再利用的特征,由此明确生态潜力评估的基本内容。而后借鉴相似领域相对成熟的评估模型,借用gis因子加权... 刘玉超关键词:再利用 文献传递 近代以来黄浦江城市空间演进的形态特征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黄浦江城市空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空间,也是历来上海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着眼于近代开埠至今黄浦江城市空间演进的总体特征,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多维角度着眼,以文献解析与图证分析为主要方法,总结了黄浦江城市空间在滨江延展、纵深扩展和强度提升三方面的基本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黄浦江城市空间演进的5项基本规律,分别为跃迁拓展、交通引导、形态聚合、功能多元和自然互动。这5项基本规律在归纳基本的形态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将形态的演进与内在功能的转换联系起来,并将其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密切关联纳入视野。试图以这5项基本规律,指出黄浦江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而为当前黄浦江沿岸大规模开发实践提供一些基于历史视角分析的经验借鉴。 高璟关键词:形态演进 演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