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813759)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0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宾铎任一平杨鸣叶振江金显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海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青岛近岸水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英文)被引量:6
- 2007年
- 根据2004年春、秋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单元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近岸水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春、秋季调查分别渔获31、32种鱼类,平均每网渔获量分别为7.36kg/h和2.99kg/h,优势种类主要包括赤鼻棱鳀Thrissa chefu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 sotaki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黄鳍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和长条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聚类分析表明,春、秋季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都可划分为3个站位组,分别对应于北部、中部和南部调查水域。不同站位组的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不同站位组间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分析了造成站位组内种类组成相似的特征种和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相异的分歧种。不同站位组的特征种不同。赤鼻棱鳀、大泷六线鱼、黄鳍刺鰕虎鱼、方氏云鳚、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和细纹狮子鱼是春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赤鼻棱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泷六线鱼、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方氏云鳚、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是秋季所有站位组间的分歧种。大多数特征种也是不同站位组间的分歧种,主要是由于这些种类的数量分布的空间变化造成的。青岛沿海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 徐宾铎任一平叶振江曾晓起
- 关键词:鱼类群落聚类分析
-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繁殖和早期发育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根据浮游生物垂直拖网调查及幼虫早期发育观测,研究了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繁殖发育特性,并从发育学及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蛤仔补充群体密度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调查海区D形幼虫与壳顶幼虫密度全年呈双峰分布,春季繁殖期密度高于秋季,但总量较低;幼虫发育过程中延迟变态现象普遍;与D形幼虫与壳顶幼虫相比。壳顶后期幼虫及附着稚贝的密度大幅下降。初步研究表明底质扰动和环境污染是造成变态发育期蛤仔死亡的主要因子。
- 杨鸣任一平徐宾铎万初坤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 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43
- 2005年
- 为开展不同取样区域,不同生境间和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从黄海、区域和局域3个空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变化。在黄海尺度上,2000年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明显降低,而1985年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则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在区域尺度上,分类多样性指数Δ,分类差异指数Δ+在黄海中、北部较高,南黄海较低;等级多样性指数Δ+为南黄海最高,中黄海最低,其区域尺度变化主要是由鲈形目、鲽形目、鲱形目和形目种类,特别是软骨鱼类的种类数的分布变化造成的。2000年3个区域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低于1985年对应值。在局域尺度上,南黄海的南部、西部和中黄海的西部以及北黄海的鱼类群落等级多样性指数Δ+远小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仅中黄海的东部和南黄海的东部的等级多样性指数值接近理论平均值。
- 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
- 关键词:鱼类群落
-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2006年5~9月,通过浮游拖网调查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D形幼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壳长、壳高呈线性相关,与其它蛤仔种群面盘幼虫差异显著。
- 杨鸣任一平李旭杰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秋季性腺发育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开发保护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业,保护菲律宾蛤仔资源,本文利用组织学手段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及生殖周期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确定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除5~6月份为繁殖期之外,9~10月为另一繁殖期。根据性腺细胞在生殖滤泡中的比例,将其第二繁殖期内的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结合自然海区调查观测。确定海区水温15℃以上时,蛤仔排放精、卵,且在繁殖盛期至少有两次集中排放的过程。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与自然野生种群的情况基本一致。
- 杨鸣任一平徐宾铎万初坤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生殖周期组织切片
- 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根据2004年春、秋季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青岛近岸水域春季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分类差异指数Δ*分别为58.63,72.83,秋季分别为56.03,73.98。春季等级多样性指数Δ+为73.58,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77.7,而秋季等级多样性指数Δ+为67.74,显著低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春季,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种类组成分类学范围较宽,大多数种类属于鲈形目、形目、鲱形目、鲽形目和鳗鲡目,还有较少鳐形目的软骨鱼类。与春季相比,秋季大多数种类属于鲈形目、形目、鲱形目、仙鱼目、鲽形目和鳗鲡目,但鲈形目平均种类数较春季多。春、秋季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都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理论平均值。等级多样性指数Δ+在春、秋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变异,部分站位等级多样性指数Δ+偏低主要是其鱼类种类不同程度地集中在鲈形目、形目和鲱形目造成的。
- 徐宾铎任一平叶振江曾晓起
- 关键词:鱼类群落
- 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1
- 2005年
- 根据2004年5月和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2个航次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6种。春、秋季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2.9kg/h和6.1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Thrissa kammal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以及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等无脊椎动物。分别计算了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以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该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青岛近海渔业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和低质化特征。
- 任一平徐宾铎叶振江刘元刚
- 关键词:群落结构渔业资源青岛近海
- 对黄、渤海鱼类等级多样性的推算被引量:41
- 2005年
- 为给不同取样地点或时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提供基础资料 ,根据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黄、渤海底拖网调查 ,并综合迄今为止的鱼类分类学研究 ,系统地更新了黄、渤海鱼类组成名录 ,并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黄、渤海有鱼类 3 79种 ,隶属于 2 64属 ,12 9科 ,3 6目 ,3纲。其中软骨鱼类 12目 ,2 4科 ,5 0种 ;硬骨鱼类 2 3目 ,10 4科 ,3 2 8种。根据黄、渤海鱼类总名录 ,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指数 (Δ+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Λ+ )的理论平均值及 95 %置信漏斗曲线 ,其中等级多样性指数 (Δ+ )的理论平均值为 77.7。
- 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
- 关键词:鱼类组成
- 环境因子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滤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pH值条件下的蛤仔滤水率差异显著;2、3龄蛤仔滤水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设定的环境因子梯度下,蛤仔滤水率随着温度、盐度、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滤水率分别出现在温度23℃、盐度30、pH值8.2。
- 陈丽梅任一平徐宾铎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水温盐度PH值滤水率
-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死亡特性被引量:13
- 2006年
- 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mpes philippinarum)底播增殖区进行了逐月定点采样,将样品带回放于实验室内水族箱暂养,每站随机取样,共对3269个个体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了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苗种的平均个体质量0.26g、平均壳长11.1mm;底播蛤仔与野生蛤仔在生长规律上基本一致,春末至秋初(4~9月)是其主要生长期;1~3龄期间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2龄、2~3龄,个体质量分别增长3.88g和4.02g;1~2龄生物量增长最快,2~3龄由于死亡率增大,其生物量增长缓慢;1~3龄蛤仔软体部的生长速度快于贝壳,5~6月是菲律宾蛤仔的繁殖肥育期。根据个体生长特性,3龄为最佳采捕年龄;根据目前的养殖状况,2龄蛤仔已达到商品规格,从生物量上分析,采捕2龄蛤仔收益最高;6月是最佳的捕获时期。蛤仔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温是影响菲律宾蛤仔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42—649]
- 任一平徐宾铎郭永禄杨鸣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