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安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贵州师范学院
- 所在地区:贵州省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宋振超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0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
- 研究主题:信息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出场路径 有效性 价值意蕴
- 陆斗细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参与 围观 网络参政 日本政府 网络
- 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逻辑与网络参政的兴起
- 2016年
- 本文以"身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网络参政兴起的内在机理,认为网络参政现象兴起的逻辑蕴含在身份政治和公民政治的交错发展和历史转型中,公民政治的发展为公民自主参政议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提供制度支持、培养参政能力及提高公民意识。而身份政治却有力地控制着政治参与的过快膨胀,保证政治的稳定有序。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民众一方面利用网络摆脱了不平等身份体系的约束,另一方面凭借既有的制度资源,以及现实政治参与中培养起来的公民意识和参政能力,进行网络"话语参政"。这一参政方式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政府需引起重视并加以疏导。
- 颜安陆斗细
- 关键词:身份政治公民政治政治参与网络参政
- 网络参政兴起的政治根源及政治风险
- 2016年
- 文章以“身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网络参政兴起的内在机理,认为网络参政现象兴起的逻辑蕴含在身份政治和公民政治的交错发展和历史转型中,公民政治的发展为公民自主参政议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提供制度支持、培养参政能力和提高公民意识;而身份政治却有力地控制着政治参与的过快膨胀,保证政治的稳定有序。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民众一方面利用网络摆脱了不平等身份体系的约束,另一方面凭借既有的制度资源,以及现实政治参与中培养起来的公民意识和参政能力,进行网络“话语参政”。
- 宋振超颜安
- 关键词:身份政治公民政治政治参与网络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