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干
作品数: 13被引量:147H指数:5
  • 所属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沈费伟
作品数:44被引量:49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治理 社会 乡村 80后 社会重建
邹秀清
作品数:66被引量:572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财政 农户 意愿 农业人口转移 农民
王栋
作品数:3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研究主题:管控 快速城镇化 农村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 比较优势指数
刘祖云
作品数:369被引量:4,269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社会转型 政府 社会 公共行政
王彦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意愿 LOGISTIC模型 家庭农场 农户 城镇化
国外农民协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经验启示被引量:7
2016年
农民协会对于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国外农民协会成功发展的经验为:政府提供法律和资金支持,城市带动农民协会发展与壮大,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提供服务支撑,居民参与农民协会活动,以及因地制宜地实现农民协会整体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民协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对中国发展农民协会的建议是:正确认识农民协会的核心价值、调动农民协会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兼顾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协会。
沈费伟肖泽干
关键词:农民协会
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邹秀清谢美辉肖泽干涂小松王彦徐国良
关键词:农业人口转移城镇化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文献综述及政策导向的双重视角
2021年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驱动农村人口转移速率不断加快,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人口等驱动因子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用地矛盾等问题日渐突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评价作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贯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评价研究的全过程,从理论分析、研究进展及政策导向3个维度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未来研究趋势是问题与需求双重导向下的综合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统一范式研究、综合比较多种方法下的适用条件研究,现实需求目标导向下的精准对接研究、探索考虑人类行为的感性思维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李鹏范树平章飞飞解华军肖泽干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
农村文化复兴的三维共建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荻港村的实践考察被引量:5
2017年
只有在达成实体性、规范性、信仰性文化三者相互促进,共同递推的模式下,农村文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复兴、重塑农村价值。该模式在浙江省荻港村的文化建实践中得到验证:村两委重视传承发展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继承发扬"耕读文化""崇文尚礼"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实现了村庄的文化复兴。
沈费伟肖泽干刘祖云
关键词:实体性规范性
模拟降雨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响应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崩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响应关系,为崩岗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不同覆盖度(0%,25%,50%,75%,100%)和坡度(25°,30°,35°)组合坡面在90mm/h雨强条件下的产流产沙时空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结果]不同覆盖度和坡度条件下,坡面产流时间的变化范围在33~292s;同一坡度条件下,坡面产流时间与覆盖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同一覆盖度条件下,坡面产流时间与坡度呈幂函数关系。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盖度对产沙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当坡度为25°时,坡面产沙总量的临界覆盖度为50%;当坡度为30°时,坡面产沙总量的临界覆盖度为75%;当坡度为35°时,坡面径流量的临界覆盖度为50%。[结论]针对不同坡度崩积体坡面,可以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度以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朱高立肖泽干刘晓静黄炎和邹伟林金石蒋芳市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秸秆覆盖
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1
2019年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邹秀清谢美辉肖泽干陈红艳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业人口转移
风险态度、制度信任对失地农民风险感知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剖析农民失地后感知的各类风险,深刻揭示失地农民的风险态度和制度信任对其风险感知的影响,对于政府征地安置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基于沪、赣、桂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通过构建失地农民风险感知评价体系,对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态度进行测度,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对失地农民的风险态度和制度信任对社会保障风险感知、经济收入风险感知、居住环境风险感知和社会心理风险感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的风险态度对于上述四类风险感知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风险规避型的失地农民风险感知程度更为显著。此外,对制度的信任能够有效地降低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异质性分析表明,风险规避态度对中低收入失地农民和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具有强化作用;制度信任对高收入失地农民和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推进征地工作并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时,应纾解农民的风险规避态度、提升政府征地制度的信任度,以降低并有效控制失地农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邹秀清温世聪尹朝华肖泽干
关键词:制度信任风险感知征地失地农民
新一轮农地确权中政府、村委会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旨在于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出发,以江苏省4市为个案,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中政府、村委会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以期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农地确权工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涉及未来的土地利益分配,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在确权过程中通过各自目标行为影响确权结果。为提升农地确权工作的绩效,政府作为确权政策主体,应从宏观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继续增加专项工作经费。村委会既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确权工作的协调者,应对农地调整和确权权力进行规范监督。农户既是确权工作的政策客体,也是确权工作的参与主体,应提高农户对土地确权工作的认识,化解不必要的矛盾纠纷,最终促进乡村社会的振兴发展。
沈费伟肖泽干
关键词:农地确权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博弈
安徽省国土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特征演变及分区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以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通过数据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指标体系对安徽省2005~2020年“三生”功能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Moran’s I指数探究“三生”功能空间异质性演化规律,测算“三生”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判定各评价单元的优势功能以进行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研究期间内,安徽省“三生”功能综合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提升显著,生态功能略微下降,三生“功能”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在不断缩小。空间相关性上,生产、生活功能集聚程度较强,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和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集聚程度稍弱,其中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生态功能值最高,江淮地区次之,皖北地区最低。优势功能区分布上,生态优势功能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皖西丘陵、长江、淮河和巢湖沿岸的地区,生产优势功能区集中在皖北平原,生产-生活优势功能区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生态-生活优势功能区集中在皖西南,生产-生态优势功能区集中于皖西北。最后,研究提出了安徽省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与目前偏重指标分配及多部门属性图层中叠加归并处理的途径不同,该路径注重发挥不同地域国土空间的优势功能,寻求国土空间多功能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省域国土空间优化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章飞飞范树平李鹏王栋肖泽干
关键词:生态功能空间自相关比较优势指数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被引量:56
2017年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在论述了"美丽乡村"的概念和意义基础上,从治理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5个层面,选取24个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对浙江省近7年(2008-2014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成效在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沈费伟肖泽干
关键词:美丽乡村指标体系TOPSIS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