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作品数: 23被引量:50H指数:5
  • 所属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邓良利
作品数:49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抗药性 褐家鼠 都市 白纹伊蚊 防制
田汶佳
作品数:32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褐家鼠 病媒生物 大运会 都市 白纹伊蚊
刘竹
作品数:57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都市 监测分析 白纹伊蚊 托幼机构
李鹏
作品数:9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白纹伊蚊 实时荧光RT-PCR 三带喙库蚊 都市 抗性
何建邯
作品数:38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病媒生物 抗药性 都市 白纹伊蚊 气温
成都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科学对策。方法在成都市城区5个区域(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及郊县金堂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成都市主城区及金堂县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2.16,主城区呈敏感性,而金堂县已产生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8.05、8.26、3.36和8.90、6.67、6.18,均已产生低抗性;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24和10.69,均已产生中等抗性。结论应继续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张伟邓良利刘竹田汶佳何建邯李鹏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性
2017—2021年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4—11月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最高年份为2018年的4.81,最低年份为2021年的2.79;成蚊叮咬指数最高年份为2017年的1.81只/(帐·h),最低年份为2021年的0.40只/(帐·h),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年幼虫和成虫的密度6—10月为全年较高时段、7—8月达最高水平,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高峰亦出现在6—10月。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蚊虫密度峰值与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峰值相重叠,存在登革热本地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
张伟魏文娟刘竹邓良利田汶佳
关键词: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带毒率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带毒率,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结果采集三带喙库蚊雌蚊10 656只,分为219份,检测出7份乙脑病毒阳性核酸样品,阳性检出率3.2%,自然蚊体带毒率0.065%。结论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种群携带乙脑病毒,应加强蚊密度及相关带毒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蚊类防制对策。
田汶佳邓良利李鹏张伟刘竹马林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实时荧光RT-PCR带毒率
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成都市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查看的形式,对成都市不同圈层分布的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民营医疗机构中诊所占71.6%。洗手设施以手触式水龙头为主(66.4%)。24.2%诊所未配备水龙头。有27.0%的诊所、23.8%的门诊部和53.3%的医院未配备干手设施。洗手液均以固体肥皂为主(64.0%)。采取肥皂干式保存的比例为诊所49.4%、门诊部58.8%和医院33.3%。有66.7%门诊部和61.8%的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好。诊所和门诊部分别有35.4%和75%未参加过院外手卫生知识培训,有75%的门诊部和35.4%诊所医务人员未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医院则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培训。结论此次调查的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手卫生知识欠缺,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尤其是诊所的院感知识培训力度,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加强监管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安寒刘竹邓小华邓良利王莉陈怀毅朱万任李鹏张伟
关键词:医院感染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场馆及周边病媒生物调查及应对策略
2024年
后疫情时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重大赛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都大运会于202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举办,赛事期间正值成都市多种病媒生物孳生繁殖高峰期,短时间内大量人流、物流涌入,一旦出现媒介生物性疾病,极易造成相关疾病快速传播,给当地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等,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预防媒介生物性疾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开幕式场馆为例对成都大运会主要病媒生物调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刘朝发卢清平张栗田汶佳邓良利张伟刘雪媛
关键词:大运会病媒生物
成都龙泉驿区某工地一起臭虫侵害情况的调查与处置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一起建筑工地臭虫侵害情况的调查处置,为类似的臭虫侵害事件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测法、询问访谈法开展调查;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结果防治前监测到臭虫191只,防治后第7天降至55只,下降率为71.20%;第14天降至17只,下降率为91.10%;第21天降为0,下降率为100%。第28天与第35天跟踪回访未发现臭虫。结论综合防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臭虫防治方法,辅之以健康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臭虫危害。
刘朝发卢清平张伟何建邯
关键词:建筑工地臭虫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
2024年
目的掌握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大运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情况及赛事区域内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的现状,为日后大型活动的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及相关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对大运会开、闭幕式及各赛事场馆等不同类型场所的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进行现场评估;利用Excel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与夹夜法、笼捕法捕获蚊类、鼠类,采用研磨-磁珠法从蚊、鼠肺中提取核酸,并进行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乙脑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6月室内鼠迹阳性率、蚊幼路径指数、成蚊停落指数、室内蟑迹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92%、0.62处/km、0.71只/(人·次)、0.22%,且在不同类型场所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着防控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以上病媒生物评估数据呈现逐轮下降趋势。同时,6月防鼠、防蝇设施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8.7%、50.63%,至7月下旬,合格率分别已达96.31%、95.16%。赛事所涉区域内赛前赛后不同时段所采集的生物样本中未检测到监测目标病毒。结论大运会各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较为显著,这与实行病媒生物综合防制策略密切相关。在日后类似的大型活动规划过程中建议尽早提出病媒生物防制相关专业要求,同时强调工作组间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举行。
邢一帆田汶佳张伟邓良利徐凯
关键词:病媒生物大运会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郫都赛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郫都赛区场馆及周边范围病媒生物侵害情况,总结病媒防制工作经验,为今后重大赛事活动保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的要求,2023年4—8月对大运会郫都赛区PD、XH和XJ场馆及周边500 m范围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其中蚊每月监测2次(上、下旬各1次),鼠、蝇和蜚蠊每月监测1次。结果2023年4—8月PD、XH和XJ场馆及周边范围蚊、蝇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鼠类密度监测中,XJ场馆周边范围路径指数最高;在蜚蠊密度监测中,XJ场馆周边范围蜚蠊粘捕率、密度指数、蟑迹阳性率最高;8月各场馆及周边范围蚊、蝇、鼠、蜚蠊密度均控制到较低水平。结论大运会郫都赛区场馆及周边范围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媒侵害,按照“一馆一策”方针制定病媒防制措施,有助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相关要求,可为今后重大赛事活动保障提供借鉴。
韩江张伟杨万英郭强彭媛
关键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青羊赛区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
2024年
目的对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成都市青羊赛区比赛场馆及主要旅游景点开展持续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综合防制措施,避免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2023年6—7月对比赛场馆及周边500 m范围内区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4个主要旅游景点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并采取多种综合防制措施处置。结果通过实施综合防制,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比赛场馆和主要旅游景点的病媒生物密度整体控制达到国家标准C级及以上,未发生病媒生物危害事件。结论成都市青羊赛区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实现了预防和控制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目标,有力地保障了赛事的顺利举行,可为相关大型体育赛事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陈阳韦丹梅胡燕郑鸿源王珏田汶佳邓良利何建邯张伟
关键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病媒生物综合防制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输入性基孔肯雅热调查与处置
2024年
目的了解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会)期间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现场应急处置经验,为大型赛事活动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病媒生物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蚊媒处置。结果蚊媒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无本土二代病例发生。结论依托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科学开展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大会保障圆满完成。
张伟田汶佳魏文娟杜训波陈振华
关键词:大运会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