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艳
作品数: 40被引量:145H指数:7
  • 所属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张宏
作品数:99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者 MSM HIV
陈传刚
作品数:36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者 HIV/AIDS病例 艾滋病监测
许绍溢
作品数:28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男男性行为人群 MSM HIV
陈剑惠
作品数:39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MSM
林华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疫情预测 艾滋病高危人群 HIV HIV感染者
福州市2016-2021年网络招募15~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15~24岁MSM艾滋病监测数据,了解其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6-2021年通过网络方式招募年龄15~24岁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口交/肛交性行为的MSM,分析其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2016-2021年网络招募15~24岁MSM共4 234人。户籍为福建省外的比例由13.00%(85/654)上升到23.42%(163/696)(趋势 χ^(2)=60.23, P<0.001);通过网络寻找男性性伴的比例由93.27%(610/654)上升到99.71%(694/696)(趋势 χ^(2)=65.20, P<0.001);最近6个月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8.16%(484/549)下降至74.11%(415/560)(趋势 χ^(2)=32.32, P<0.001);最近6个月肛交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由65.76%(361/549)下降至55.54%(311/560)(趋势 χ^(2)=6.82, P<0.001);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比例由5.66%(37/654)上升到25.29%(176/696)(趋势 χ^(2)=98.51, P<0.001)。累计监测15~24岁MSM HIV抗体阳性率为3.64%(154/4 234),历年监测15~24岁MSM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0.50, P=0.4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时间1~2年者HIV抗体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 P<0.05)。HIV感染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54(95% CI:0.30~0.99)倍、0.29(95% CI:0.17~0.51)倍,本地居住时间1~2年、>2年者是本地居住时间<1年者的0.35(95% CI:0.16~0.74)倍、0.58(95% CI:0.37~0.91)倍,每次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是从未使用者的0.18(95% CI:0.08~0.42)倍,未患过性病者是患过性病者的0.25(95% CI:0.13~0.50)倍。 结论:福州市15~24岁MSM存在较高HIV感染风险,应加强对流动和较低文化程度青少年MSM的互联网干预。
张宏陈剑惠陈剑惠许绍溢许绍溢何鼎盛陈传刚陈传刚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
福州市2016—2020年网络招募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2
2022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2016―2020年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通过网络招募方式在福州市开展MSM调查,调查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包括人口学、行为学和抗体筛查情况等,采用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16―2020年共计调查11864人,MSM人群HIV感染率为3.82%(453/11864),各年份分别为4.48%、4.24%、3.27%、5.01%和2.36%,历年监测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χ^(2)=9.802,P<0.001)。最近6个月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9.45%下降到79.21%,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由0.38%上升到2.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97.51%下降到94.53%,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最近6个月未发生肛交性行为或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知晓艾滋病知识均为MSM人群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吸毒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则会增加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结论福州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呈现下降态势,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均呈现下降态势,应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和流动性大的MSM人群,加强以安全套推广使用和HIV检测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MSM人群HIV疫情。
张宏陈剑惠陈传刚薛洪洪许绍溢刘梅艳何鼎盛林春仲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男男性行为者
2018年福州市依托社会组织开展已婚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已婚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性行为特征与艾滋病感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减少福州市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方法依托福建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协会开展问卷调查与血液检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共获得福州市MSM艾滋病调查有效问卷3838份,其中已婚MSM者824名。不同样本来源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交友占83.25%(686/824);HIV初筛阳性率为4.49%,梅毒初筛阳性率为8.13%,HCV初筛阳性率为0.24%。HIV初筛阳性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阴性组(P<0.01),通过线上网络招募的已婚MSM知晓率最高(P<0.01)、文盲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低(P<0.01);最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占89.44%(737/824),最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HIV抗体阳性率低于未接受服务者(P<0.05);最近半年,异性性行为较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低(P<0.01);同性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HIV与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每次都使用,同性性行为发生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从不使用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市已婚男男性行为人群交友以网络软件为主要途径,HIV检出阳性率有所降低,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差。
林春仲张宏许绍溢何鼎盛刘梅艳陈传刚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安全套
2011~2019年福州市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青年学生人群HIV/AIDS流行状况,为学校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1年1月1日至20 l9年12月31日的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对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样本来源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11~2019年累计新报告学生病例201例,病例构成比为3.85%~6.05%,历年持续稳定高于福建省水平。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以19~22岁为主,占69.15%(139/201);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4.08%(169/201);病例外地户籍比例为58.71%(118/201),高于全人群外地户籍比例29.37%(1180/4018)(P<0.01)。同性传播比例占84.58%(170/201),高于全人群同性传播比例37.90%(1523/4018)(P<0.01);从样本来源来看,检测咨询占40.30%(81/201),临床就诊检测占29.85%(60/201),无偿献血检测占12.94%(26/201),检测咨询和无偿献血检测比例较高(P<0.01)。首次接受CD4细胞检测的病例数占94.53%(190/201)。结论福州市学生艾滋病病例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
陈剑惠张宏刘梅艳
关键词:艾滋病
2018~2019年福州市MSM人群规模估计与哨点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数量,掌握该人群人口学特征与高危行为特征,提出适当干预对策。方法人群规模估计采用捕获-再捕获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分别通过网络简单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进行问卷调查。MSM哨点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结果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估计得出福州市MSM55509人,占男性人口的1.84%;不同调查方法间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文化程度、户籍地、性取向、寻找性伴方式、是否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接触毒品的构成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模估计地区范围与样本量影响调查结果稳定性,以人群活跃地区展开调查为佳。
何鼎盛张宏许绍溢薛洪洪刘梅艳陈传刚林春仲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2009~2010年福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对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福州市100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2~25月的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治疗者中,服药依从性95.0%以上,死亡6例,目前在治94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D4细胞计数,治疗前为121.9±97.8/μl,治疗0~3个月、3~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为199.56±117.51、240.13±152.59、273.73±146.56、268.22±99.89/μl。治疗后病毒载量检测34例,23例在检测水平以下,9例在500拷贝/ml以下。[结论]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
刘梅艳张宏许绍溢林华陈传刚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
福州市1987~2007年艾滋病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掌握福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和特征,明确防治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87~2007年艾滋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1987~2007年累积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2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94例,死亡167例。828例HIV感染者中,2003~2007年占75.36%;男女比为2.01∶1,25~44岁占68.60%,低文化程度者占71.43%,市区和沿海地区占90.51%(515例);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分别占61.58%、18.59%。HIV感染者的配偶/固定性伴71例。[结论]福州市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25~44岁为高发年龄,市区和沿海为高发地区。
刘梅艳郑高林华黄春文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
2011—2019年福州市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2011—2019年福州市新报告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特征,为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9年福州市新报告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经不同性接触途径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011—2019年福州市累计新报告HIV/AIDS病例4018例,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3376例,占84.02%。经同性性接触传播1523例,占45.11%;经异性性接触传播1853例,占54.89%。经同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经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户籍、检测发现途径和疾病进展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分别为19.44%和32.27%,首次检测CD4细胞数分别为(383.88±204.67)个/μL和(317.06±204.32)个/μL,病死率分别为0.98%和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市经同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检测发现途径、疾病进展、晚发展比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和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张宏陈剑惠刘梅艳何鼎盛
关键词:艾滋病
福州市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不同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预防梅毒的宣传方式和提高对梅毒的知晓率提供数据。方法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调查1 198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5.78%,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为92.68%;暗娼人群最低,仅为46.97%;在校学生也仅为56.46%,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72.96%、65.61%、64.58%;男性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91%)高于女性(53.0%);人群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随学历提高知晓率也相应提高,大专以上者知晓率最高,为74.12%;小学及以下者最低,为53.47%。大于30岁组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32%)高于30岁以下组。6类人群获得知识来源主要以电视、宣传活动及报刊为主,而通过学校讲座或朋友(同伴)介绍知识的比例较低。结论福州市6类人群中除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外,其他5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仍较低,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和教育的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发病率。
张宏陈剑惠陈传刚许绍溢林华刘梅艳
关键词:梅毒知晓率
福州市2009年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疫情预测被引量:5
2010年
张宏林华刘梅艳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