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作品数: 102被引量:706H指数:17
  • 所属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相关作者

刁丽梅
作品数:37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HIV-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冠状病毒
林鹏
作品数:191被引量:1,857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 HIV 流行病学
张勇
作品数:222被引量:1,57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脊髓灰质炎 基因特征分析 肠道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鄢心革
作品数:71被引量:3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SARS冠状病毒
许文波
作品数:577被引量:4,150H指数:36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分析 麻疹病毒 手足口病 基因特征 基因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者抗体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病人接触者抗体水平。方法 抽取参与救治SARS病人的医护人员血清标本 90 7份 ,病人亲友的标本 6 6份 ;另取 387份普通人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 IgG抗体检测 ,并调查了病人基本资料。结果 在被检测的 1 36 0份标本中 ,33份为阳性 ,其中医护人员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2 2 1 % (2 0 / 90 7) ,病人亲友抗体阳性率为 7 5 8% (5 / 6 6 ) ,普通人的阳性率为 2 0 7% (8/ 387) ,病人亲友抗体阳性率较其他人群高 (P <0 0 5 )。结论 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
李晖李杰方苓刁丽梅颜瑾黄吉城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接触者抗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不同温度对SARS冠状病毒抗原性灭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用温度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作为免疫用抗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灭活前后SARS冠状病毒感染性和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  5 6℃、30min对SARS冠状病毒感染性的灭活率为 99 99% ;5 6℃、6 0min对SARS冠状病毒感染性的灭活率为 1 0 0 .0 0 % ;检测病毒灭活前、灭活 30min、灭活 6 0min抗原性P/N值分别为 5 4 4、3 0 2、2 72。结论 随着灭活时间的延长 ,病毒的抗原性降低 ,5 6℃、6
鄢心革郑焕英李杰方苓陈秋霞李晖万卓越黄吉城陆家海林锦炎余新炳王一飞
关键词:冠状病毒抗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广东省各类SARS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有无明确接触史的 SARS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 ,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 PCR和巢式 PCR技术检测病人咽拭子中SARS病毒特异基因 ,应用 EL 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中的 SARS病毒 Ig G抗体。结果  1~ 5月份 ,每月临床确诊病例 PCR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 2 / 2 )、76 .19% ( 16 / 2 1)、73.17% ( 30 / 4 1)、2 4 .5 6 % ( 14 / 5 7)和 11.11% ( 2 / 18)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 2 / 2 )、78.5 7%( 13/ 18)、5 8.33% ( 32 / 6 7)、30 .30 % ( 10 / 35 )和 9.5 2 % ( 2 / 2 1) ,阳性率逐月下降。 4~ 5月份阳性率较低 ;1~ 4月份的临床确诊病例中 ,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 ,PCR和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3.5 8%( 39/ 5 3)和 74 .4 2 % ( 32 / 4 3) ,无明确接触史的病例 ,PCR和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2 .14 % ( 2 7/84 )和 2 5 .5 8% ( 2 2 / 86 ) ,有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确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4~ 6月份 ,疑似病人PCR和 Ig 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11.89% ( 5 4 / 4 5 4 )和 7.78% ( 2 1/ 2 70 ) ,阳性率很低。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
黄吉城李晖郑夔陈秋霞周惠琼方苓鄢心革万卓越林锦炎郑焕英张欣刁丽梅李杰倪汉忠黄平钟豪杰陈经雕张万里谢韶英颜瑾何剑锋梁文佳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6 111例,其中AFP病例5 635例,非AFP病例476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625例被排除脊灰,1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2006年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市、旗,下同)2 04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65.1%。结论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李黎温宁夏伟李杰张勇梁晓峰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中国2006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提供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库,总结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中的培训和质量控制,评价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2006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收集了5 299例AFP病例的10 537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8d内完成病毒血清型定型的及时率为88.7%,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的280例,分离率为5.3%;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的551例,分离率为10.4%。国家脊灰实验室对2006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分离到的359株PV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型内鉴定,对462份单血清型PV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并对PCR-RFLP及ELISA型内鉴定有异常的毒株或分离于零剂次服苗的AFP病例的毒株及部分Ⅲ型毒株,共180株进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例AFP病例和7名接触者中,分离到8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在上海市1名健康儿童中分离到1株Ⅲ型VDPV。在培训和质量控制方面,2006年举办了两期全国脊灰实验室新人手把手培训班,12个省CDC脊灰实验室16人参加了培训。2006年,国家脊灰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WHO的2006年度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2006年度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内蒙古、江苏、福建、云南、湖南、四川、新疆、安徽8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认证。结论中国2006年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已建立的
张勇李杰祝双利严冬梅朱晖安洪秋王东艳陈立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黑龙江省中小学膳食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和鸡西5个地区选取5 949名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进行3日膳食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禽畜肉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鱼虾、奶类及奶制品类摄入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城市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C、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和锌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30.7%-33.1%、40.4%-42.1%、44.6%-53.1%、60.1%-62.5%、56.2%-65.4%和66.0%-73.1%,农村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C、钙、维生素A、维生素B2、锌和维生素B1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28.3%-33.0%、32.7%-35.3%、37.0%-41.0%、47.6%-62.2%、54.6%-64.9%和59.4%-66.0%;三餐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蛋白质供能比偏高,脂类供能比偏低。结论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按照膳食指南要求调整膳食结构,达到营养均衡。
李杰吕世翔李颖卢淑雯陈凯新梁秀海孙长颢
关键词:膳食调查营养状况
广东省2016-2021年四类哨点监测人群HIV-1亚型分布及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2016-2021年广东省MSM、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吸毒者(DUS)、暗娼(FSW)四类哨点监测人群HIV-1亚型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哨点监测同时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鉴定基因亚型,并比较不同年份的HIV-1亚型变化。结果共计纳入分析814人。HIV-1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7_BC(43.2%,352/814)、CRF01_AE(27.5%,224/814)和CRF55_01B(14.9%,121/814),其他亚型占14.4%(117/814),其中CRF01_AE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33.9%下降到2021年的16.7%(χ_(趋势)^(2)=4.579,P=0.032);CRF07_BC和CRF55_01B在2016至2021年的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构成比出现增加;存在一定比例CRF01_AE和CRF07_BC的新型重组毒株。结论2016-2021年广东省四类哨点监测人群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CRF01_AE和CRF55_01B为主,亚型复杂多样。CRF01_AE亚型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一定比例的新型重组毒株,值得重点关注。
向琴于国龙刘珺付笑冰李杰颜瑾鄢心革杨放黎健荣李艳林鹏
关键词:哨点监测
广东省艾滋病监测系统建立及流行风险评估
林鹏王晔刘勇鹰李艳付笑冰杨放李杰何群于国龙刁丽梅鄢心革林萍龙其穗颜瑾许锐恒张玉润林立丰
该项目完成了广东省艾滋病监测系统的建立、不断修订和完善,已建立起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广东省艾滋病监测体系,并运用该监测系统对艾滋病感染的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连续性监测,在该基础上对广东省的...
关键词: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与肥胖被引量:2
2016年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暴露与儿童期乃至成年后肥胖及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关系密切。本文将生命早期1000天划分为3个营养阶段,即宫内营养期、母乳或婴儿配方食品期、辅食添加及早期饮食期,并对各阶段中可能暴露的多种营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其中,宫内营养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母亲孕前体质指数过高、妊娠期体重增加量过高、孕期患有糖尿病、携带代谢性疾病易感基因;母乳或婴儿配方食品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由于食用配方食品导致的婴儿生长速度过快、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低;而在辅食添加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婴儿体重增加过快、固态食物添加过早、蛋白质摄入过高、肠道微生物。
李杰李颖
关键词:肥胖
学科交叉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与多种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明显,这种特点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以应用作为教学切入点、把握教学中相关学科的交叉点、有意识启发学生拓展学科交叉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李杰李颖孙长颢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